正在儲蓄和買保險的你,真的明白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保險和儲蓄有什麼區別

正在儲蓄和買保險的你,真的明白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同樣是為了未來的不確定做準備,保險和儲蓄有什麼區別嗎?其中有個重要因素,就是風險偏好,有三種:一個叫風險厭惡;一個叫風險偏好;還有一個叫風險中性。

舉個例子,有人說,我願意給你10塊錢,有不同的給法,一個是直接給10塊,沒有任何風險,如果你選這種就是‘風險厭惡型’的人;也可以給你10%的機會拿100塊錢,當然也有90%的機會,什麼都沒有,你會怎麼選呢?

如果你喜歡那個帶風險的選擇,且風險越高越喜歡,那你就是一個‘風險偏好型’的人。還有一種人,處於二者之間,怎麼都可以,無所謂,穩穩當當的給也行,帶風險也行,很高風險也行,這種人叫‘風險中性’的人

解釋完風險,言歸正傳,保險和儲蓄有什麼區別呢?我現在年輕力壯,將來不確定,會老會生病,為了防止未來的糟糕,今天就要存錢,每月拿出收入的10%存起來,未雨綢繆;另一種方式是,每月拿出10%的收入購買保險。

區別在於,如果用儲蓄來未雨綢繆,那未來可能會發生兩種情形,如果年紀大了沒有生病,那錢還是我的錢,不用花出去,很幸運保有了收入,賺了;如果運氣不好生病了,錢花出去了,財富就會減少。

所以通過儲蓄應對未來,特點是未來的結局是可變、變動的、帶有風險的。要麼高,要麼地,要麼保有這份儲蓄,要麼用掉這份儲蓄。但買保險的原理就不一樣了。

儲蓄時,未來不確定,可能會進入一世界,可能二世界。在不同世界,收入是不一樣的,買保險的人知道,自己會落入不同世界,有不同收入。但他們不喜歡變化、厭惡風險,他們想要一種服務:無論落入那個世界,收入都一樣。

有人需要就會有人提供,這種服務就叫保險。一個人買保險,他生病了,保險公司替他支付醫藥費;如果不生病,保險公司也不會賠他錢。那這筆買保險的錢幹嘛了?購買一種他希望的‘未來收入一樣’的這種服務,而保險公司就是提供這項服務的機構,商業機構。

保險公司提供這項服務,有個三個前提,就是:不相關性、獨立性和概率性。依次解釋:要保的事情一定是不確定的,概率事件;每個人投保人所具有的風險概率是互不相關的;投保人自己不能夠控制風險的概率,獨立於投保人意願的。

正在儲蓄和買保險的你,真的明白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問題:商業保險公司,他們的功能究竟是能夠減少社會上總的風險,還是不能夠減少社會總的風險,而僅僅能夠重新分攤社會上既有的風險?

我認為是不能減少總風險,僅僅是重新分攤社會上既有的風險。風險不會因為你買了保險而不存在。一般是先買保險,而後發生風險,保險公司承擔,把費用擴展到整個群體。

但是有了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人們的行為多少會有些改變,這時候風險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不容易一下子判斷出來。人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生病的幾率嗎?在一個全額醫保和沒有醫保的國家,人們愛護身體、不暴飲暴食,運動健身的積極性是不一樣的。

保險的運作原理

正在儲蓄和買保險的你,真的明白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通過上面的內容,知道了保險是一種向客戶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的機構。那它是怎麼提供這種服務呢?如何相互競爭呢?答案是通過兩種方式,一個是細分;另一個是加總。

一家保險公司,向所有人兜售保險,為了討論簡單,假設每個人都生病,生病只跟年紀有關,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年輕人基本不生病,他們交保費;年老人經常生病,也交保費。這時,年輕人就被年老的人搭便車了。

這時另一家保險公司,跟所有人說,他們把年輕人和年老人分開,各買各自的保險,當然這第二家公司就更有吸引力。然後又有第三家公司,說我們不僅把年輕人和老年人分開,還把人分100中,同齡的人防一組。這樣不斷細分。

分得越細,同一個細分組內,風險就越接近,被佔便宜的可能性越低,保費也越低,所以人們更願意來這樣的公司買保險。叫細分,把不同人的風險做精確的細分。

當然現實要比上面的例子更復雜,這時保險公司就需要精算師、概率方面的專家,來對複雜問題進行細分。分得越西,越精確,被搭順風車的機會越少,保費就越低,吸引力就越高。

這樣細分,涉及到一個很敏感的概念就是歧視。在經濟學看來,歧視是個中性詞,很自然的行為,在保險業,把人細分,是一種正常、符合保險運作原理的方法。

接下來是第二個方法:加總。同樣風險的人越多,根據數學規律,他們產生風險的數學期望就越準確,離差就越小——這是大數定律的原理——這樣的話,每個小組所交的保費也越低。

用這兩招,它就能使它的保險產品性價比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提高它的競爭力。

正在儲蓄和買保險的你,真的明白二者之間的區別嗎

問題:既然買保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是一種買賣商品的行為,為什麼有些國家,比如美國,他們要強迫所有人買保險?理由是什麼?

強迫購買,這樣可能對政府來說,更方便合適。政府覺得自己不能見死不救,但自己又承擔不了這些負擔,就強迫所有人買保險。

謝謝欣賞,個人能力有限,歡迎留言評論。觀點來自《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