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味”的教師

做個“有味”的教師

文丨門龍震 攝影丨劉文明

多年來默默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筆者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把書教好就行。其實不然,尤其是在今天認真解讀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綜合各方經驗之後,我覺得,要做一個受學生真正尊敬、喜歡的老師確實不容易,作為教師先要給自己明確定位,努力做“有味”的教師才行。

有“人情味”。學生是人,不是機器。教師必須“以人為本”,上課時不能只見“物”不見人。教師要走下居高臨下的講臺,要深入學生中間,要設法走進學生的心田。學生為什麼聽不進去?學生為什麼打盹?學生為什麼靜不下來?等等,也許教師多從常人的需求角度去研究和考慮一下,說不定就會多幾分寬容。比如學生上課瞌睡,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所致,教師不妨上前關心一下,適當讓學生休息一會;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教師不妨找個臺階,讓學生不至於難堪等。說話、做事,都有人情味的教師,肯定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教師受歡迎了,那麼他的課也必定會受歡迎。

有“書生味”。受學生歡迎和尊敬的教師還應該是知識淵博、學有所成和術業有專攻的教師。雖然常說“師不必賢於弟子”,但作為教師還是應該儘量“賢於弟子”,因為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先要貯藏至少一桶水,甚至一池水才行。試想,一個一問三不知,知識淺薄,不學無術的教師能受學生歡迎嗎?因此教師要想有足夠的“書生味”,不僅要督促學生努力學習,自己更要不斷地學習、充電。

有“酸甜味”。沒有哪個學生不喜歡聽好話,對於他們來說,更多的是希望聽到老師表揚的話。我們做老師的就要找到每一個學生包括所謂的“差生”的自身優點,及時在班上進行表揚,使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在這個班級上還有存在的價值,全體同學都在關注著他,讓他感覺到自己不是被遺忘的角落,當我們老師把握住這些學生的特點時,在表揚的前提下,針對他們存在的各種缺點讓他們自己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建立起信心,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良藥未必苦口”,教育批評必不可少,但方式方法尤為重要。在批評中鞭策他們進步,在表揚鼓勵中引導他們,學生尤其在受到批評教育後,讓他們在老師的這種帶有“酸甜”的味道中,不斷進步成長。

有“辛辣味”。這裡的辛辣,不是指隨意體罰學生,甚至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而是指對個別學生及時地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教育教學工作中稍帶點辣味,也體現了教師的特點,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千差萬別、性格迥異,不可能用一個模式,尤其是對個別性格偏激的學生,在“酸甜”的教育中適當加點“辛辣”,效果也許會更好。因此,辛辣味,應該是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應該是引導學生走出陰暗角落的一條蹊徑,應該是鼓勵學生戰勝困難的一束陽光,應該是督促學生糾正錯誤的一把利刃。

做個“有味”的教師

作者簡介:門龍震,男,60後,廣饒人,(微信名:珍惜當下)。現任教於廣饒縣花官鎮中心初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