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19年極端天氣,水稻、玉米、大豆怎麼辦?

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顯示: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風雹、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和雪災為主;農作物受災面積71.1千公頃,其中絕收1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9億元。

專家預測,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9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中等偏差,局部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春旱、低溫陰雨和洪澇等災害,特別是東北地區去年冬季以來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局部土壤缺墒,抗旱保春播任務繁重。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降低損失,實現最大的收益?

1、強化田管促生長

對玉米、馬鈴薯等旱地作物,要把鏟趟深松作為搶奪積溫、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充分發揮機械作用,加快鏟趟,多鏟多趟,加快作物生育進程。

對水田作物,要實施淺水灌溉,堅持做到薄水勤灌,曬田提溫,科學施好分櫱肥,促進多生快生有效分櫱,增加收穫穗數。

2、適時追肥促早熟

玉米在6-7片葉時,結合鏟趟畝追尿素15-20公斤,採取側深追肥,側10-12釐米,深10-15釐米。

玉米、水稻拔節期,大豆始花期,及時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加快生育進程,促早熟。

對播種遲、出苗晚和毀補種的地塊,要提前施肥,增加施肥次數,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3、綜合措施防早霜

生育後期及時站稈扒皮晾曬,加速孕穗和籽粒脫水,降低籽粒含水量,促進快熟。

及早做好防早霜的物資和技術準備,一旦發生早霜,迅速開展人工燻煙防霜,切實減輕早霜影響。

對發生輕霜危害的作物,要本著“不下酷霜不開鐮”的原則,不要急於收脫,適時晚收,促進後熟,提高產量和品質。

厄爾尼諾是一種神秘的自然現象,對全球農業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農家朋友也不必恐慌,科技的發展,會讓我們更好地預測和認識這種自然現象。更好地做好防範準備,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