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2017-05-24 19:00

導讀

回溯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從2006年開始,中國教師報曾經多次大篇幅報道杜郎口中學的改革,在基礎教育界颳起了一場“杜郎口旋風”。11年過去了,今天的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是什麼樣?改革又取得了哪些進展,讓我們跟隨特級教師李鎮西的視角,看看他眼中的杜郎口中學。

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5月12日下午,我第四次來到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

一出機場,崔其升校長便上前緊緊握住我的手,然後把我的行李箱搶了過去。好久不見,他依然如老農民一般熱情樸實。

崔校長說,學校的教師太好了!學校有一種正氣,向上,敬業,不計較,教師們都把學校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事,對教育有一種極其負責的敬業精神,對工作有一種“反思精神”。當學校工作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教師們都自覺地服從學校安排。

我說:“這恰恰是許多學校沒有的,也學不會。”

崔其升笑了:“不管別人怎麼說,反正我們學校就是這樣的。”

幾年不見,杜郎口中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走進課堂,好像變化不大。依然沒有講臺,依然四壁黑板,依然是學生在展示,而教師在一旁站著聽——不時點撥幾句。

當然,我說的“依然”是從表面上看到的。實際上,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模式遠不是當年的“三三六”,也沒有了過去那種“導學稿”——幾年前,崔其升便決定取消“導學稿”,這還引起外界的誤解和議論。現在的課堂不再拘泥於模式,而是根據課堂需求,教師隨時引導和點撥。

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杜郎口中學的常態課課堂流程是這樣的:學生板書→曬錯誤全班剖析→分配任務小組交流→小組展示分享成果→多種形式進行反饋(幫扶小對子互查,教師回訪,輪換小組抽查,黑板面前出題檢測,紙面上進行筆頭沉澱)→達標反饋(分層)→課後反思。這樣加強了小對子的幫扶,更有針對性;教師回訪對子,因此小對子利用得非常充分,效果也很明顯。同時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及自己備課過程中確定的重點進行學案設計。

我轉了幾間教室,看了幾堂語文課、數學課、生物課。因為自己的專業是文科,我在上語文課的兩間教室站得相對久一些。

這兩節語文課都是閱讀課,一個班是分享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另一個班是討論老舍的《駱駝祥子》(片段)。與前幾次一樣,學生在課堂的展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個站在前面的孩子都目光自信,落落大方,聲音洪亮,語速流暢,表達清晰。聆聽的學生或神情專注地聽同伴發言,或隨著展示者的思路情不自禁地小聲應和,氣氛非常和諧。站在一旁的崔其升說:“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開小差。”我注意了一下,果然每一個孩子都很投入,看不到心不在焉的學生。

我在初二一個班看課時,一個小學三四年級模樣的孩子正在聽前面的學生展示。我好奇地問副校長張代英:“這個孩子是跳級生嗎?”她說:“不是,他就是初二的,這個孩子患有侏儒症,所以個子很矮。”一會兒,我走到另一間教室,又看到一個“跳級生”,問張代英,她告訴我“這個孩子也是侏儒症”,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學校還有好幾個。

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由此想到幾年前,我在談一些靠挖生源而取得中考、高考“輝煌”的學校時,就有人曾經問我:“難道你認為現在有不靠優化生源而取得教育成績的學校嗎?”我當時回答:“當然有!比如杜郎口中學。這所學校一不挖優生,二不攆差生,踏踏實實地搞課堂改革,從最後一名抓起。而且學校成名之後,也不像有的名校‘一炮打響’就優秀生源雲集,學校至今沒有‘優化生源’,依然教著當地農民的孩子,而且依然一年一年地成績斐然。這樣的名校,我服!”

一所學校的改革是否成功,最有說服力的是學生的成長。在學校課堂改革成果展覽室,我看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報告中對杜郎口中學做了這樣的評價——

課堂轉型是一種文化變革,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杜郎口中學從改革初期的“讓學生動起來”,到改革攻堅階段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直到現在日臻成熟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真正從本原上回答了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習,老師之職責是什麼,應該有什麼樣的課堂模式、什麼樣的師生關係、什麼樣的教師隊伍等根本性的問題。通過對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觀察不難看出,所謂“自主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影響,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機制,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育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成為積極主動且全面發展的人。

觀摩完課堂,與教師們進行交流,在交流會上,我談了杜郎口中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

第一,杜郎口中學教師對教育有一種極其負責的敬業精神。這是杜郎口中學課堂改革得以推行並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全國不少地方的學校學杜郎口,轟轟烈烈地開始,最後不了了之,一切回到起點。為什麼?許多人都說是因為“生搬硬套”“沒有與本地的文化和本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當然是重要原因,但絕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杜郎口中學教師善良、勤奮、堅韌的人格,對職業的高度認同,對工作一絲不苟的自覺敬業,不講報酬不計名利的境界……這點許多學校學不來,有的教師也不願學——不但不願意學,而且不相信有這樣的教師,這恰恰是杜郎口中學的精髓:人格高於一切。

第二,杜郎口中學不擇生源。杜郎口中學與那些所謂的“牛校”最大的甚至說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杜郎口中學的生源沒有經過“優化”。學校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在全縣16所初中裡,生源質量多數時候是最後一名,偶爾是倒數第二名,但三年後的中考,卻能名列前茅,至少在前五名,去年還是第二名!所以,茌平縣教育局負責同志曾說,杜郎口中學的中考成績是“不是第一名的第一名”。

第三,杜郎口中學一直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向前發展。現在外界許多批評杜郎口中學的人,他們眼中的杜郎口中學還是多年前那個用“導學稿”搞“三三六”課堂模式的杜郎口中學,實際上,現在的杜郎口中學不再限制教師只講5分鐘,“導學稿”也取消了。因為這裡的教師已經漸漸養成了尊重學生、讓學生多講的習慣,便不需要再強行規定了。其實,現在學校再讓教師多講都不可能了。記得幾年前崔其升宣佈不再用“導學稿”時,還有人嘲笑說崔其升不得不宣佈“導學稿”的失敗。其實,取消“導學稿”是發展的需要,一切都是為了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做法,哪裡是什麼失敗?杜郎口中學與時俱進的地方還有許多,但不變的是對學生的尊重,是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反思精神。

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今年是崔其升到杜郎口中學任校長的第20年。20年來,崔其升讓這所當年縣教育局曾經打算撤併的薄弱學校成了聞名全國的中學。這期間,他們不僅經歷了教育改革本身的艱難困苦,也遭遇了外界輿論的風風雨雨,但崔其升和他的同事們始終執著於理想,堅持改革,不斷前行。無論別人說什麼,杜郎口中學始終屹立著。

更重要的是,他們始終保持著虛懷若谷的心態,張代英希望我給杜郎口中學提點不足。在對剛剛聽的語文課提了建議後,我說道:“杜郎口中學目前最大的短板是課程改革還不夠,這恰恰是學校下一步繼續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對教師素養提出了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教師可以挖掘杜郎口中學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每一個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資源。我想,現在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改革已經在全國赫赫有名,如果課程改革能夠取得成功,更了不起。我希望這是杜郎口中學創造的第二個奇蹟,第二個輝煌!”

晚飯時,我對崔其升校長說:“我剛才很坦率地指出了我認為杜郎口中學的不足,並提了建議。”他非常高興,說:“這才是真正為我們好呢!”

我想,這就是杜郎口中學最讓我佩服的地方,不管外面如何評價杜郎口,說他們“創造了奇蹟”也好,或者“神話破滅”了也好,他們總是那麼從容淡定,不被輿論左右。說好說壞,都堅持走自己的路,從不解釋,因為行動與成果就是最好的解釋。

李鎮西:再訪杜郎口中學,“這樣的名校,我服!”

|| 作者系特級教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

內容來源| 中國教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