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华鈺麟/文

解放前,无锡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工运桥至吉祥桥之间的通运路及周围、北塘沿河、江阴巷、北大街和城内的中山路。通运路及周围邻近火车站及航运码头,这里主要是服务性行业如旅馆、戏院、茶馆、浴室、餐饮业和铁行。北塘沿河是米市,米行、粮行、油行以及纱布号居多。北大街则是批发、零售的大型商号集中地,无锡的大绸布店、大百货店、大南货店、大参药店等都开设在这条街上。中山路的商店,是纯粹为城内零售消费服务的,几乎包括了各行各业、门类齐全的店铺,其中半数以上是店面加作坊的手工业性质店铺。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20世纪50年代的中山路大娄巷口

1937年1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无锡后纵火烧毁了无锡繁华的主要商业区,从北塘沿河三里桥一直延烧到城内寺巷口三阳南北货商店茶食店为止。

1938年,在日本占领军的操纵下成立了以杨翰西为首的“维持会”,着手清理火场,进行城市的局部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将已烧塌的控江门加以重建。控江门无锡人习惯叫老北门,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胜利门,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1950年拆城为止。抗战期间,任无锡县伪县长的秦仁存就在被烧毁的打铁桥、书院弄口、监弄口、新县前、推官牌楼、寺后门、新市桥、寺巷口一带的废墟上,修建8米宽的新街,到风光桥堍“秦四牌楼”为止,这条路被命名为中山路。

中山路初建成时,从老北门至新县前段重建后比较像样的门面,大都被日本商人强行侵占,开设洋行,以此来掠夺各种战略物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些洋行老板被征当炮灰,洋行纷纷倒闭,这条街上就全部变为中国人经营的商店,而且越开越多,从风光桥开始到老北门为止共有700多号门牌,除掉少数住户以及如财神堂等寺庙外,大约有650家左右的各类商店。中山路因为是抗战期间重建,建筑都不讲究,平房和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占绝大多数,只有书院弄口靠河一边,有两间四层楼,一间为来喜照相馆,一间为邮政所。大市桥堍的世泰盛绸布店为两层楼,而外面用泥木条作框架粉饰成假三层。中山路上两家最大的银楼,打铁桥堍的杨庆和和迎祥桥堍的新宝成也都是二层楼装修成的假三层门面。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创建于1880年的世泰盛绸布店改建的西式门面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1958年的世泰盛绸布庄

中山路上的绸布业,除世泰盛外,数大纶的资金最雄厚。大纶前身是抗战前的九盛绸布店,逃难时九盛大部分的货品被转移到乡间,其中有一部分被一名姓蒋的职工盗卖。这个姓蒋的发了这笔横财,回到城内,勾结了日本商人,采购军粮,又通过日本人的关系在中山路上开了一家永丰祥五金店,垄断了紧缺商品马口铁和龙潭水泥厂出品的泰山牌水泥的经销权,大大地发了一笔财。他还购进了原中百一店所在地的地皮以及其他土地,成为一个典型的暴发户。嗣后蒋某出资集股开了大纶绸布店,又发了不少财。中山路上还有介福以及天新布厂门市部等几家绸布店。

银楼主要经营销售及加工金、银首饰的业务,抗战前还兼管银元换铜元等业务。中山路上的银楼有杨庆和、新宝成、老丽仁、新丽仁、新凤祥、老天宝、元元等。

五金业主要经营建筑材料、玻璃及铅丝、元钉等小五金。规模最大的是永丰祥,此外还有尤祥丰、生大样等。

零剪业经营的都是不起眼的针头、纽扣等小商品,此外较大的货品有蒲包、硬衬、各色鞋面、绣花鞋面、各色丝线等。不要看生意小,店可不少,有华昌、纶昌、周乾泰、周新泰等七八家。

非常奇怪的是在中山路上没有像样的百货店,只有开设在盛巷桥堍的杨顺丰和打铁桥堍蓝仲和经营的共两家,可是他们是专做批发的。

中山路上的钟表店都是兼营眼镜的,其中除精明眼镜店专营眼镜外,其他钟表店有亨达利、亭大利、华昌等,马广兴钟表店是只修不卖的。

经营西药的店铺有华美大药房及大华大生等三家。中药材铺比较有名的有李同丰、明德堂、王大生等几家。这几家中药店都请了有名的中医坐堂就诊,李同丰请了戴倜然,明德堂则请了赵伯生(解放后无锡市中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店由名医兴旺,医生也因坐堂成名,可谓双赢。此外,只卖参葺、不卖中药的则有阜丰参店。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王大生药店

专营天然油漆的商店有德兴和大顺两家。在搪瓷发明前,家家户户的脸盆、痰孟、吊子等日用品都是铜制的,此外铜制品还有手炉、脚炉、汤婆子等。所以中山路上铜锡器店也不少,先后有朱记记、王顺兴、唐顺兴、老双盛、曹沅和等。随着搪瓷用品的兴起,铜锡器店在解放前已趋于衰落。

照相馆在中山路上有吉士、喜临门、万红、大不同等多家,其中以吉士最有名。老板张德馨是一跷脚,摄影技术不错,吉土还有自己附设的广播电台。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中山路上最大的皮鞋店当数鹤鸣皮鞋店,它的广告语是“天下第一厚皮”和“皮张之厚,无以复加”。历史最悠久、牌子最老的是隆昌祥,该店是无锡第一家皮鞋店,有自己雇用的工人制作皮鞋。

服装店在中山路上是无锡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接受来料加工或提供材料,比较有名的是大华、维美等几家。绿叶、蓓蕾是专做女式时装的。

文化气息较浓的商店有旧书店、春麟堂笺扇店及信和轩笺扇店。

出售、修理电器的商店有电波、华光、福来等几家。无锡最大的纸铺永春润开设在大市桥。有名的东森阳火腿店紧贴在永春润隔壁。老北门口的老香室是无锡最古老的女子化妆用品商店,它经营的不是什么名牌香水和洗发膏之类,而是传统的最古老的苏州、扬州官粉、北京鸭蛋粉以及当年妇女梳头不可少的刨花。这家古色古香的典型老店,不知道创建于什么年代,可是到解放初期还存在,店堂内永远是冷冷清清的。

还有一家店在无锡革命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这就是开设在寺巷口的章震丰纸马店。上世纪20年代,在解放后担任过江苏省、无锡市领导的包厚昌便是该店的职工,并且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进步活动。

中山路上的手工业作坊和半店半坊的商店为数众多。棕梯店有周聚兴、蒋顺兴、过祥泰等家。被称作“明朝裁缝”的神袍店有许锦顺、过懋祥两家,它们除经营神袍和死人穿的寿衣外,也制作剧团、戏班所用的服装,以及锦旗等。剪刀店有几家挂牌“张小泉”的店号,其中极富特色的则是开在监弄口的朱大兴刀剪店,该店代客磨理发用的轧剪,特别锋利好使,远近闻名,就是乡下的理发匠也特地送到朱大兴来代磨。

解放前的开锁匠(当地通称铜匠),不是专门开锁、配钥匙的,那时铁包锁和司必灵锁使用还不普遍,都是老式的铜锁,他们另有一项重要业务,便是为木家具装制铜饰。中山路上的铜匠最有名的店铺,南有傅顺金,北有党顺兴。花扎店是为婚、丧、喜、庆人家服务的,当年有严长兴大房、二房等几家。后来这个行业逐渐被淘汰,严长兴大房转业为珠宝店,小老板严宝笙精于鉴赏珠宝,其名气远胜过中山路上另一家珠宝店老板屈老三。

其他手工行业中比较有名的有王大昌梳篦店,自营自销木梳篦栉;曹沅兴毛刷店专营各种刷子;新世界雕刻社专刻印章;裕兴祥骨牌店专门用动物骨头和竹头精制麻将牌等赌具,现在如果有人还保存着一付当年竹背骨面的麻将牌,还价值不菲呢。从前用的雨伞绝大部是油纸伞,中山路上有一家最有名的雨伞店叫陆福春伞店,老板姓陆,留着一部大胡子,身上永远邋邋遢遢的。

理发店有大华、白玫瑰等几家。1948年开业的皇后理发店,老板叫管志卿,富有经营头脑,由扬州避难到无锡,从当初在北水关桥上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理发店开始,通过艰苦创业,五、六年间便发展成无锡城内规模最大、设施最新颖的皇后理发店。

中山路上的油漆作老板都姓陆,有陆祖渊、陆云生、陆寅生等。其中陆祖渊写得一笔好字,与无锡后来的书法家、当初的油漆匠王季鹤一样有名。陆祖渊曾为陆斌记碗店15平方米的推槽门板上写了一个极大的“碗”字,为无锡人称道。

画照店以过补白最著名,他擅于画身穿清朝官服的喜神,当年请他画一张喜神要好几石米。与画照店配套的有願经舫等两家裱画店,精裱字画。在施弄口有一家名叫“大元斋”的印刷店,一小间门面,专制石印的请柬、讣闻等。该店木刻的仿宋字非常有名,当时无锡的几家日报如有重大新闻发布,大型仿宋体标题字都要请文元斋代制。

中山路还有义和祥、朱义和、圆圆等几家鞋帽店,可以定货,也有现货可卖。经销瓷器的店家有金义和。另外新光袜厂和金国衫袜厂在中山路则设有门市部。

抗战胜利后,无锡出版的几家日报,如《锡报》、《江苏民报》、《导报》等,社址都在中山路上。

吃食店在中山路上可谓琳琅满目。开设在寺后门口的马永兴清真教门馆,专供牛、羊肉及白鸡、烧鸭子等食品,该店的牛肉包子、牛肉饺子至今脍炙人口。以手推皮子闻名的过福来馄饨店,名气之大绝不亚于王兴记,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每到无锡必去过福来吃一碗手推馄饨。吕藕记的汤包,要预订才吃得到。刘沅兴糕团店历史悠久,五色挂粉汤团和玉兰饼是他们的名牌产品。中山路还有三阳、吕惠兴和稻香村等几家茶食店,三阳每到中秋,将热炉架在门前,现做现卖鲜肉酥、葱油小月饼等招牌产品。吕惠兴则以香脆饼和鸡蛋饼最著名。

油货店是专门卖油汆黄豆、豆板、茨菇片和小爆鱼的商店,中山路共有三家。一家在书院弄口,老板姓洪,这个安徽老乡招赘在无锡,生有八、九个子女,靠一间小小的油货店,刻苦经营,非但养活全家,还买地造房成为小康之家呢。一家开设在仓桥下,老板姓孙。最大的一家便是正对大市桥的那家,楼上为古观音堂,这家的茨菇片、熏蛋五香素鸡质量最好。

著名的章万源热酒店,最早开在中山路上,对面便是浴德池浴室,章万源便是在这里卖竹叶青名酒起家的。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旧时无锡中山路店铺杂忆

1956年的三凤桥慎馀肉庄

当年中山路的尽头,便是三凤桥与风光桥的交会处,1927年创建的慎余肉庄便坐落在这里,三凤桥酱排骨今已名满全国。

中山路上除古观音堂外,还有一座在施弄口的财神堂,这里是无锡三大财神堂之一,里面是茶馆。中山路上还有一些如酒酱店、老虎灶等,不再叙说。

还有一家徐二泉紬罗铺,这是中山路上惟一在柜台边设有机械的店铺,那是两台织紬罗的木织机。紬罗是丝织品,质地柔软,夏天穿着舒适,有白色、湖色、浅灰等颜色,当年的公子哥儿在夏天都爱穿紬罗的长衫、短衫和长褂,穿在身上飘逸、舒适。

最后,提一提开设在中山路600号的中兴乐器店,店主华三胖和同姓人称瞎子阿炳的华彦钓是本家。阿炳最后十年卖艺时所用的二胡和琵琶,损坏后都是华三胖为他免费修理的,三胖曾对阿炳说:“这样的破家什,也只有我会修,也只有你会拉。”

图片来源:《无锡旧影》、《无锡老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