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龙山八景”分布图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古井泉香

清雍正六年,龙山改土归流,设立县治。这眼泉井,也是随着县治的建立应运复生的,称为古井。

泉井位于城内偏北方关庙巷内。井北李姓住宅,桃李满园。西临黑伏宫后的水阁凉亭。亭建三层,下临池水,飞阁流丹,碧瓦生翠。东面离井两丈远,有两人合抱的古柳一株,枝繁叶茂,荫盖古井。当春意浓时,蝶穿桃云,莺翻柳浪;这古井边的迷人景色,足使你为之倾倒和陶醉。如在盛夏正午,乘柳荫纳凉,习习清风,顿收溽暑;若饮一杯甘泉,更是悦人心肺,无限快意。

城内泉井,数以百计。唯此井泉水甘美,香凉爽口。最大的特点,则是泡茶无浊,经日不腐。当时凡是稍微讲究喝茶的,都是用此水沏茶。而这眼井水势独旺,不管春夏秋冬,或久旱不雨,从不枯竭。到今天,已是时异境迁,这口井仍然是青春不败,水色水质,都比其他优异。

这里还传有一说,是在建立县治以前,不知道从什么年月起,就有了这口泉井。当时这个地方还是芳草丛林,人烟稀少。井南面有茅屋两间,住着土家族勤劳而善良的父女俩。一条小道通路,打从屋前而过。一些肩挑背负的过路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常常要在屋前傍依柳荫休息。父女俩总是满面春风地给人以茶水解渴。当饮过井泉或凉茶后,顿觉神清气爽,疲劳全失。年长月久,这泉水的甘香,就传扬开了,人们都赞誉为“古井泉香”。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东皋书声

所谓“东皋”,就是县城东门外春厂坪、王家堡这一狭长台地。北接松岗,东临鳖水,西与县城相望,相距约有五百米左右。中间狭长低于台地的一片田畴,名曰东门垄。龙山书院就建在春厂坪至玉荷斋这段台地之上。

书院地处近郊,风景优美。东有粼粼波光,西临翠滴田畴,南面斜通小街,北环青葱林树。空气清新,喧嚣远避,实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佳境。

龙山书院清时称做白崖书院,清末改为高等学堂,后为县第一中学,今为白岩书院小学。莘莘学子,聚集一堂,切磋琢磨,辛勤攻读。每当风晨月夕,琅琅书声,透窗而出,远扬四方,铿锵悦耳,清韵娱心。真才来自苦学,美景得助书声,其名且意可谓深远。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狮头耸秀

县城正东十华里处,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在群山中有两座石峰,一高一低,均高出群山之上。两峰相距约三十公尺。大者像母狮俯伏,头东尾西。小峰如幼狮匍匐母怀,嗷嗷待哺。母狮高出群山约五十公尺,长约百公尺,宛如睡狮。峰顶及周围无树木,遍生茅草,有如狮毛的冗长杂乱,披覆全身。因其形象逼真,故名曰“狮子头”。

春二三月,绿满天涯,杜鹃花丛丛吐火,野刺花簇簇泛银。春色的绚丽,春光的美好,孕含在这万山丛中,将狮子头装点得格外青翠秀丽。举目纵览,一头高大秀丽的巨狮形象,跃入眼帘,使你觉得“耸秀”二字,是多么的逼真而贴切。

狮子头的奇秀,据传曾吸引过洋人来此观赏和赞叹不已,并说岩中藏有金狮,愿出重金购买。当地人民为了保护祖国山河的完美和秀丽风景的永葆青春,不为利动,严词拒绝。因此,这“狮头耸秀”的美景到今天安然无恙,继续供人欣赏。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长桥卧波

龙山县城地势,是群峰中小盆地里突起的一块台地。盆地东南河水环绕,西北则是绵亘起伏的山岗。

出南门下数十级石阶,一条长街直达河畔。烟波浩荡的鳖水河滚滚向西流去。河中竖立五个青石桥墩,一座木制结构的凉亭长桥,横跨两岸。桥中两侧有长凳和经营各种小吃的摊贩,供行人休息吃喝。南端桥头,尚有南杂、百货等商店,又有供行人食宿的客栈。这里是通往县南各乡镇和永顺县的交通大道,故来往行人、长途商旅络绎不绝。

桥梁是用两人合抱的大树横搁石墩上面,桥身是中国式的亭台建筑,翘角飞檐,朱梁碧瓦,古色古香。桥长两百余步,雄伟而壮观。

每当春夏雨多,山洪暴发,河水陡涨之时,巨浪掀天,洪波翻腾,长桥几有为大波吞灭之慨,令人触目惊心。而在天地清明,风雨不兴之时,河水清沏,微波荡漾,游鱼可数。这“长桥卧波”的景象,自另有一番神韵。

今天这里流波如故。但长桥已为两大拱四小拱的钢筋水泥结构公路桥所代替。桥面铺成可供两部汽车并行的灰色油路,油路两侧是钢筋水泥构制的花栏杆。大桥两端都是崭新的街道,特别是沿河两岸,厂房棋布、烟囱林立。这一切更使人赏心悦目,陶醉于美景良辰,鞭策着人们向四化飞奔。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枫林古刹

大包头山岗,距龙山县城约四华里。在同老城接壤的下半山腰,折岩叠壑,乱石林立。山为青石岩层,而石间隙地,土壤肥沃,满山林木,郁郁葱葱。在山腰梯岩间,有一座古庙名“祖师殿”,隐约在岩林之间。

殿宇周围,有枫树数百株,参天挺立,直上云霄。当草长莺飞的时候,新叶初绿,严如华盖。而在凉秋九月,霜叶满树,一片绯红,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美丽的景色,使人心花怒放。深藏在枫林中红墙绿瓦的古庙,也为之增色生辉。这幅绚丽好绝的天然风景图画,怎不叫人神驰与倾倒?!

祖师殿后右侧岩壁间有一座石洞,其深莫测。据说曾有探奇者结伴携灯火入洞,历三昼夜,尚未知尽头。因灯火、干粮皆尽而返。相传洞内有阴河,有旷地,路径起伏曲折,崎岖难行。还有洞鼠鸟群,有时令人毛骨悚然。以后便没人再问津了。

当今,大包山更为别致。山岗为县直机关的千亩造林基地,已绿树成荫;山腰为县办水泥厂的原料基地,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不息;山脚溪流已筑成五十余米高的蓄水混合岩坝,渠水在孜孜不倦地灌溉着万亩农田。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鱼洞春波

出县城南门,曲折西行,约四华里到隔闹坡。其后山岭环立,临河是一片田畴,村舍甚多。在下端山势环抱处的小岗之上,建有一座高七层的青砖宝塔,高耸入云,塔呈六方形,下层直径约六米,每层内有梯可登。塔顶石缝中生小树数株,不知树种从何处飞来?无植根土壤,而枝叶繁茂,实为惊奇。绿树青石,蔚为奇景。

鳖水河流到此岗下,盘旋如半月形。河岸石峰岩壁,使河身如洞,岩壁空隙中有小道可达河中。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这里叫做“跳鱼洞” 。

当河身进入岩壁处,河中有岩滩。水由岩滩汹涌而下,复绕石壁下流,滩陡水急,波涌浪生。每在桃花盛开,春汛来时,游鱼随奔流俯冲下滩,又迅即返身逆水上跃,飞上岩滩。鱼跃多在桃汛的午夜时分。

跳鱼洞河边有贾姓经营一座碾房,全家住此。当桃汛时期,他家以竹帘为涧,谓之“凉涧”,置滩岩之上。头晚安放,翌晨取鱼,多时一次可获鱼一百多斤。贾之家室,亦因此甚丰。

解放后,这里的宝塔仍然屹立山岗;政府领导人民在跳鱼洞筑起了拦河大坝,五十年代在龙山建成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茶亭晚凉

一条横障县城与华塘坝的山岗,高不过五十米,位于县城正北,距城约两华里。通往来凤的大道,由岗南徐徐而上,又曲折北下。商旅行人,不绝于途。

岗顶有寺庙一座,名“茶亭寺”。傍庙建一凉亭,即“茶亭”,路经亭中。亭高三丈,长三丈。亭内两边由柱中横贯木方为凳,供路人憩息。亭内有熟食小摊,烟酒皆备。岗上林木繁茂,野草丛生;荆棘纵横,山花遍地。东西岗峦起伏,南北低矮平地。在夏日黄昏,亭内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坐此乘凉,顿觉心清身爽。日沉西岗,彩霞染天;月上东林,清辉筛地。北望广阔田畴,暮霭烟云;南瞩满城灯火,点点繁星。此时此地的优美景色,十分迷人。在一天的劳动之后,这里足可以一洗疲乏,去却劳烦。而且在清谈漫语中,尽可大发宏论。不管是有关生产生活,任其发挥驰骋。但在旧社会,广大劳苦大众,若非清明盛世,是无法获得这样的闲情逸致的。而今天,这里变成龙山来风两县的交通要道,百人乘坐的公共汽车和各式各样的货车往返驶奔。特别是用水泥岩石合成的巨型引水渠道,顺着山岗伸向远方,构成了一幅诱人观赏的画图。抚今追昔,深感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如鱼之于水也,须臾不可脱离。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松岗烟雨

松岗离县城约一华里多路,位于城北。中间为古“校场坪”,乃过去兵勇骑马射箭、排阵练兵的地方。今已变为阡陌纵横的田畴,靠北是人民医院、农科所等单位的林立高楼。

松岗来自石羔山脉,为狭长土岗,到校场坪戛然而止,高不过五十公尺而已。这里遍长马尾松树,间有其他阔叶乔木,枝叶繁茂,苍翠常绿,故名“松岗”。

岗腰有石亭翼然,名“松岗亭”,供游人休憩。岗顶有庙,曰“文运亭”。庙内玉皇阁高三层,雄伟嵯峨。山门墙垣高两丈,壁垒森严。进山门经数十步平地,上石阶数步,即到庙中。庙门上悬木匾一块,上题“吾道景行”四字。字系草书,龙飞蛇舞,气势磅礴。玉皇阁第三层悬“文运亭”三字木匾;第二层木匾为“道重人天”四字,威严凛然。整个亭庙的红墙朱壁,皆隐藏在绿树丛中。

岗上林树繁茂,每当日月晦明之时,或清晨薄暮,满岗云絮雾气,缭绕枝头。如轻烟,又似微雨。似烟非烟,似雨非雨。隐隐憧憧,渺渺冥冥。特别是今天,在山岗顶上建起烈士公园,烈士塔顶天而立,更有清池卧岗,池畔花栏起伏,池中银桥花船。游人纵览山光,瞻仰巨塔,顿有林树失色,亭阁潜形之感,对继承先烈遗志,开创祖国未来,更能心领神会。

旧时“龙山八景”,你晓得几个?

光绪年间龙山县城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