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投靠匈奴,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確有其事!

說到"韓信",大家可能會誤以為說的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其實這個人跟淮陰侯"韓信"不是同一個人,他是楚漢爭霸之後劉邦封的異姓諸侯王,戰國韓襄王"姬倉"的後代,應該是個韓國貴族。有些史料上面稱他為"韓王信",以示區分。

韓信投靠匈奴,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確有其事!

韓信也是跟隨劉邦開疆闢土的功臣,為什麼後來反目成仇,起兵反叛,投靠匈奴,還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呢?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1.韓信此人太惜命

在項羽起兵反秦,立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而作為韓國貴族的韓信先是投靠了楚懷王,後來劉邦發兵攻佔了陽城,韓信又投靠了劉邦,被封為韓國將軍。後來劉邦先任命他為韓太尉,允諾以後封他為韓王,讓他帶兵去攻取韓國舊地。公元前205年,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劉邦大喜,封他為韓王。公元前204年,楚軍攻破了滎陽,以“保命第一”為原則,韓王信韓信就投降了楚軍,而後不久逃了出來,又投誠劉邦,最終他跟著劉邦打敗了項羽,開創了西漢,也是功不可沒的。劉邦重新封了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從圖上看,韓信的封地在現在的河北。

韓信投靠匈奴,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確有其事!

韓王韓信的封地

2. 劉邦懷疑韓信的忠心

滎陽之戰後劉邦沒有處罰韓王信,一者因為韓信確實軍事才能出眾,而且當時正是用人之際,二者滎陽之戰雖然韓信投降了,但是終歸還是逃回來重新投靠了,算得上的忠心吧。但是畢竟在帝王的心中,韓信遠不及一直跟著他打天下的人那麼忠誠。

劉邦此人疑心較重,在跟項羽爭奪天下之時,跟下面的人稱兄道弟,以後共享江山榮華富貴,等奪得天下後,他又開始忌憚這些有功之臣,對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如此,更別說是像韓信,盧綰,陳豨這種異姓諸侯王,他們有自己的封地,有一定的兵權,怎麼能放心的下呢。

高祖六年,劉邦認為潁川是天下的戰略要地,擔心韓信他日會叛變,所以找個藉口,收韓信是大將之材,現在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來鎮守邊境,防備匈奴,所以把韓信的封地遷移到了太原以北的晉陽。韓信上書說:“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劉邦一想,這樣更好啊,於是答應了。

同年,匈奴單于冒頓突襲馬邑,韓信兵力不敵,一方面只能派使者跟匈奴求和拖延時間,另一方面求助於朝廷,希望增兵。朝廷方面聽說韓信多次派使者前去匈奴求和,擔心他有反叛之心,所以下詔責問。韓信太惜命的本性又流露出來了,怕自己被殺,於是叛變了投靠了匈奴單于冒頓。

高祖七年,劉邦親帥32萬大軍前往攻打匈奴,在銅鞮擊敗韓信的軍隊,並將其部將王喜斬殺。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一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團團圍了7天,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派人送給匈奴王后閼氏送了許多禮物,這才倖免於難。

韓信投靠匈奴,差點讓劉邦丟了性命?確有其事!

高祖十一年,韓信又和匈奴一起侵入漢地。漢朝派柴將軍帶兵,兩方交戰中,將韓信斬殺。

縱觀韓信一生,有勇有謀,軍事才能突出,可是太惜命,太怕死。而且小編覺得他還是不夠聰明,如果他能在劉邦要求把他外放的時候,就能想到自己已經被猜忌,趁早主動提出放棄封地和兵權,留在都城做個閒散王爺,我想劉邦也不至於會要殺他,或許他能活的更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