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隋唐五代是中國繪畫成熟後的第一個高峰。人物畫高古富貴,設色濃豔,體現了盛世豪情。

山水畫發展迅猛,青綠山水與水墨山水齊頭並進。花烏畫正式走入繪畫領域,並在唐末五代成為獨立的畫科。隋唐五代的名家有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周防、張萱、徐熙、黃筌、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顧閎中等。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展子虔,隋代繪畫大師,他有“唐畫之祖”的美譽。

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展子虔(約545-618年),渤海(今山東陽信)人,曾經歷北齊、北周兩代而入隋。與東晉、南朝的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名家並列,被稱為“唐畫之祖”。他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擅畫山水、臺閣、車馬、人物、道釋等,畫筆精妙。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展子虔是一個在戰亂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藝術大師,出生時正值東魏末期,恰逢東西兩魏“玉壁之戰”。在亂世中,展子虔自幼顛沛流離,然而他過人的藝術天賦,讓他走上了學習繪畫的道路。他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幾次三番的政權更替,到了隋朝因才華出眾,被隋朝皇帝請入宮中,封為朝散大夫。隨後展子虔憑藉過人的學識和一心為民的優秀品格,又晉升為帳內都督,一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與當時另一畫家董伯仁齊名,人稱“董展”。


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展子虔《遊春圖》

傳為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被視為中國早期山水畫的代表,也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其真品由於年久而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遊春圖》為唐人摹本。圖中山水樹石與白雲相間,雜以樓閣、院落、橋樑、舟楫,並繪以踏春賞玩的人物車馬加以點綴,生動地展現了春風盪漾、水波粼粼、杏桃綻開、綠草如茵的春景。該作品描繪細緻,色彩鮮亮,整幅畫以山水為主,人馬為輔,人馬雖細小如豆,但描繪得一絲不苟,形態逼真。怎麼看都是一幅春天的場景,浸透著一股陽光般的暖意。水的這邊兩個閒人在走馬,水的那邊兩個人在看水,湖中三位婀娜多姿的女子,乘船閒話中,正在渡河。畫面中,有一座溪上的小橋,山中還有古剎。

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畫上有宋徽宗趙信寫的“展子虔遊春圖”六字。經著名收藏家張伯駒捐獻,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先生為搶救這一稀世珍品,當年曾賣掉自己的家宅,其情形經過可謂感人。

唐畫之祖展子虔一幅《遊春圖》開啟後世青綠山水之源

《授經圖》是展子虔作的一幅人物畫,也是他唯一存世的兩幅作品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除了這兩幅畫,展子虔流於後世的多為壁畫,散落在洛陽天女寺、雲花寺、長安靈寶寺、宗聖寺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