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文|夏紹毅

導言: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法主要是作為人物背景而存在的,樹木通常畫的比人物還小。人物比山鋒還要高大,但這並不影響作者要傳達的主題思想。

關鍵詞:早期山水畫;樹木畫法;人物畫;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主要以人物故事為主,樹木山石主要作為人物背景而存在。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樹示意01

傳為顧愷之所作《洛神賦》圖卷,主要以人物、鳥獸繪畫為主,山石樹木為輔,而樹與石皆是勾線平塗,“春蠶吐絲”描繪法。且是比例不稱“水不溶泛,人大於山”的現象。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樹示意02

二、隋唐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中的樹木相對顧愷之的樹木有很大進步,人物變得相對小了很多。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隋唐 展子虔《遊春圖》


傳為展子虔所作《遊春圖》(宋摹本),描述春天人們出遊踏青時乘馬至岸、乘舟於水觀景的內容。中鋒勾勒,山石略有皴擦幾乎平塗,且顏色已有變化,陽面用青綠、山腳用赭石。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隋唐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樹

但是樹木仍然稚拙,遠景樹木繪畫一堆一堆的,缺乏層次,只是隨著山石穿插。而中景與近景樹的姿態已經較之晉代有了彎曲、穿插及大小的變化。且樹葉法有介字、胡椒、大混點。(明顯是唐五代以後風格)。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隋唐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樹

三、直到唐代李思訓的出現,山水畫中的樹木才有了明顯突破。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例如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傳),山石勾勒仍然沿用顧愷之“春蠶吐絲”法,只是轉折部分出現方筆,尤顯遒勁。在輪廓線內又勾出細線,以顯山石脈絡,體現結構分明。樹法也出現攢針松、椿葉點、夾葉樹、竹葉點。


中國早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得比人物還小,人比山還要大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樹


四、結語。

早期中國山水畫中的樹木雖然顯得非常稚嫩,並且比例不協調,但是並沒有影響作者要表達的思想。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演變,到了唐代,山水畫逐漸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變得獨立成科,並且一直佔據花壇的主體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