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據教育部今天發佈的數據表明: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2018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3萬人,單位公派2.65萬人,自費留學46.76萬人。但這個龐大的留學生群體中,有關心理問題頻頻發生,因此,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同歸老師負責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出國人員心理健康支持項目組”一直致力於留學心理方面的工作,這篇文章是在李同歸老師兩年前發表在其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希望能夠引起廣大留學生家長,學生們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視!】

發張持槍照,慘遭開除,並被遣返回國?這是真事兒

2016年2月1日,一位來自杭州,就讀於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中國留學生倪瀚祥在社交網站instgram上狀態:“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並配上了一張持槍照。

第二天校方發現了那條狀態後,立即趕到倪的住所,去對他進行質詢。第三天,移民局官員證實,倪的簽證是於2月2日終止,因為他被UI開除了。當時,他沒有被立即驅逐出境,卻坐上了開往上海的航班,於2月4日回到了中國。

當事人倪瀚祥的自述

“我本著我是良民的心態,想想我這種什麼都不做的良民應該沒啥事,該吃吃該睡睡。……然後他們跟我說,因為我在ins上威脅說要殺教授,所以他們覺得我是個危險人物,我違反了校規,他們決定開除我。然後我所有的槍證就被吊銷了。”

“我當時整個人就蒙逼了,然後一個移民局的人說,你今天必須返回中國。我現在在芝加哥奧黑爾機場,邊上有兩個警察看著我,要到我上飛機為止……”

“我在ins上po的是一張圖書館的照片。那天我複習到11點多,然後我發了:“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我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

”其實我連當年發生了什麼都不太清楚……關鍵是,我發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誤會。而正常人都應該知道我只是想裝逼說我認真學習吧……”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校方:“對不住了,我們得自保安全”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愛荷華大學(UI)發言人Jeneane Beck通過電子郵件向各方表示:學校的評估威脅小組,剛剛調查了“一條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儘管團隊確定沒有迫在眉睫的危險,Beck寫道,團隊仍需“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確保校園社區是安全的”。儘管Beck沒有給關於威脅事件的的其他附加信息,但大家都心照不宣——說得就是這位中國留學生髮ins後被開除的事兒。

Beck稱校園安全為“大學的首要任務”。“威脅評估項目致力於早期識別、評估和管理威脅到校園安全的事件。必要時,鷹警報系統將被啟動,用來通知整個校園:這裡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她在電子郵件中說道。在這次事件進行風險評估後,確定沒有迫在眉睫的危險,因此並沒有啟動校園警報系統。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塵封的往事-萬聖悲歌:盧剛製造的慘案

盧剛,一個25年了仍然讓愛荷華大學和美國社會心有餘悸的名字。這個敏感詞的背後塵封了一段25年前震驚全美的慘案。

1991年11月1日,這個震驚全美的事件是這樣發生的:

下午三點半左右,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Van Allen Hall)三樓的309室正在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會。在一片揚聲爭議與喁喁低語交織成的天文物理討論會上,盧剛出現了。這個28歲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穿著大茄克,帶著一個提包,悄悄地推開門,像一塊隕石般地急促而又無聲地降落在309會議室,他裝出世界上最無害的樣子在角落裡翹了翹腳。窗外,他能看到愛荷華城的一部分。他在這裡生活了6年,從1985年出國直至現在,在這間房間裡通過博士論文。整整6年,他沒有離開過愛荷華大學,現在他就要和它告別了。他望著窗外,天上剛剛起風,毫無趣味。一種噁心的、報復的快感籠罩著他。

他把手再次伸進口袋,那裡有一把0.38cm口徑左輪小手槍,全部荷滿了子彈。“只要夠用就行。”他想。5月份他向愛荷華地方長官辦公室申請到了槍支許可,6月份他跑到愛荷華市一家叫Fin & Feathers的漁獵商店花了200美元買下這支巴西制金牛星手槍。他仔細挑選過,這是一把仿製美國警方用的史密斯-威森牌的左輪手槍。從那時起他就想幹這件事。“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學位。”他在給他二姐的最後遺書中寫著:“你自己不要過於悲傷,至少我找到幾個貼背的人給我陪葬。”光溜溜的手槍柄仍然有些冰涼,他臉上現出毫無表情的樣子看著一切,看著所有的人。哪怕最靠近他的人,也不易察覺到他眼裡閃過的一瞥陰冷兇獰的光芒。

靜靜地旁聽了約五分鐘,他突然拔出手槍開槍射擊!他首先開槍擊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諮教授,戈爾諮教授應聲倒下,他又在教授腦後補了一槍;繼而他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擊了兩槍。在場人士一時還未反應過來,以為他拿玩具槍惡作劇,直到看到兩位應聲倒地的教授的腦門和身上流出大攤鮮血才知他真在殺人!一位中國同學李新不堪刺激當場昏倒,另一位中國同學嚇得奪門而逃,跑到一處有電話的地方報警求救。這時盧剛已經冷靜地將槍口瞄準他嫉恨已久的“競爭對手”原中國科技大學高材生山林華博士。他一連朝小山的腦門和胸膛連放幾槍,山林華連哼都來不及哼一下就當場被槍殺。盧剛在第一現場槍殺了這三個人之後,又噔噔地從三樓跑到二樓,打開系主任的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確認系主任已經死了後,又跑回三樓第一現場以確定戈爾諮、史密斯、山林華三人是否已經都死了。

教室中有幾名驚嚇得目瞪口呆的證人,其中之一是研究科學家鮑漢生,他和另兩名同學正圍著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他還沒有死,生命從他的眼裡突然逃遁,剛才還那麼靈活、大聲地激烈雄辯的學者臉上一下子被死亡來臨罩上一層灰白。盧剛沒有打中他的心臟,他鮮血湧注,在書桌下面掙扎著。三個人正準備把他抬起來送去搶救,這時盧剛在309室門口揮舞手槍叫他們出去。鮑漢生輕輕喊了一聲:“Stop it!”(住手!)盧剛不予理睬,然後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對準他驚恐萬狀、帶著哀求的眼睛又補發了致命的一槍。他馬上就死了。這時盧剛跑下物理系大樓,持槍飛快地跑到鄰近的生物系大樓,從一樓走到四樓,似乎在尋找一名女性目標(目擊者見他進入女廁所尋人),在這過程中他遇到生物系的幾位師生,並沒有開槍濫殺。在生物系大樓他沒有找到他的“射擊目標”之後,他又衝到大學行政大樓,推開副校長安妮克黎利(Anne Cleary)女土的辦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陽穴連射兩槍,副校長的女秘書驚恐、本能地拿起電話要報警,他又向女秘書頸脖上射了一槍然後舉槍自殺。

整個兇殺過程只有十分鐘。六人死亡,女秘書重傷。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盧剛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盧剛絕對聰明。

他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也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從小極為聰明,學習上一帆風順。

在北大物理系畢業後他參加了李政道主持的嚴格考試,在數百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順利考取由中國政府出資的公派生來到美國留學。

以學業成績相比,盧剛和山林華的水平不相上下。盧剛參加博土資格考試時與山林華同時並列第一,各門科目全都是“A”,他所獲得的高分打破物理系歷屆記錄。要給盧剛和山林華分高下的話,乃是後者的博士論文更受學術界的首肯與讚揚,並因此被系方推薦獲得DCS學術榮譽獎,而前者卻落空。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盧剛和山林華都是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系1991年新出爐的博士。山林華比盧剛小一歲,比盧剛晚兩年來到愛荷華大學,拿到學位的時間卻比盧剛早上半年。畢業後,成績優異、研究成果豐碩的山林華被系裡留下來繼續做博士後研究,並按照Research Investigator(調研員)的職位領取薪水。而盧剛則沒有那麼幸運,當他今年5月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找工作的事始終沒有著落。全美各大學的研究經費都受到削減,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幾位教授為他推薦也無任何結果。他認為是教授們冷淡的原因。盧剛曾對人表示,儘管是“公派”,他也不願返回大陸工作。盧剛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順利,他的博士論文口試沒能當場通過,相反山林華不僅提前畢業獲得博士學位,而且他的博士論文還得論文獎,並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這些都是盧剛最不能忍受的,亦為他最氣憤而對山林華下毒手的原因之一。

盧剛是一個受過中美兩國高等教育,有理智,具有分析和思辨能力的人。盧剛也並無精神失常或任何變態表現。他感情從不錯亂,愛憎分明,也無酗酒、吸毒的習慣。因而他的行動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冷靜地思考,多次權衡的結果,是按照他所奉行的人生信念行事的結果。

據曾經與盧剛同住一室的愛荷華大學教育系博土生赤旭明回憶說:盧剛這種冷血殺人行為,不僅是由於妒恨,而且是因為他天性中潛伏著一種可怕的“殺機”, “性格決定命運”。在同學們眼中,盧剛是一個剛愎自負、目中無人、時而埋頭研究、時而放浪形骸的人。他十分孤獨,沒有什麼人願意和他來往。盧剛出國前個性很強,孤僻,不合群。

赤旭明說他在1987年夏天與盧剛、山林華合租一個一房一廳,他與小山住臥房,盧剛住客廳。盧剛從不打掃屋子衛生,喝牛奶從不用杯子,打開蓋對著嘴咕嚕咕嚕喝完就隨手扔在地上。赤旭明比他大十歲,以長輩的口氣告誡他,結果盧剛“目露兇光”,表現得非常兇惡。他形容盧剛根本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自視甚高,經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說話喜歡揭別人短處,以嘲弄別人為快樂,時常“出口傷人”。盧剛在很多留學生口中,是一個攻擊性很強,讓人下不了臺,又十分自私的人。久而久之,幾乎沒有人願意再和他來往。

“盧剛是一個自戀型的人物,”一位熟悉他的教授說,“自戀性格的人會怨恨他們認為傷害他們感情的人。他們看人,並不是看人的本身並不看人的本質,而是根據自己的解釋看這些人怎麼傷害他。”這位教授說,“拿著一支槍連續射殺六人,他只把這個視為消滅對他的傷害,而不是殺害其他活生生的同類。”

中國留學生社交媒體上發佈持槍照慘遭開除被遣返的啟示

出國留學人員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家長們以為送出去了,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國內的學校認為已經送出去了,自然不會有問題了,而在留學的地區,因為種種原因,這些留外學生又不願主動尋求幫助,造成了留外學生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導,容易引起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這是造成留外學生處於“三不管”境地的主要背景。

1、我國留學人員逐年上升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留外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輸出國之一,根據教育部以及中國統計年鑑提供的數據,從1978年—2010年,出國留學人數約達190.54萬人,出國留學人數平均增長25.8%,出國留學規模擴大了313倍。共有63.22萬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而2017年出國留學人員首次突破60萬大關,而201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將首次突破66萬大關。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2、留外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

其實,留外學生出現問題早就有報道。早在1991年11月1日就讀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在校園中射殺數人的“盧剛事件”。當時曾震驚中美兩國,也引起了一場關於中國教育弊端的討論。但在國內的媒介沒有從盧剛的心理分析入手,而是反思國內教育的畸形,倒是受害者時任愛荷華大學安.柯萊瑞的3位兄弟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以她的名義捐出一筆資金,宣佈成立安.柯萊瑞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基金,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學生的心智建康,減少人類悲劇的發生。

近年來,隨著出國熱越來越盛行,留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例如,2011年4月1日晚,從日本返滬的留學生汪某到機場不久,與前去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隨即取出水果刀,對著母親顧某連刺9刀,導致顧某當場倒地昏迷。此前一天,赴瑞典留學的小軍(化名)疑因感情問題連捅同班女同學陳某十幾刀,致其不治身亡。而更為恐怖的是,2012年5月24日或25日在加拿大,33歲的蒙特利爾康科迪亞大學中國留學生林俊在當地遇害,嫌疑人盧卡·羅科·馬尼奧塔將其殺害後分屍,隨後逃往法國。6月4日,嫌犯在德國柏林落網。這起中國留學生林俊在加遇害的悲劇震驚了整個加拿大,這是個非常恐怖的事件,儘管僅僅是一個個案,並不具有典型性,但背後反映出的留學生心理問題卻是值得人們關注的。2017年章瑩穎案,到目前仍然沒有開庭;........而最新的一例,是在加拿大多倫多地區華人聚居萬錦市(Markham)發生的一名中國男性留學生在當地時間2019年3月23日傍晚遭到綁架案件,萬幸的是,目前的新聞顯示哲明中國留學生已經安全逃脫,詳細情況尚未公佈....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出國留學讓人羨慕,可事實卻是在國外生活並不比在國內容易,語言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等原因使有些留學生不能適應,而家人又不在身邊,有些事無法釋懷,心理長期壓抑才會有種種過激行為。

3、有關出國留學生的學術研究現狀

在已經檢索到的學術論文中,有關中國出國留學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僅有的幾篇中文文獻是在“出國留學預備班”裡進行的調查:周曉燕等(2012)在江蘇的調查表明,出國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良好;與普通高中生相比.學習焦慮顯著較低;研究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特殊的學校教育、日趨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養方式都會促進出國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而陸勤等人(2012)在廣州的調查表明,出國留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好於對照組,但出國留學生心理異常率為14.4%,認為個別心理問題應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在英文文獻檢索中,Tang等人(2012)報告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比對照組表現出較少的開放性,不願意主動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Han等人(2013)對耶魯大學的130名中國留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45%的學生報告有抑鬱,29%的學生報告有焦慮,這些主要來自於與導師的關係惡劣,不良的生活習慣。而27%的學生根本不關心心理健康和校園諮詢服務方面的問題;Pan等人(2007)對400名在香港學習的中國學生和227名在澳大利亞學習的中國學生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在澳學生的中國學生有更大的文化適應壓力,且其負性情緒也明顯地高於在港學習的學生;Wei等人(2007)對189名中國留學生的調查表明文化適應的壓力與他們的不當適應行為(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密切相關,並且都對留學生的抑鬱有很大的預測作用;同時Wei等人(2012)也對188名中國留學生的文化相關的應對策略以及心理壓力的關係做過分析,發現當文化適應壓力較大時,如果對文化認同較低,採用容忍和剋制的策略反而會導致較多的心理問題。而zhou等人(2007)對109名英國學生和86名留英的中國學生進行比較研究發現,在職業選擇困難上兩者存在顯著的差異,中國學生明顯低於英國學生,導致他們容易在這些方面產生相當大的壓力,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這些為數不多的文獻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留外中國學生的文化適應和心理調適能力欠缺,急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支持,從而幫助他們及時克服困難,順利完成學業,健康地成長。

4、來自實際的需求

目前,我們已經在一些留學中介機構進行過一些調研工作,他們非常贊同這個項目,並有很高的熱情願意參與到出國留學人員的心理健康支持工作中來。此外,一些私立學校,一些辦有國際班的公立學校都對我們這個項目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人大附中,他們已經付諸於行動了,在美國開設了分部,專門配備心理諮詢師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構建出國留學人員心理健康支持系統

如果有效地組織協助留學生及其家庭成員解決求學過程中的這些問題,就可以預防心理疾病與極端行為的發生,使得他們在有效的時間之內順利掌握知識完成學業。回國報效祖國。

因此,我們試圖搭建了一個整合平臺,依託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的專家資源,整合社會支持系統,建立“政府+學府+家庭+海內外社會力量”的聯合模式,依託“互聯網+心理”的模式,成立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心理保健工作委員會;採用心理學的理念,在國內外設立留學生心理支持與服務機制,將培養社會主義健全人格與人才強國戰略緊密結合起來,打造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出國留學生人才培養新途徑。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同時,從2013年5月13日起,受教育部國際司及教育部出國留學服務中心的邀請,我們積極參與了教育部國際司組織的出國留學人員行前說明會。在每場說明會中,我們都向即將踏上異國他鄉的出國留學人員進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講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5年底,我們已經連續3年配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了約100場大型公益講座,每年講座的直接受眾高達10000人次。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作為該項目秘書長,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李同歸老師一直在協調安排,並調動了約30位國內頂級的心理專家參與每年的各場講座,並且身體力行,每年也會親赴一些高校進行現場講座。並且連續兩年配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參加在農展館舉行的“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北京站)”的平安留學伴你行活動,得到教育部領導的重視、並受到學生祭家長們的歡迎。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彩蛋時間”:李同歸老師團隊研發的“留學適應力測試”系統

發持槍照慘遭開除、盧剛事件...提醒人們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