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同伴關係、心理健康、學業成績嗎?

在社會群體中追求屬於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許多研究都表明,

社會地位高的人比社會地位低的人更能擁有一個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

同樣的,那麼對於在學校讀書的孩子來說,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學生們的生活環境與成年人來說是有區別的,因此學生的社會地位則應該是由在學校裡的學業成績、社交狀況、外貌長相、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能力等來決定的。

目前許多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校班級中,如果有較好的同伴關係,相當於成年人在社會中擁有較高的社會等級一樣,身體健康狀況會更好,抑鬱和孤獨感也會更少。

而在眾多研究青少年班級同伴地位因素的文獻中我們發現,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簡稱SES)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家庭客觀經濟地位(SES)。家庭客觀經濟地位是指根據家庭所獲取或控制有價值資源(如教育、財富、社會地位等)的程度進行層級排名,它是反映個體獲取現實或潛在資源的差異。

家庭收入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同伴關係、心理健康、學業成績嗎?


根據近年來社會階層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高家庭客觀經濟地位(SES)的父母常常會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發展資本,比如:更好的生活條件、更多優質的教育培訓、更好的學習資料等等。

這種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則是有助於這些孩子形成更好的同伴關係、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況和更有機會獲得良好的學業成就。

事實上,除開青少年在學校班級中的與同伴的關係是直接受到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影響外,一些研究在基於家庭壓力模型理論上還發現:不同家庭客觀經濟地位家庭會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這裡幼兒園化一下,簡單來說,就是不同收入的家庭會導致父母們的教育方式也會明顯不同。

家庭客觀經濟地位低VS高家庭客觀經濟地位

1. 低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夫妻在經濟上會有較大壓力,這使得他們的婚姻更容易遭受不幸和精神損害,而這些不幸事件常常又會導致他們與自己孩子的交流和互動減少,因而也會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上明顯低於高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父母。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低收入的家庭,父母迫於經濟壓力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

2. 高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父母與低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父母相比,高家庭客觀經濟地位的父母更多的是採用自主支持的教養方式,提供更多的情感關懷和理解。

此處粗略總結一下:

高SES與低SES對比,高SES的父母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到孩子的教育上,同時提供更好的教養方式,而根據研究發現,往往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同時在學校中也能和班級中的同學構建良好的同伴關係,從而最終使其在班級中獲得較高的班級同伴地位。


家庭收入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同伴關係、心理健康、學業成績嗎?

當然上述分析的家庭客觀經濟地位這是一種外在的影響因素,近年來的研究越來越多學者也開始注意到內源性因素的作用。而此處的內源性因素則是我們所熟知的心理素質。

心理學上,心理素質被認為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這裡,我們有必要簡單的給心理素質下個定義:心理素質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東西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並與人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繫的心理品質。

研究發現,心理素質越好的中學生,他的內在調控性就會越高,而內在調控性高的學生往往他的外在行為和情緒也會表現的更好,社交焦慮也會更少,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的幾率也會較低,因此這樣的孩子也非常容易得到良好的同學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單單家庭客觀經濟地位會使一個孩子獲得較高班級同伴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可以使得孩子獲得良好的班級同伴地位和學業成績。

然而,在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心理素質其實也會受家庭客觀經濟地位和父母對孩子教育捲入的影響。

具體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一張圖來清晰的理解:

家庭收入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同伴關係、心理健康、學業成績嗎?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家庭收入對於孩子的成長確實有顯著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來說,世界上真有一種讓人無比絕望難以醫治的病,我們將其稱作“窮病”。

這樣的研究再一次讓我們想起英國記錄片《人生七年》的階級固化。以及讓我們看到,那些常常以黃磊黃多多這樣的明星家庭為例,告訴我們應該無怎樣條件的讓孩子做自己這樣的家庭教育的遙遠與不可及。

我猜想許多父母看到這裡會感到深深的無力,難道就沒有什麼改變的辦法了嗎?

其實也不然。當短期內我們的父母無法提升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時,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提升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捲入水平來彌補和抵消一些因家庭條件不好而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通過有意識的在情感上多支持孩子也可以使得孩子獲得健康的心理發展和良好的同伴關係以及良好的學業成績。

電影《哪吒降魔》中,哪吒曾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每個人一出生都會握有一副牌,只不過有的人好,有的人壞,然而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有少部分人是極好或極壞,在這一副普普通通的手牌中,怎麼打,命怎麼改,其實還是在自己手上。

常有經濟學愛好者說:“

形勢比人強”。意思是大壞境我們無法改變,個人命運還是得依靠大壞境,就像今年的突如其來的疫情,沒人能料到,但就是發生了。一個人的出生也是如此,家庭也是這樣,暫時無法改變,但能說我就此放棄,任由自甘墮落了嗎?

好的觀念不只父母應該學習,孩子也是如此,要深刻明白努力的意義,告訴自己:“平靜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努力改變能改變的事。”

就像今年的疫情,那麼嚴重,全國人民不也沒放棄武漢麼?武漢不也沒放棄自己麼?



參考文獻:

《低社會經濟地位與兒童發展》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班級同伴地位的影響:心理素質的中介作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