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發生在夷陵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黃忠、馮習、史蹟和潘璋。原文如下: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黃)忠奮然而起,出帳上馬。馮習等勸曰:“老將軍且休輕進。”忠不聽,縱馬而去。吳班令馮習引兵助戰。忠在吳軍陣前,勒馬橫刀,單搦先鋒潘璋交戰。璋引部將史蹟出馬。跡欺忠年老,挺槍出戰;鬥不三合,被忠一刀斬於馬下。潘璋大怒,揮關公使的青龍刀,來戰黃忠。交馬數合,不分勝負。忠奮力惡戰,璋料敵不過,撥馬便走。忠乘勢追殺,全勝而回。路逢關興、張苞。興曰:“我等奉聖旨來助老將軍;既已立了功,速請回營。”忠不聽。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次日,潘璋又來搦戰。黃忠奮然上馬。興、苞二人要助戰,忠不從;吳班要助戰,忠亦不從;只自引五千軍出迎。戰不數合,璋拖刀便走。忠縱馬追之,厲聲大叫曰:“賊將休走!吾今為關公報仇!”追至三十餘里,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右邊周泰,左邊韓當,前有潘璋,後有淩統,把黃忠困在垓心。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吳兵見忠中箭,一齊來攻,忽後面喊聲大起,兩路軍殺來,吳兵潰散,救出黃忠,乃關興、張苞也。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老將黃忠隨軍參戰。劉備一時口誤,說出老將無用之語,黃忠心中不快,自行來到前線。雜兩軍陣前,黃忠力斬吳軍將領史蹟,又與潘璋單挑。潘璋自知不是黃忠對手,故意詐敗,將黃忠誘入包圍圈,部將馬忠一箭射中黃忠的肩窩。幸好關興、張苞及時趕到,救出黃忠。不過,由於傷勢過重,老將黃忠當夜壯烈殉國。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黃忠與潘璋單挑數回合後的結果,叫做“不分勝負”, 意為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小說中提到的這段老將黃忠在戰場上中箭身亡的情節,是小說作者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黃忠傳》載:“明年卒,追諡剛侯。子敘,早沒,無後。”這裡的“明年”指的是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間是在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此時黃忠已去世一年,又怎麼可能死而復生去參加夷陵之戰呢?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射中黃忠的馬忠,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是東吳軍中的一名將領,在潘璋軍中擔任司馬一職。據《三國志•吳主傳》載:“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三國志•潘璋傳》稱:“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至於馬忠的最終結局,在史料中並未提及,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並非如小說所言被麋芳和傅士仁所殺,因為歷史上的麋芳並未在夷陵之戰期間重返劉備陣營並被劉備處死,而是繼續留在東吳,並參加了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的闡春之戰。


此人職務不高本領低下,為何能活捉關羽射殺黃忠,原因並不複雜


從以上記載可以發現,歷史上的關羽之死的確與馬忠有關,但黃忠之死卻與馬忠毫無關係。作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有意為之的。或許作者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讀者,即使像馬忠這樣地位低下、本領普通的無名之輩,只要抓住機會,也能作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