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封吳三桂做了平西王掌管雲南,為什麼還設了雲南巡撫?兩者的地位怎樣?

??!!


1659年降清的吳三桂帶領著手下的將士擊潰了盤踞在雲南的南明軍隊,並順利的佔領了雲南。而清朝眼見於此,為了獎勵吳三桂的功勞,就讓他在雲南開藩設府,然後鎮守雲南,總管雲南軍民事務。1662年,吳三桂又在緬甸擒殺了桂王,自此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永曆政權宣告終結,而吳三桂也因如此巨大的功勞被順治帝晉升為親王爵,然後貴州也有吳三桂管轄。



自此吳三桂走向了人生巔峰,不但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平西王,更是手握雲南、貴州省的軍民大權,且兩省的所有官員、財政、軍事全部都由吳三桂說了算。正如順治帝當年所下的詔書所說“假以便宜,不復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更甚者在吳三桂執掌雲南、貴州兩省時,還擁有“西選權”,據《清史稿》記載“時吳三桂鎮雲南,郡縣吏得自闢署,謂之“西選””。



在順治十六年,順治讓吳三桂執掌雲南的時候,就下詔“凡雲南文武官員舉黜,皆由三桂裁定。”。而在康熙元年,吳三桂兼轄貴州的時候,康熙同樣下詔“貴州一切文武官員兵民事務,俱照雲南例,著平西王管理”。也就是如此,在當時整個雲南和貴州其實就是吳三桂的獨立王國,不管是總督還是巡撫都由吳三桂自行決定。



那麼清朝為什麼在立吳三桂為平西王執掌雲南的時候,還設立了雲南巡撫一職呢?首先這裡我們一定要知道雲南巡撫早在順治元年(1644年)就已設立,駐地在雲南府,當然那個時候雲南其實是在南明的手中,但不管如何雲南巡撫這個官職顯然是在吳三桂未掌控雲南之前就已經設立了。所以說這個第一個問題說實話沒啥好回答的,平西王吳三桂管不管雲南,跟清朝為什麼設立雲南巡撫根本就沒關係。



清朝設立雲南巡撫就只是為了方便中央政府對於雲南的治理罷了,就像當初秦朝設立郡守來管理全國各郡一樣,其目的就是為了方便掌控地方罷了。可以說清廷設立雲南巡撫,說實話跟吳三桂根本就沒關係,它設立的目的並不是如很多人所說是拿來對付吳三桂,亦或者是來監視吳三桂的,而只是朝廷政治上的需要罷了。況且難道讓吳三桂掌控雲南,就不能設立巡撫了嗎?當初清朝的皇帝就在直隸,不還是照樣設立直隸總督嗎?



那麼很多人也都會問,那就算這樣當時的雲南已經是吳三桂說了算,為什麼吳三桂不廢掉雲南巡撫呢?反而讓他繼續存在呢?這裡我只能說人家吳三桂可是平西王哎,雖然雲南是他管的,但是人家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處理雲南那些瑣碎的民政事務,所以還是需要一個官員來幫忙處理雲南事務的,而云南巡撫恰恰就可以。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在當時雲南的所有官員都是由吳三桂來選的,想讓誰當就讓誰當,所以也沒必要去廢掉這個對自己有用的官職。



至於第二個問題兩者的地位怎樣?這個根本不用想在當時雲南巡撫可是由吳三桂來選的,吳三桂就是雲南巡撫的頂頭上司,你說誰的地位高?當然是吳三桂。就算在康熙二年康熙下詔“截其用人題補之權,遷除悉歸部選”將吳三桂的西選之權剝奪,又在康熙六年下令兩省督撫聽命於中央的時候,雲南巡撫的地位也是遠遠比不上吳三桂的,畢竟吳三桂此時還是親王,雲南在名義上還是屬於吳三桂的,所以無論如何吳三桂的地位也不是雲南巡撫能比的。



而且這裡再說句題外話,當時的雲南不僅有巡撫還有總督。在1662年清廷設雲南總督,駐曲靖府,然後又在1663年將雲南總督與貴州總督合併為雲貴總督,駐貴陽府。當然此時的總督雖不是由吳三桂直接任命,而是由清廷調任,但總督還是受吳三桂的節制,而且到後期總督的人選很大程度得看吳三桂的臉色,基本上吳三桂看不慣的雲貴總督很難在雲南、貴州立足,也就是如此實際上當時的雲南總督或貴州總督人選就是吳三桂說了算。



當然不管當時的吳三桂是多麼的威風,權勢如何的滔天,吳三桂的家族還是在1671年幾乎被全數誅殺,而云南和貴州也在這一刻被正式的納入到了清廷的疆域中。


澳古說歷史


首先要說一下,清朝設立雲南巡撫是在順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此時吳三桂還在山東打李自成的農民軍,而云南也是在南明統治下。清廷只是根據未來統治中國的需要規劃了這個官位而已,並沒有考慮吳三桂或者其他因素。直到1659年吳三桂攻入雲南,第一任雲南巡撫林天擎才正式赴雲南上任。

因為此時雲南還有不少反清軍事力量,為了儘快鎮壓反抗勢力,洪承疇上奏清廷:“雲南險遠,請如元、明故事,以王公坐鎮”。根據洪承疇的建議,清廷命吳三桂在雲南開藩設府,統帥大軍坐鎮雲南,並授予其極大的權力,“所轄文武將吏,選用自擅”,總管雲南行政、司法、賦稅等所有軍民事務。順治還還命令兵部、吏部和戶部要配合吳三桂,“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

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也是很賣力的為清廷賣命,很快就把雲南的反清勢力消滅乾淨,還出兵緬甸,將永曆抓回並親自縊殺,也算是交上了一份投名狀。對他的表現清廷非常滿意,所以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任命吳三桂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並命令雲南貴州的總督巡撫歸屬他節制。吳三桂的權勢達到高峰,此時的雲南巡撫其實不過是一個配合吳三桂管理地方事務的官員而已。

另外要說一句,雖然吳三桂有任命文武官員的權力,但是根據《清史稿》記載,他的權力是“郡縣吏得自闢署”,從這裡看,他的任命權限不包括雲南巡撫這樣的大員,僅僅是郡縣官員而已。像第一任雲南巡撫林天擎是洪承疇向清廷舉薦任命的,而第二任雲南巡撫袁懋功則是清廷直接任命。所以雖然吳三桂可以管轄雲南巡撫,但是巡撫、總督這樣的官員任命權卻並不在他的手中。

不過隨著雲南、貴州反清力量逐步被吳三桂撲滅,那麼他的作用也日益下降,此時反而成為了一個不安定因素,所以康熙二年清廷就收回了他直接任命地方官員的權力,但是還是由他舉薦。對此吳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過此時他已經死心塌地為清廷賣命,為了消除清廷對他的顧慮,在康熙四年主動上奏,要求裁撤所屬兵員。康熙六年吳三桂又再次主動要求去掉對雲南貴州兩省的行政管理權,此後雲貴的總督和巡撫不再聽命於吳三桂,文武官員的任命、地方官員任命、行政、司法、稅賦等事務也都不再由吳三桂管理。

所以從康熙六年起,雲南巡撫就不需要服從吳三桂的命令,只是根據規定給他和其部下提供所需。當然,因為吳三桂還是親王,因此地位要比雲貴的總督和巡撫高的多。

吳三桂這麼做是因為清廷給他的權力實在太大,在正常情況下遲早會刺激到最高統治者,雙方必然會產生不信任感,所以他主動放棄不分權力來表示忠心。不過最終卻沒躲過鳥盡弓藏的命運,還是被清廷所拋棄。


不沉的經遠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吳三桂降清後被攝政王多爾袞以清世祖的名義封為平西王。實際上,平西王這個爵位、包括原三順王的平南王、定南王、靖南王爵位,並不在清朝原有的王爵範疇之內。清朝的親王稱為某親王,如禮親王、饒餘親王(追贈清太祖第七子、饒餘郡王阿巴泰);郡王稱為某郡王,如平郡王、克勤郡王;名號可一字或二字不等,但並沒有某王的稱呼。吳三桂等人、包括後來的義王孫可望的王爵雖然是清朝授予的,但卻是與宗室區別對待的,大體參照了明制。最初授予吳三桂的平西王其實就是在明朝授予吳三桂平西伯爵位的基礎上略微改動了一下而已,其地位也參照了明制,屬於郡王級別。



降清之後的吳三桂,轉頭就跟著新主子投入了消滅南明的大戰之中,對曾經的舊主舉起了屠刀,一路從山海關打到了緬甸。順治十六年,吳三桂打下雲南,隨即受清世祖委派鎮守雲南。實際上,雲南只是吳三桂鎮守之地,並不是封地,清朝的親王、郡王根本沒有封地之說。換句話說,吳三桂只是奉命鎮守雲南,雲南並不是理所當然姓吳的。但是,吳三桂鎮守雲南的同時被清世祖給予了總管軍民事務的權力。也就是說,吳三桂在雲南不僅僅可以管他麾下的軍隊,而且還可以插手民政事務。順治十八年,吳三桂追到緬甸,活捉並用弓弦勒死了南明的永曆帝朱由榔。康熙元年,吳三桂因擒殺朱由榔之功晉封平西親王,並繼續鎮守雲南。在吳三桂的長期經營之下,雲南幾乎成了吳三桂的獨立王國。吳三桂甚至可以自行安排官員職位,這些官員被稱為“西選”。



西選官員和朝廷任命的官員幾乎具有同等地位,如果西選官員的位置也被朝廷看上了,恐怕就要賽跑,看誰跑得更快了。但是,雲南巡撫的任命權清廷卻一直沒有交給吳三桂。實際上,清廷此舉,既是為了宣示主權,也是為了摻沙子。中央任命雲南巡撫,說明雲南不是化外之地,不是吳三桂的獨立王國,至少名義上是如此。同時,安排雲南巡撫在雲南,雖然起不到牽制吳三桂的作用,卻可以作為眼線,監視吳三桂。同時,雲南巡撫開衙建府,總不能只掛一塊牌子了事,吳三桂多少得讓出幾個西選的位置吧?如此一來,也變相起到了摻沙子的作用。實際上,雲南巡撫本身也起到了摻沙子的作用,也是一粒沙子。



吳三桂雖然有總管雲南軍民事務的權力,但云南巡撫並不隸屬吳三桂。雲南巡撫屬於中管幹部,直接對中央負責、對皇帝負責,和吳三桂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係。換句話說,雲南巡撫雖然指揮不動吳三桂,吳三桂同樣也指揮不動雲南巡撫。在沒有完全撕破臉之前,有些事情吳三桂還是得和雲南巡撫坐下來商議的。這時候,雲南巡撫實際上又充當了中央政府談判代表的角色。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雲南巡撫朱國治所做的,就是這些事情。電視劇的劇情也基本差不多,沒有太大實權,主要起到了中央談判代表、監視吳三桂和摻沙子的作用。



不過,電視劇《康熙王朝》把朱國治描繪得太高尚了。朱國治出身漢軍正黃旗,屬於典型皇帝家的奴才。這人可不是什麼好官,在任江蘇巡撫期間,在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被江蘇百姓贈送外號“朱白地”。此外,朱國治還曾經以“抗糧”為名,製造了“江南奏銷案”。順治十八年,朱國治上書朝廷,言蘇、松、常、鎮四府欠賦之紳衿(紳者,有官職在身而退居在鄉里者;衿者,生員所服,代指生員,也就是秀才)萬餘人皆為抗糧,致使這萬餘紳衿全部被革職或褫奪功名,是為“奏銷案”。之後,朱國治又在“哭廟案”中,羅織罪名並殺害了蘇州才子金聖嘆等人。



清聖祖派這樣一個貪官酷吏擔任雲南巡撫,或許正是想借此人之手搞亂雲南、給吳三桂添亂吧。反正這位朱巡撫到了雲南之後也沒閒著,在任期間大肆剋扣軍糧,差點導致軍隊譁變。但是,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對主子忠心耿耿,這或許正是清聖祖安排他、而不是其他人出任雲南巡撫的原因之一。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造反,想要勸降朱國治。結果大致就如電視劇《康熙王朝》裡那樣,被朱國治嚴詞拒絕,最終朱國治被殺,死後被吳三桂所部將士分食,屍骨無存(媽呀!居然吃人肉,好恐怖……)。說起來有點可笑,吳三桂的這一刀反倒是成全了朱國治這個貪官酷吏的一世英名……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吳三桂、平西王…雲南巡撫:

吳三桂是個至今都讓人非議的人物、原本可以有很大建樹的他為了所愛的人而改變了人生方向、假如他在最後的時刻能看清形勢、順應歷史潮流民眾是會全力支持他的,那麼歷史也許會造就他真正的人生輝煌。

吳三桂開始是與清兵合作、所以才引清兵入關,(這是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的過失引起了),目的就是擊敗李自成、以報奪妻之恨,而李自成在那一刻又做了一件把吳三桂徹底推向後金的舉動、那就是他不該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從這兩點問題上就能看出李自成更本不具備,建立國家的條件以及組織和領導能力,只不過是率領了所屬反叛部隊帶領著一群沒有嚴格紀律約束的民眾闖進了京城、成為了後金政權統一天下建立清朝的助推者、也正是因他不辯時局管力部下不力,才導致了他最後的敗局,也正是因為他殺了吳三桂的父親,才徹底激怒了吳三桂,所以吳三桂一路西進追殺並徹底消滅了李自成在西北的大本營,隨後又揮師西南、徹底的消滅了李自成所餘武裝力量,並在雲南終結了明覆國者的希望,為清王朝最終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因此清朝政府封三藩時給了吳三桂最高的封號,“平西親王",“親王"在清朝的爵位是大於“郡王”,“貝勒",“貝子"的,由此可見清朝政府當時對吳三桂的重視有多高。

由於清政府正在統一平定初期,而西南因地形複雜不好管理,還有就是清兵四處平叛也沒有多餘兵力控制和管理西南,於是就將西南的管轄權下放給了“平西親王"吳三桂,並在雲南昆明設立了“平西親王府",吳三桂有直接任命和罷免西南地方官員的權力,同時又是西南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者。也就是說吳三桂撐管著西南的軍政大權,並同時擁有西南的管轄權,是西南地區擁有最高特權的地方官員。隨著清政府政權的逐步穩定,同時也感覺到了吳三桂在西南實力,害怕吳三桂在西南起兵生變,所以在漢吏大臣的建議下又設立了一個雲南巡撫府,其目的就是逐漸收回吳三桂的特權,最後由政府直接管理西南,而事實證明此舉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使吳三桂感覺到了不安,而這個不安差點亡了新建立的清朝政府。

而到任的巡撫朱國治在康熙王朝的影視劇裡被刻意描繪成了殉國大聖人。說朱國治在吳三桂的反叛面前,忠於朝延、堅貞不屈,拼死坑拒吳三桂的反叛,最後英勇殉國。實際上朱國治這個人也並非什麼好鳥、他是清順治和康熙時期的著名大貪官,江南一帶的老百姓對他是十分厭惡,暗地裡戲稱他為“朱白地"。他在和吳三桂見面時總是擺著一副臭架子,認為自己是朝中重臣、中央直屬官員,並且時不時的給吳三桂製造點麻煩,挑拔吳三桂和朝廷的關係,最後吳三桂的反叛也和他有一定的關係。正因為朱國治太過奷惡,所以吳三桂起兵就把他給殺了,這也是上天給這個貪夢、奷惡之人最好的報應吧。按管轄權來說雲南巡撫的權力和平西王的權力是對等的,但吳三桂是有特權的。而云南巡撫是沒有特權的,這就是為什麼到了康熙時期康熙要撒三藩的主要原因,其目的就是要撒除吳三桂擁有的特權,在一個此時的吳三桂對朝廷來說已沒有了利用價值,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吳三桂不是旗人,擁有那麼大的特權那對整個滿族貴族階層來說始終是個心病。

康熙處理完鰲拜之後就劍指吳三桂開始了撒藩,康熙到底那時還年輕,也並不知道吳三桂的真正實力和能力,所以應操之過急引發了三潘之亂。吳三桂起兵反叛在那時真的是勢不可擋,佔據了半壁江山。各地反清義土粉粉投奔吳三桂的陣營,可就在此時吳三桂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他不該立號稱帝(民國袁世凱最後也犯的是這個錯誤),假如吳三桂當時打著反清復明的大旗那歷史就有可能改寫。他的稱帝導致了大批的反清復明義土的不滿,也失去了漢族民眾的大力支持,最後導至兵敗被殺的結局,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成就不了霸業的主要原因,所以說逆流違民心者終亡,這就是前人早有的歷史教訓,所以說歷史其實就是指引你前進的最好的導師,它能照亮你前進的道路。

一點小心德和一點重溫隨想,個人立場。


與風互語


親王不是封國,吳三桂自然是沒有辦法掌管雲貴政事的。


吳三桂就藩,做的是平西親王,在滿清的爵位中屬於最高級別了,在此之下,才是“郡王”、“貝勒”、“貝子”等。這也是清朝對他幫助清軍,因此,平西王其最尊貴程度可見一斑。

但也就是尊貴,吳三桂的權限沒有被清政府完全開通,吳三桂對轄區內的軍隊有統轄權,對政府的官員有舉薦和罷免之權。就(並諭吏、兵二部,凡雲南文武官舉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吳三桂暫行總管,俟數年後,仍照舊例)而且在吳三桂勒死永曆後,得到了准予便宜行事,雲、貴督撫全受節制的獎賞,他所除授文武官員,號稱“西選”,有時候“西選”之官和滿清朝廷的官員都被派到一個地方任職,那就看誰跑的快,到任早了。


雖說如此,但作為巡撫這種高級官員還是要被朝廷掌握在手裡的,這就是所謂的制衡,軍事上,吳三桂掌控一切,政事上吳三桂可以選官,可以推薦,可以罷免一些轄區裡的官員,但巡撫卻是朝廷派來的,這就是政治上的鬥爭,清庭不會把整個地區所有的權利都交給吳三桂的。

所以朱國治這些人的作用就是,吳三桂對清庭負責,朱國治對清庭負責,但他只是個巡撫,吳三桂的等級比朱國治高的多,朱國治卻不需要對吳三桂直接負責。


說到朱國治,康熙王朝裡將他描寫成大聖人,堅貞不屈,面對吳三桂叛亂,英勇殉國,實際上,朱國治是順治和康熙時期出名的大貪官,江南一帶百姓對其十分厭惡,所以暗地裡稱其為“朱白地”。他在會見吳三桂之時,總是擺著架子,覺得自己是直系奴才而高人一等,最後死在吳三桂手裡,也算惡人自有惡人收拾吧。

朱國治死後,康熙給他建廟,結果卻沒有人來祭拜,足以顯示這人是多麼的遭人厭惡了。


關河南望


清朝入關後所封之漢族人為王鳳毛麟角,而且皆是降清的前明將領,如孔有德,祖大壽,康熙元年又進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尚可喜為平南王,耿精忠為靖南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兼領貴州事,尚可喜,耿精忠分別就藩廣東,福建。

康熙最初封這三人為王是為了籠絡人心,所以將廣東,福建等南方富庶之地封給他們,但畢竟是前明將領,誰能保證他們將來不會反清呢,削藩是早晚的事。

三王之中吳三桂封地最大而且實力最強,三藩兵糧賦稅及各自度用朝廷不予干涉,真可謂儼然三個獨立小國。

雲南巡撫朱國治作為雲南的地方大員,正二品銜,但在氣焰囂張的吳三桂面前,朱國治這個巡撫當的也是相當的憋氣,清朝入關之後,在省一級行政上設有巡撫總督等地方官職,皆是鎮守一方的大員,但顯然吳三桂並沒有把朱國治這個巡撫放在眼裡,明為輔助實則監視這個意思吳三桂還是明白的。

所以說到後面三藩反清這麼大的事身為雲南巡撫的朱國治竟然毫無阻攔之力反而丟了性命,這也正說明了雲南巡撫這個官在吳三桂眼裡算不得是什麼大官,既然反了殺一個朱國治又算得了什麼。




大國布衣


因為清朝沒有藩王的國家。

吳三桂當時確實位極人臣,不但領親王銜,還掌握了雲貴兩省的軍權。但是,也就是個軍權。

如果用現代說法,吳三桂的身份就是雲貴軍區司令員,負責雲貴兩省的防務。而兩省的政務,依舊由朝廷的任命的巡撫,也就是省長負責。

清朝的這個做法和明朝初期有點相似。朱元璋的幾個兒子被封為藩王,並掌握當地軍權,但是,政務並沒有控制。以朱棣為例,建文削藩時,朱棣並不是一開始就造反,而是裝病,因為北平布政使不歸他管,是朝廷派來的,必須要瞞過他。如果朱棣真有真正的王國,那他反而不用緊張。

說到地位,自然吳三桂遠遠高於雲南巡撫。他是正經的親王,超品,而云南巡撫撐死也就是個二品官,即便是雲貴總督,見了吳三桂也得下跪請安。


胖胖的小豌豆


吳三桂因為助滿清平天下得了個平西王不假,但吳三桂姓吳,滿清皇室姓什麼――愛新覺羅,吳三桂是個外人,江山是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吳三桂雖然出力不少,但充其量那就是個打手,當不了主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吳三桂是平西王,這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封王,在清王朝序列裡那都是有正式文件的,備過案的,但不管行多少正式文件,也都改變不了吳三桂這個外姓人的事實,同時,也都改變不了滿清皇室對於吳三桂的不信任!

自古以來封王封爵都是皇帝的七大姑八大姨,吳三桂一個外人還平白無故的封了“王”,有一萬個理由吳三桂在一群清皇室的“王”裡面都顯得太刺眼,往嚴重點說這不就是眼中釘嗎,在愛新覺羅家族來說,肯定不能舒服了!


吳三桂作為平西王駐雲南,至於說“管理”,這還真不能說雲南就是吳三桂的了,當然,名義上他就是吳三桂的,其實實際上也是如此,吳三桂拿管的是兵權,他幫愛新覺羅家族打天下的那一幫人,統統被他帶到了雲南,享受榮華富貴去了。

當然吳三桂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或者說想搞點事情,能量還是無限的,但不管怎麼說研究雲南都是清王朝範圍內的領土,接受的是中央的領導,權力仍然集中於皇帝,吳三桂是“王”,沒人管的了他,甚至說連皇帝都得禮讓他三分!

但還得由中央派文官去管理,當然這文官肯定也受吳三桂節制,甚至有建議換人的權力,但決定權仍然在中央手裡,這是原則問題,這決定了天下是誰家的天下,領土是誰的領土,當然清廷沒有弄個總督過去那是給他們面子,因為總督有兵權,那吳三桂反的才快呢!


歷史三日談


因為雲南巡撫是康熙直接任命,對康熙負責,在雲南有相當重要價值的一個職位。什麼意思,吳三桂畢竟是降將,不是漢軍八旗,所以康熙對這樣一個人從來都不會是完全放心的。但是吳三桂對康熙而言功勞有足夠大,那麼就必須給吳三桂很多的權力。

這樣子如何牽制,那就只能讓雲南巡撫來幹這件事情了。雖然吳三桂有選官權,但是雲南巡撫直接由康熙任命,這樣一來,雲南巡撫就可以直接對康熙負責,所以在吳三桂地盤裡,雲南巡撫就有著刺探情報,控制一定數量的官員和監視吳三桂的作用。

要說地位,那互不隸屬,但是在雲南,顯而易見吳三桂地位要高多了。


張傑談史


拋開康熙王朝中的各種情節不談,我們單純從政治佈局上來分析平西王的權利和雲南巡撫的設置。

首先是吳三桂為什麼會被封為平西王?清朝對於王爵的晉升是非常謹慎的。其實也可以說是非常的小心,或者說吝嗇也行,尤其是對於漢人封王,那更是一個一毛不拔。曾國藩統帥湘軍,剿滅太平天國,一舉平定江南。這個功勞放在之前的朝代都是不世之功,封個王那是順理成章。但是清朝就不行,後來把也就是侯爵之類。但是吳三桂確實做了平西王,準確的說是平西親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清朝初期,朝廷是十分需要吳三桂的?

吳三桂從東北山海關開始,追隨著清軍一路是高歌猛進,橫掃半個中國,最後到了雲南,甚至率領軍隊打入緬甸,追回永曆小皇帝,隨後處死,獻給朝廷。有人說他的功勞太大,所以封王?難道曾國藩的功勞不大嘛。

重點就是,吳三桂手裡的十幾萬精銳之師,而且與其他漢族將領關係很好。清朝一直投鼠忌器,只能虛與委蛇,封給其給好的爵位,籠絡人心。

清朝一直在做另一個方面的努力,就是傳說中的滲透摻沙子。就是企圖通過認命地方的行政官員,來將吳三桂的權利進行限制。所以這就有了巡撫,總督的派遣。

從理論上來看,吳三桂只能掌控軍事,不能過問行政。所有朝廷命官都是朝廷的人,但是初期吳三桂有節制總督,巡撫的權利,那個是為了當時打仗需要。按理說後來,吳三桂就應該交出來。無奈的是,權利是最好的誘惑,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吳三桂不到沒有交出權利,還不斷向下進行挖掘。以至於後來出現了西選。低級官員也開始效忠吳三桂了。

所以這個時候,裁撤三番已經是不能不為之事了。那已經是一個巨大的獨立王國,而且還在抽朝廷的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