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4月10日,童模妞妞的一個平常的工作日,起床,化妝、拍攝、轉場、繼續拍攝……每天平均下來接近100張相片的試裝,能拿到約10000元的日薪酬,讓她的家庭感受到了此前未曾企及的光鮮。但是她肯定沒有想到,這一天,自己會因為媽媽的一腳被踹上熱搜。

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這位媽媽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事情發酵一天以來,“踢得又不重”“孩子沒啥事”“誰小時候還沒捱過打”等言論甚囂塵上。對比下來,該不該打孩子這種問題都甚至顯得無足輕重了。許多人站在母親的立場討場子,更多的人為了孩子據理力爭,母親被抬上公眾視野的絞刑架,孩子恐怕要被行業開除,於心何忍,於事何辜?

我嘗試復現母親的心態,可這並不是太容易。

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來一起試著設想:你和愛人兢兢業業哺育你們愛的結晶,看著他們日漸成長,錢包的壓力也越發增大:房租、幼兒園、興趣班、醫療保險、吃喝玩樂,每一項支出都在掏空你日漸疲乏的身體,但是看著孩子健康茁壯成長,辛苦也被甜蜜取代,只期望孩子的下半生能平安喜樂無病無災就好。

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這個時候,你的小可愛搖身一變成為了搖錢樹,邁著還不夠穩健的腳步,用尚算稚嫩的身軀將10K的日薪砸到你的臉上,辛苦拍照養活你全家,還不求包不求房不求車只求個現世安穩其它分文不取,孩子以稚嫩之軀提前承擔了20年後才能實現的個人價值變現,還能把大頭拿來反哺家庭,身為父母這怕是要多麼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然後你居然還捨得大庭廣眾下因為一點點小破事踢孩子?

成年人保護孩子是刻在集體潛意識裡的本能,金錢的不可或缺、工作的重擔、供養家庭的壓力,這些是屬於成年人生命的一部分,卻唯獨不是孩子的。孩子實現了了你日進萬薪的期望和夢想,可這並不是她自己當下的人生目標。她提前承擔了你肩上的壓力,

結果你居然因為她想休息一會而打她?

她這個年齡,應該由父母帶著穿梭在遊樂場、在幼兒園和小夥伴玩耍、在興趣班發掘人生的無限可能。而現在,她承擔了為時尚早的家庭壓力,每天穿梭在各個庫房,夏天拍著羽絨服捂出一身痱子,冬天拍短袖T恤凍得瑟瑟發抖,她拼了命努力,僅僅是累了想休息一會,

然後你居然還捨得打她?

家長們大多抱著類似的心態,養兒防老,希望藉助孩子的努力改變家庭的命運,這個心態從未曾變過,這一刻,他們發現了一個依靠小孩子賺錢的新的可能性,而這時,孩子還小,還沒辦法依靠自己的獨立人格來和家庭社會進行三方博弈。

僅此而已。

可能引起哪些問題?

無論從道德發展程度、個人認知水平還是個人職業規劃(感謝某些家長,我們甚至能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談職業規劃),這種應市場需求而生的“青春快錢”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帶來很大的衝擊。

1. 道德成長過程裡的價值判斷:

孩子長大後,會不會因為與眾不同的成長路徑和收入水平導致價值觀崩塌?過早將道德判斷從個人需求轉向他人期望和社會價值,勢必造成孩子對自身價值的認同缺失,孩子們從道德進化六階梯中進行了大踏步的跨越,每一步恐怕都難以踩實。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算孩子能從這樣的生活中得以解脫,父母可以麼?日進斗金到白手起家、坐享其成到奔波忙碌,這個落差能挑戰很多成年人的承受極限,這個影響也勢必通過情緒傳達給孩子。

有的朋友說:“孩子不會懂紙醉金迷的人情世故。”沒錯,但是家庭教育裡,只要父母懂,就足夠讓孩子也懂了。

2. 興趣和個人成長的影響:

模特行業絕大部分從業人員工具性和成長性不可得兼:模特費時費力,現在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們很容易達到1.60米,之後就沒有童裝可拍了,這極大的壓縮了行業壽命,要想維持收入,勢必轉行或者向童星發展。而這個年齡階段的模特是一份沒有積累的工作,時效性的人脈資源,在孩子長大後勢必會失效,除了賺錢,對未來恐怕沒什麼其它幫助。

雖然錢也是好的,雖然錢也足夠好了。

3. 逼迫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把人生無限寬闊的可能性,限定在“聽你的”和“對著幹”這一條可悲的雙向單行線上。

讓我們做點什麼吧。

每一個悲傷的養成故事都有必要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隨著各童裝聯合協會登場發表聲明,接下來相關條文和法律跟進已經板上釘釘,讓我們看看,在“童模”這個產業之外,我們還能做一點什麼,來更加關愛我們的孩子。

1.拒絕媳婦熬成婆式的感同身受。

“我也被打過啊,這又沒什麼大不了”這類話,安慰不到當事人,安慰不到加害者,也安慰不到圍觀群眾,只能聲明“我也曾被這樣過”,而且大概率得不到任何可憐。屠龍少年放下寶刀立地成龍的故事,太多不得善終了。

何況,你拼搏努力,是為了讓孩子把你當年的罪再受一遍?

2.佛系孩子+激進父母的組合容易忽略孩子人格成長。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對父母的管理教育方式多半沒有什麼有力的反抗。強勢的父母只需要服從,弱勢的孩子只懂得服從,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與其說是一個獨立人格,更多的時候,只能在父母生命前期承擔“工具”或“物件”的功能,這樣的家庭都不在少數。

所以,當你意識到你們的家庭是這種組合方式時,請你做到多問一問孩子“願不願”“想不想”。身為父母,理應控制關鍵權限,在這之外,提供孩子更多的人格可能。

3.為優秀而歡呼,不要覺得丟人。

小孩子敏銳往往超過大人的理解。孩子看出來家長不高興,會有很明顯的討好舉動。不滿10歲的孩子是家裡賺錢最多的人,比父母多得不是一點兒,會不會陷入“這麼小的孩子都比我強”的怪圈裡,然後開始自怨自艾?

是幾年前孩子的呱呱墜地讓你有資格成為父母,你有責任為它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為孩子的進步和榮譽歡欣鼓舞、為孩子的悲傷和痛苦送去陪伴和安慰,他會用畢生的關愛反哺你。所以現在,請意識到你的酸是一種很可能傷害孩子的偏見。

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別樣的童年,請別再讓愛缺席。

童模和她的“別樣”童年,不要讓童年陰影影響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