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變沿海 河南借“一帶一路”發展臨港經濟

内陆变沿海 河南借“一带一路”发展临港经济

4月11日,2019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 齊永 攝

4月11日,2019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 齊永 攝

中新網鄭州4月12日電(記者 齊永)內陸變沿海,“黃土經濟”駛向“藍水經濟”,中國內陸省份河南借“一帶一路”發展臨港經濟。

以“抓住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2019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11日在河南鄭州舉行,旨在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構築港航發展新動能,推動全國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日,河南省副省長徐光表示,將大力發展臨港經濟,推動“黃土經濟”向“藍水經濟”轉型。

河南地跨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流域,歷史上水運曾相當發達,南通餘航,北達涿郡,戰國時期的鴻溝水系,隋唐時期的南北大運河,北宋至明清時期的中原水運網,都是河南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呈現“百舸爭流天津衛,千帆競航下江南”的勝景。

目前,河南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已達1589公里,建成各類港口、碼頭、泊位96個,港口貨運吞吐能力達到了1967萬噸,運營船舶5600艘。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長劉興彬表示,未來幾年,將繼續加大內河水運建設的投入,重點加快沙潁河、淮河、唐白河的航運開發,預計投資90億元,建設航道304公里,建設周口、漯河、商丘、信陽、平頂山、固始等6個區域性港口,著力推進沙潁河、淮河等通江達海的通道建設,並加強內河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使河南交通更好的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周口作為河南省唯一通江達海的省轄市,已成為豫東南連接鄭州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的綜合貨運樞紐和區域商貿、產業、物流中心。

據官方披露,周口港入港貨物來自世界各地,有俄羅斯的白松、美國的硬木、剛果的紅木、東南亞的礦石等,出港貨物有煤炭、糧食、建材等。

中國港口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英明表示,港口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樞紐形態的代際更替,內陸樞紐將會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而在新一輪樞紐城市競爭中,內陸城市將成為佼佼者。

陳英明表示,目前河南是努力發展臨港經濟的實踐者,周口正在利用自身通江達海的條件,在發展臨港經濟的過程中,著力蹚出一條由“黃土經濟”向“藍水經濟”的轉型之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