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臨港:「特斯拉效應」將帶動更多外資製造業落戶

在上海發佈“擴大開放100條”的同一天,特斯拉宣佈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年產50萬輛純電動車的超級工廠,這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投資項目。

近日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聯合採訪時,臨港管委會副主任吳曉華提及,特斯拉的落戶,對於臨港乃至上海未來引進飛機制造、船舶海工產業等高技術外資企業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臨港地區是上海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引擎,地處申城東南角。2017年,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40%。今年上半年,該區域的工業產值和產業投資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臨港地區所規劃的目標之一,是成為以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為支撐的“國際智造城”。智能網聯汽車、船舶動力、航空航天,都是其重點培育的產業方向。

本月10日發佈的上海“擴大開放100條”中,也單獨闢出章節,強調擴大汽車、飛機、船舶產業的對外開放力度。其中就包括爭取外資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並按照國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車製造行業外資股比等限制。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頒佈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2018版)中,已明確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不再受外資股比的限制。按照此前的政策,此類企業必須由中外合作投資,且中方持股比例不低於50%。對於有意在華投資的外企,這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制約因素。

特斯拉成為了此次政策紅利的嚐鮮者。而其獨資在中國設立整車廠後,仍然需要本地化的供應鏈配套。臨港管委會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張彤稱,這會是中國本土汽車產業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路徑,也是政府層面決定繼續開放汽車行業的考量因素之一。

上海“擴大開放100條”中也提及,將在飛機和船舶行業取消外資投資限制。兩部委頒佈的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中,已刪去了飛機和船舶的設計、製造與維修須由中方控股的條文。臨港地區也與這兩個行業的知名外資企業展開深入接觸,雙方目前已明確了未來的投資落地時間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