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2018年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是不平凡的,而安防行業更是如此。安防行業作為社會安全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並沒有逃過這場“戰爭”的影響。隨著國家在2018年“去槓桿,控信貸”等嚴厲的經濟調控措施,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許多的安防企業迎來市場“寒冬”。

雖然安防行業受政策、產業轉型升級等影響,整個市場的景氣度不如從前。但是從去年的北京安博會上面,就可以看出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安防廠商依然是堅持研發新技術,並將新的技術進行落地實用。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2012-2018E安防總產值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從今年國家的一些經濟政策,結合國內外消費以及投資的需求情況,這兩年對於安防行業來說,仍然是一個艱難的年份。

面對著困境,一些安防上市公司會選擇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為企業爭取發展的機會。在企業發展面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雖然股權質押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但是企業揹負的風險與獲得機遇是成正比的。

什麼是股權質押?

其實,股權質押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

早在2000年科網股泡沫興起的時代,就有這樣的資本玩家控盤億安科技(公司最早名稱叫深錦興)把股價拉到130元之後讓銀行接盤,最後四家坐莊的皮包公司人去樓空。本來高溢價上市是對創業的一種獎勵,結果在資本玩家的手中卻變成了高溢價套現的工具。

股權質押是指股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作為質押擔保,從債權人處融資的行為。股權作為一個質押品或者融資的第二第三信用背書與保證。

在實際操作中,股權質押的主要形式包括股票質押貸款、股票質押式回購、融資融券等;質押權人既包括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包括少量的非金融企業。

對於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來講,股權質押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其自身或相關方獲得信貸資金,主要原因一是大股東或關聯方因資金緊張質押股份融資二是大股東將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作為增大投資槓槓的方式,在對上市公司表決權、資產收益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權利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擴大對資源的利用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企業選擇了股權質押,一般是為企業的融資進行讓步的,這樣也是為了讓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有著更大流動性的資產進行支撐,這一行為與企業本身或者股東的債券發行方是沒有直接聯繫的。

股權質押作為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代表的是質押雙方的信任。雖然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一般都是利好的局面,只要質押率不高,那麼風險基本都是可以在企業的可控範圍內的。

在投資與質押股權雙方之間,信任基本是作為最主要的“定心針”,但還是會存在一些大股東利用這一方式進行“套現”的行為。對於已經質押的股權,到期不進行回購,最後很多就使得質權人成為了“接盤俠”,企業也就陷入了危機。

安防行業很多上市公司,也不乏選擇股權質押進行融資。根據股權質押的規定流程,股權質押的企業,會將自己選擇質押的對象,以及回購的方式、日期等質押內容都進行公告說明。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安防上市公司做股權質押很常見,情況卻不太相同

1.捷順科技

捷順科技作為國內最大的停車場管理系統以及服務提供商,在2016年12月23日發佈了公司有關股權質押的公告。作為大股東的劉翠英女士,一共質押了7730萬股,佔持股的49.22%,佔公司總股份的10.89%。

最新的數據表明,捷順科技從2018年開始,一直在實施股權回購的計劃。並且面對著低股價的行情,雖有著一定的風險,但該公司表明有能力承擔,同時這也為捷順科技創造了一定的回購條件。

面對著股權的質押,捷順科技也在公司內部成功推出了股權激勵,公司的高管團隊股權持有比例較穩定,員工也在其中獲取了較高的收益。對於公司實際控制人不斷的質押股權方式,同時也為公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唐健、劉翠英夫婦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其資信情況良好,有著相應償還能力,而唐健也在相應的補充質押股權,對於質押的風險經過審核也在可控的範圍內。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2.藍卡科技

藍卡科技也是一家從事停車場管理的公司,在2015年由於公司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進行過公開轉讓。

從藍卡的近幾年財報可以看出,其選擇的專利質押方式可以讓其獲得更多的流動性,加上公司管理層對業務範圍的調整,現在的藍卡科技已經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式,並且對於自己的專利也進行了回購。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雖然經歷過股權比例的調整,但是對於實際控制人來說,股權並未有著太大的改變,與股權質押存在著一些差異。專利質押一般都是質押給銀行,向銀行進行貸款發展企業,貸款的償還方式與股權的回購有著類似的原理。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高比例股權質押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今年以來,隨著A股各大指數的深幅調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問題不斷凸顯。

尤其是高比例的股權質押已經成為懸在上市公司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不小心便會將爆倉風險推到上市公司與大股東面前。安防上市公司東方網力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今年3月26日,東方網力(300367)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接到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光,以及所持股份佔公司股份5%以上股東、董事蔣宗文的通知,他們已經與四川省川投信息產業(以下簡稱為川投信產)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交易順利實施後,那麼東方網力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就會變更為川投信產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一般不到萬不得已,大股東是不會交出公司控制權的。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到,東方網力大股東(劉光)在2018年進行了頻繁的股權質押操作,目前,劉光的股權質押已近9成。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根據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創始人劉光從2014年開始進行股權質押。從東方網力的年報中看出,在2014年-2016年期間東方網力的業績反應良好,更是在2015年達到營業收入的頂峰,但是從2016年起營業收入開始放緩。

安防上市企業股權質押是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根據知情人士透漏,東方網力在2018年可能存在20多個億的應收賬款沒有收回,對於東方網力持有的產業,華啟智能是最穩定賺錢的子公司,但是在2018年的時候,東方網力以11億的價格將其100%的股份全部轉讓。

東方網力股價的持續下挫以及綜合因素的疊加或導致東方網力大股東無力贖回被質押的股票,最後只能將自己堅持近20年的公司轉手出讓

上市公司大股東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是股東自身的經濟行為,從表面看與上市公司無關,未改變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財務狀況,也未影響其他投資者利益。但監管實踐發現,由於大股東在上市公司地位特殊,大股東股權質押可能增大上市公司違規風險,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生產經營、公司業績、股票價格、現金分紅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影響。

股權質押不失為一種發展企業的方式,特別是對於安防企業,在諸多墊資項目及研發投入上對融資需求較大。但是在面對著資本市場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上市企業應考慮自身實際情況,避免將股權質押變成“火中取栗”的危險遊戲。

部分資料參考:

財經撞上互聯網:《一文讀懂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