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是什麼嗎?

《尚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在《尚書》之前,據史料記載還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樣的歷史文獻,可惜這些書都沒有流傳下來。

這個《尚書》之名可不是我們在電視劇裡常看到的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之意。“尚”在古代與“上”是同義字,可以通用,《尚書》實際就是“上書”,意思是上古的書。後因其被列入儒家經典,因此也稱為《書經》。

你知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是什麼嗎?

刻本《尚書》書影。從篇目看,它的內容起自堯舜時期。

這部上古之書究竟古到什麼時候呢?它所涉及的年代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堯舜時代,中間歷夏、商、西周三代,一直到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時期,時間跨度大約在1400年左右。

從《尚書》的內容看,可將其分成三部分:最主要的部分是記錄古代帝王向臣下或民眾發佈的訓令和軍隊誓師詞。像《牧誓》一篇,記錄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武王伐紂”時,周武王臨戰前發表的一篇戰爭動員令,內容包括列舉商紂王的主要罪狀,如何列陣攻擊,如何對待投降的敵人,等等。其次一部分是大臣們向君王提出的建議和規勸,還有一小部分是遠古時代的傳說。

如此看來,《尚書》主要記錄的是虞、夏、商、周各代部分帝王的言行,稱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皇室”檔案集。

關於《尚書》的流傳過程,還有一段傳奇經歷。

相傳,《尚書》是由孔子編訂的,孔子在晚年將堯舜一直到秦穆公時期的各種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精選出了一百篇編輯成書,並把它用作教材教育學生。

然而,秦始皇焚書後,《尚書》也出現缺失,西漢初年僅存有28篇。到了漢武帝時期,魯共王劉餘拆毀孔子的住宅時,從牆壁裡發現了一部《尚書》,它比西漢初年時的《尚書》多了16篇。因為西漢初年時的《尚書》是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而劉餘發現的是用漢以前的篆書寫成,為了區別這兩種《尚書》,人們將前者稱為《今文尚書》,後者稱為《古文尚書》。後來,《古文尚書》失傳了。

時間到了東晉,有一位叫梅賾(zé)的大臣向朝廷獻上了一部據說是孔子的後裔——西漢人孔安國作注的《古文尚書》。然而,南宋初年,有些學者開始懷疑梅賾獻上的這部書的真假問題,因為其語言風格不像周秦時代的文詞。後經過元明清學者的考證,最終認定梅賾所獻《尚書》是偽書。

你知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是什麼嗎?

圖為《尚書古文疏證》內文書影。

總之,《尚書》保存了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以及夏、商、周時期的珍貴資料,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史書。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