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什么吗?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尚书》之前,据史料记载还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历史文献,可惜这些书都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尚书》之名可不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看到的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之意。“尚”在古代与“上”是同义字,可以通用,《尚书》实际就是“上书”,意思是上古的书。后因其被列入儒家经典,因此也称为《书经》。

你知道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什么吗?

刻本《尚书》书影。从篇目看,它的内容起自尧舜时期。

这部上古之书究竟古到什么时候呢?它所涉及的年代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中间历夏、商、西周三代,一直到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时期,时间跨度大约在1400年左右。

从《尚书》的内容看,可将其分成三部分:最主要的部分是记录古代帝王向臣下或民众发布的训令和军队誓师词。像《牧誓》一篇,记录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王伐纣”时,周武王临战前发表的一篇战争动员令,内容包括列举商纣王的主要罪状,如何列阵攻击,如何对待投降的敌人,等等。其次一部分是大臣们向君王提出的建议和规劝,还有一小部分是远古时代的传说。

如此看来,《尚书》主要记录的是虞、夏、商、周各代部分帝王的言行,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皇室”档案集。

关于《尚书》的流传过程,还有一段传奇经历。

相传,《尚书》是由孔子编订的,孔子在晚年将尧舜一直到秦穆公时期的各种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精选出了一百篇编辑成书,并把它用作教材教育学生。

然而,秦始皇焚书后,《尚书》也出现缺失,西汉初年仅存有28篇。到了汉武帝时期,鲁共王刘余拆毁孔子的住宅时,从墙壁里发现了一部《尚书》,它比西汉初年时的《尚书》多了16篇。因为西汉初年时的《尚书》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而刘余发现的是用汉以前的篆书写成,为了区别这两种《尚书》,人们将前者称为《今文尚书》,后者称为《古文尚书》。后来,《古文尚书》失传了。

时间到了东晋,有一位叫梅赜(zé)的大臣向朝廷献上了一部据说是孔子的后裔——西汉人孔安国作注的《古文尚书》。然而,南宋初年,有些学者开始怀疑梅赜献上的这部书的真假问题,因为其语言风格不像周秦时代的文词。后经过元明清学者的考证,最终认定梅赜所献《尚书》是伪书。

你知道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什么吗?

图为《尚书古文疏证》内文书影。

总之,《尚书》保存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以及夏、商、周时期的珍贵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史书。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华夏历史》中华书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