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全文長 32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精彩導讀

“ 這個時代的教育生態,帶給了老師很多煩惱與困惑,他們在愛中掙扎行走,影片中折射出的師道尊嚴、懲戒權、師生關係等問題,也不免讓我們深思。”


你的人生中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嗎?他霸道專治、古板苛刻、不近人情,這樣的老師大概是我們學生時代最討厭的老師!有木有?

然而,每個老師都是多面手,在刻板專橫的背後,他或許也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是你不曾體會到的。

電影《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苗宛秋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老師,他在南宿一中和三班學生鬥智鬥勇,這個看似令人苛刻討厭的老師,在影片中展現出了溫情的一面,他默默關心學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形象生動立體,真實接地氣,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是的,我們都曾遇見過這樣的好老師,他就在我們身邊。或許你就是這位老師,從學生的不理解到理解,從叛逆到認同,師生關係不斷升溫。

這個時代的教育生態,帶給了老師很多煩惱與困惑,他們在愛中掙扎行走,影片中折射出的師道尊嚴、懲戒權、師生關係等問題,也不免讓我們深思。的確,師生關係絕不是壓制和反抗那麼簡單!

師生關係絕不是壓制和反抗那麼簡單

影片中,苗宛秋和學生的相處幽默逗趣,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我們思考的卻是:

他打壓一切新生事物,禁止學生跳霹靂舞,可是學生揹著他偷偷買音響練習舞蹈;他以高三學業緊張為由,霸佔所有與高考無關的課程,禁止學生參加健美操比賽,可是結果是,所有學生集體罷課參加比賽。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苗宛秋越是壓迫,學生越是反抗。苗宛秋和學生之間的問題出在哪裡了呢?沒錯,是師生關係陷入了誤區。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學生和老師的關係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學生要如何通過老師獲取教育?老師會不會太累呢?答案是肯定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那麼,

老師如何和諧有效的與學生相處呢?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這樣做:

一.學會換位思考 

教師應拋棄發令者的身份,不以“教師”自居,要換位思考,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與學生交朋友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代表著一種權威,他們希望可以和教師成為朋友。教師不能始終擺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讓學生生畏,要積極走進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給他們親切感。

三.做一個傾聽者 

由於年齡和性格特徵,學生有時會有很多話想找人傾訴,很多問題想與人討論,很多困惑想得到指引……作為教師,還應肩負傾聽者的角色。給他們方向,教他們方法,使他們得到慰藉。

四.參與學生活動 

教師除教學之外,還應多參與學生的各項活動,師生共同學習與生活。在活動中,瞭解學生的情況,啟發學生的思維,與學生打成一片。

用影片中學生的話來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老師要想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就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積極發現和尋找與學生相處的樂趣,像苗宛秋那樣一味打壓學生,老師會非常累。

避免悲劇發生就要捍衛教師的尊嚴

當苗宛秋的“強盜”行為引起全班同學的反感時,他默默的溫情卻又打動著學生的心。

學生家裡出了事,他撂下課堂,騎車帶學生趕往醫院;學生被抓進派出所,大晚上他將人從所裡撈出來;得知學生得了腦瘤,因經濟困難而一直拖延病情,他組織班裡的同學募捐,自己一言不發拿出一個月工資寄給學生......

無論班裡哪個學生出了事,他總會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學生,像所有普通的老師一樣,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從不是置身事外的那個人。

但是,由於替學生補習功課,苗宛秋卻被停職,還差點丟了工作,即使他是免費為學生補習功課。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我們可能會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他作為文人的清高、不解釋嗎?還是因為學校的不作為呢?苗宛秋的事情發生後,學校的領導只是一味地把苗宛秋批評一頓,然後扔出去擋槍,沒有想過維護他的權益,甚至沒有問過他是不是有什麼隱情。最後是學生為他出頭證明清白,學生卻也因此失去了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永遠失去了健康的身體。這也給學校帶來一些啟迪。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先。

北外附校林衛民校長也說:辦好一所學校,必須要捍衛教師應有的尊嚴。一所學校的成熟首先表現在它的專業自尊和自信,以及基於學校現實的判斷力。

如果苗宛秋所在的學校對老師有判斷力,給予他信任和支持,那麼安靜的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

管你最狠的老師愛你最深

電影中苗宛秋對學生的管理,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嚴”,甚至嚴厲到苛刻。開學第一天,他就給所有學生來了個下馬威。他禁止學生燙髮,當場抹去女學生的口紅,學生抽菸被他發現,罰站了一整天,他沒收學生的武俠小說,他讓彆著斧頭來學校的“小混混”學生在門外一遍遍喊報告......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甚至,學生為了幫他找回丟失的自行車,沒有按時上完晚自習,也要被他狠批一頓。

但就是這樣不近人情的老師,卻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學生扭轉了人生方向。眼看著混混學生在錯誤的人生方向上越走越遠,他一條街一條街的找人,把學生拉回課堂,生性膽小的他,直面砸向腦袋的啤酒瓶。

直到此時,同學們才發現,原來那個管你最狠的老師,同樣愛你最深。

最後,小混混重回課堂,拿起書本,變成了陽光向上的好少年。

然而,現實社會中,往往因為教師教育學生而引起學生、家長的不理解,以至於讓教師出現不想管、不願管的現象。

針對這一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今年在兩會上表示,《教師法》要明確寫清楚教師具有教育懲戒權。教育懲戒權屬於公權範圍,有其特定含義,不含體罰、打罵、辱罵,對其理解要準確。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也曾在一本書中說到:

“我們教育的主題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懲罰孩子?有些“錯誤”是否應該去懲罰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孫雲曉認為,對孩子實施懲戒教育有九個原則。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實施懲戒教育的九個原則:

1、懲罰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當懲罰孩子的時候,內心裡首先要相信孩子還是好孩子。同時,也要在懲罰時候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跟孩子說清楚,讓孩子知道他並非一無是處。

2、犯錯後立即懲罰。

3、平日要把您對孩子的要求講清楚。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所以,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規則對孩子講明白,並且與孩子達成共識甚至約定。這樣,當孩子違反規則時您可以懲罰他。

4、懲罰之前可以先對孩子進行警告。在懲罰之前告訴孩子,如果再不改錯就要受到懲罰。這樣就可以給孩子一個自我糾正錯誤的機會。

5、要向孩子說明懲罰的原因。在對孩子進行批評之前先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您為什麼懲罰他,這樣有利於他改正錯誤。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懲罰,他會感到很委屈。

6、懲罰前後要一致,要說到做到。

7、懲罰不要“翻箱倒櫃”。

8、懲罰要適度。給孩子的懲罰,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敏感,對這樣的孩子,也許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會兒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則比較皮實,因此,要了解孩子,知道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以免懲罰過度或無效。

9、懲罰要對事不對人。要慎重使用懲罰方法,不當的懲罰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在懲罰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您懲罰的只是他的錯誤行為,他仍然是您所喜愛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錯誤,您會更喜歡他。

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影片最後,以苗宛秋在黑板上寫下的那句“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結尾。通透感慨中透著點淡淡的憂傷,把觀眾瞬間拉回那段青蔥的少年時代,想起某個老師。

他可能經常批評你、約束你,他讓你的青春過的“兵荒馬亂”,他可能經常讓你討厭,卻在某個時候讓你感動落淚,他指引你成長,讓你有能力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感謝,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了他!

《老師·好》:教育只有把戒尺還給老師,學生才能心有所戒


參考文章

孫雲曉.《對兒童實施懲戒教育的九個原則》.搜狐

百度文庫.《淺談教師怎樣與學生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