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誼:要做“白菜心” 不做“白菜幫”

孫斌

“要找到我們自己的殺手鐧,虛心學習但不盲目跟風,還是那句話,緊燒火,慢揭鍋,一步一個腳印,時間還長著呢。”這是北汽集團2017年經營業績及2018年發展戰略媒體溝通會上,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面向外界發出的心聲。

站在當時的語境下,徐和誼的話更多指向了北汽自主的核心戰略演進,但有心人通過梳理近期北汽自主在2.0時代跨越與新能源的演進之路時不難發現,他的話何止是自主一盤棋,而是面對全新的競爭格局,代表北汽在新能源產業環境營造中釋放的核心戰略。

新北奔背後的新能源路徑

2018年2月26日,根據北汽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的一份文件顯示,北汽和戴姆勒計劃擴大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在中國本土的生產規模,雙方將共同投資超過人民幣119億元(約合15億歐元),打造雙方合資企業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新的豪華車生產基地。

根據投資計劃,該新廠區將國產包括新能源電動車型在內的多款梅賽德斯-奔馳產品,並將擁有完整的豪華車製造體系,進一步提高北京奔馳整體產能。此次,公告裡提到的新能源產品為奔馳旗下的EQ車型。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戴姆勒大中華區負責人唐仕凱已經確認,2020年前EQ品牌首款車型EQ C將在中國和歐洲市場同步生產,他還透露,將有一款EQ A車型也在計劃之中。

在此之前的2月23日,北汽就與北京奔馳發生一筆交易,將北汽位於北京順義趙全營鎮兆豐產業基地東盈路19號的106萬平米工廠轉讓給了北京奔馳,轉讓資產價值約58.37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該工廠建設於2011年,整體佔地面積106萬平米,此前投產的車型包括紳寶D70、D50、D80、X55、X35以及新能源EU260等,二期建設完成後產能達到30萬輛。

分析此次合作的根本動因——就戴姆勒來說,中國新能源雙積分政策將於4月1日實施,而戴姆勒旗下生產的奔馳汽車仍以燃油車為主,其若想繼續生產並銷售燃油車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新能源積分問題,而手握新能源積分的北汽無疑是其目前能抓住的最好的護身符。

而作為北汽自身而言,抓住機遇練好內功則是新能源產業政策所給予其的最好時代。

“不僅僅是北汽新能源,下一步北汽集團所有的整車業務板塊都要佈局新能源,北汽集團要全面新能源化。”徐和誼去年年底曾特別強調,汽車企業不幹新能源,無路可走。這是一次堅定的表態,代表北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All in的決心。

2017年,北汽新能源實現整車銷售10.3萬輛,同比增長近1倍,創歷史最好成績,全國純電動市場佔有率24%,同比提升3.7%,在行業排位上,這是在銷量實績上遠遠甩開對手,確保北汽在2018年延續業績優勢的基石。

去年底,在北汽新能源被作為獨立板塊的彙報中,徐和誼透露,當前北汽正在打造的國家級的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建立新能源領先優勢的頭號工程,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高科技”動力源。北汽新能源即將全面開放,共享資源和收益。

要做“白菜心” 不做“白菜幫”

2017年,北汽集團的銷量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仍然不乏一些亮點。2017年,北汽集團整體營業收入4700億元,增長15.8%,利潤總額增長14.4%。整車出口8.9萬輛,增長27.5%。整個集團淨資產收益率較之前增長0.6%。

徐和誼把這種調整形象地比喻為:要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幫”,即北汽集團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要走出一條具備核心競爭力,以質量、效率作為發展主線的路徑。

目前,北汽旗下主要有自主品牌北京牌、北京現代,另外就是與戴姆勒的合資品牌北京奔馳。而2017年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北京現代和自主北京汽車兩大品牌銷量下滑所致。北京汽車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同比大跌48%至23.6萬輛。北京現代的銷量也下跌了31%至78.5萬輛。

不過,北汽與戴姆勒的兩家合資企業2017年的銷量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北京奔馳的銷量同比猛增33%至42.3萬輛;福建奔馳的銷量大漲89%至2.14萬輛。

根據北京汽車不久前發佈的《有關北京汽車及北京奔馳財務信息的公告》來看,2017年戴姆勒從聯營公司北京奔馳獲得的權益業績為11.43億歐元,根據戴姆勒持有北京奔馳49%股份,北京汽車持股51%計算,2017年北京奔馳為北京汽車貢獻的權益業績大約為11.89億歐元(約合92.6億元人民幣)。

A股上市的業績挑戰

正在謀求A股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有了戴姆勒的背書,或將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多優勢。

此前,圍繞上市需求的推進,提升其主營業務的優勢一直是北汽需要直面的問題。根據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不得有下列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發行人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淨利潤主要來自合併財務報表範圍以外的投資收益。該規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企業有自己的核心盈利能力,主要利潤不能來自於非主業的收入。

“對於北汽而言,能順利在A股實現IPO,有利於公司建設境內外融資平臺,並進一步優化品牌影響力,”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認為,“這是北汽不停謀劃登陸A股的基礎動力,尤其在新能源、智能化趨勢下行業及產品深度變革的階段。”

2011年6月,比亞迪迴歸A股,對其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融資發揮巨大作用;2011年9月登陸A股後,長城汽車一方面獲得了資金的支持,一方面提升了在內地的品牌聲譽度,這為其在後續5年中年銷量由40萬增至百萬以上提供了支撐。行業有跡可循的先例,都為北汽登陸A股作出了產業通道的上升驗證。

2018年1月底,北汽終於在有限的時間內間接獲得S*ST前鋒控股權。業界人士分析,此次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借殼上市的一大利好是,北汽新能源或將不受A股新股上市必須滿足3年連續盈利的門檻限制,在完成對前鋒股份的重組股改後,北汽新能源就將啟動在A股的增發融資。

如若借殼上市成功,北汽新能源將成為除了北汽旗下已經登陸港股市場的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之外,第二個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而上市目標的推進,也為其更長遠規劃的實現增加可能,回溯此前戴姆勒集團與北汽不斷加深的合作,以及交叉持股,北汽也將能借助登陸A股為其在新能源之路的壯大尋找到更多共贏的助推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