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 從資源“優等生”變產業“佼佼者”

政策亮點

●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重點打造國家一流清潔能源科技創新基地和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建設全國重要的頁岩氣生產基地和天然氣生產基地。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範區重點建設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基地。

●到2022年,全省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4100億千瓦時,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89%,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分別達到43%、18%。

●創新發展能源新模式新業態,運用儲能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一大批能源科技創新成果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智能化,將能源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驅動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

■四川日報 記者李欣憶

從資源稟賦看,四川無疑是清潔能源的“優等生”——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天然氣資源量、頁岩氣地質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

但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困擾我省多年的痛點。近日,我省印發《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方案》,明確提出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能源化工”萬億級支柱產業發展。

具體怎麼幹?有哪些亮點?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不一味追求規模,更要質量效益並重

“16個產業方案中,很多都是用的‘培育’,而清潔能源產業更強調是‘培育壯大’。”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增加兩個字,含義大不相同。

壯大,說明底子不錯。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水電裝機和發電量排名全國第一,基本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結構,全省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佔比均超過80%。

但壯大不是一味追求規模,《方案》的一大突出特點,正是抓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著力點發生了改變。過去能源短缺,產業發展的重點是注重規模和數量,主要在能源生產端發力,加快能源資源開發和建設;現在,開發強度和節奏不僅要科學可控,更要進行結構調整,在加強消費端發力,擴大清潔能源消納,使能源生產消費互相協調,爭取能源效率和綜合效益最大化。

《方案》專門提出加快推進電能替代,以電能替代為抓手,積極引導工業生產、交通運輸、農業生產等領域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著力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降低大氣汙染物排放。同時,積極推進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試點,推進雅安、甘孜、攀枝花、樂山四地發展綠色載能產業,培育用電增量,促進清潔能源就近消納。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點突破

《方案》提出到2022年的產業發展目標。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既有把握又有挑戰。

挑戰主要來自於如何促進能源消費。該負責人說,貧困地區、偏遠山區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農村電網網架薄弱。從消費端看,我省人均用電量水平低於全國,主要原因是城鄉居民用能水平差異較大、城鎮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直面薄弱環節,提升城鄉電氣化水平,正是亟待突破的重點。

為此,《方案》提出要加快電力輸配網絡建設,加快建設省內主網重要工程,保證省內電源點到負荷中心的穩定電力輸送。同時,加強五大經濟區220千伏、110千伏網架和聯網工程建設,完善35千伏及以下配電網絡,建設一批35千伏輸變電工程,並實施“三區三州”農網改造升級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快城市配電網建設改造等。

不給自身設限,打開想象空間

“能源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要素保障,我們應該打開更大想象空間。”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清潔能源與建築、交通、金融、信息深度融合,儲能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一大批能源科技創新成果使得能源產業產生了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

《方案》在“創新發展能源新模式新業態”上尋求能源新領域的核心裝備和關鍵技術突破,將通過創新發展能源新模式新業態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智能化。

這些新模式新業態將主要依託新能源、儲能、柔性網絡和微網等技術,在全省產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公共設施、特色低碳旅遊小鎮等實現分佈式能源的高效、靈活接入以及生產、消費一體化,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的智能電力系統,有效對接油氣管網、熱力管網、電動交通網絡,發展成“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