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史记】萧何与张良到底是谁让刘邦放手任用韩信

一说到韩信被刘邦重用,都会认为是萧何的功劳,然而,我反复查看史料之后,发现:张良在启用韩信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待我从头说起。

萧何留住韩信,一切皆有可能

我不否认,在刘邦任用韩信这件事上,萧何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秦亡,项羽在关中大封反秦众将为诸侯,同时削减各方势力,刘邦原有八万人,项羽允许他带三万人到汉中---汉王刘邦的封地,其他诸侯处有人也偷偷跟随刘邦进汉中,尽管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焚烧了栈道。但是,到关中后,依然有很多离家千里的将士在逃亡。形势相当危急,照这样下去,不用打,刘邦的兵就散掉了。

韩信追随刘邦进汉中,夏侯婴曾经举荐过他,没太受重用,于是也跑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请回来。建议刘邦按照礼数择吉日拜为大将军。

【乱点史记】萧何与张良到底是谁让刘邦放手任用韩信

刘邦这个人非常务实,他与韩信进行了一次谈话。韩信也非常坦诚的与刘邦交流,焦点在于:

首先韩信探得刘邦承认当时势力不及项羽。韩信的厉害之处在于非常早的断定了项羽的弱点如不能信用将领,妇人之仁;不占据关中的有利地势;分封不平,自己做霸王树敌多;迁徙义帝政治名誉不好;残暴,经常屠城,不得人心。明确指出,项羽虽强但是容易变弱。这属于长远规划。下面是分析眼前形势,建议刘邦任用贤能,利用将士东归之心进取关中。关中有名将章邯坐镇,为啥能取呢?因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率军投降项羽,项羽坑杀降卒,而三人封王,秦人都很痛恨三人。当年刘邦在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很得民心。直接点出刘邦取三秦必胜。

刘邦如梦初醒,感觉与韩信相见恨晚。很快决定回定三秦,拿下关中。历史记载回击关中是刘邦自己指挥的,作为大将军的韩信,应该是充当的高级参谋的角色。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这是淮阴侯列传里明确记载的。

再看,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也就是说,到刘邦在彭城大败的时候没有掌握相对独立的兵权,只是彭城败后,与刘邦分开领兵一小段时间,又合兵一处,也就发挥了两三成的功力吧。毕竟,韩信的能力在指挥作战,手里没有兵将,哪有发挥的余地。

张良一席话,放飞了韩信,又一个计策,成就了韩信

我把韩信独当一面带兵,看得非常关键,为什么呢?熟悉韩信的人都知道,韩信打的仗都十分诡异,什么背水设阵这种计谋,哪个主帅敢听取这种排兵方式,部下也都不相信!唯独他自己带兵,有决策权,韩信的奇谋诡计才能够施展,否则,万万难成。

我们看,刘邦又从江苏徐州退到河南郑州一带,韩信也还是在刘邦指挥之下带兵。

当时,刘邦是兵败如山倒,刚刚与他合伙的诸侯,赵、魏又不鸟他了,甚至魏豹正与项羽眉来眼去的,要联合。

刘邦想起来了张良的妙计:策反英布,拖住项羽派出的追兵;联络彭越,骚扰项羽后方;韩信可主大事,当一面

【乱点史记】萧何与张良到底是谁让刘邦放手任用韩信

其中第一个已经在逃跑途中实施,效果很好。现在魏豹反叛,地处前线和后方之间,如鲠在喉,必须处理。于是派韩信为左丞相,率领周勃、曹参两员绝对主力大将攻打魏豹。

之后,韩信如猛虎归山林,连战连胜。

声东击西,破魏豹;背水列阵,败陈馀;按兵不动,收臧荼;半渡而击,杀龙且;十面埋伏,灭霸王

所以,韩信突然间大放异彩,正是张良给刘邦建议的作用,韩信的用法,关键就在于‘独当一面’。

如果韩信留在刘邦身边,攻城没有曹参、周勃、樊哙之流勇猛,出谋划策所能达到的成就也就处于奇计频出的陈平和运筹帷幄的张良之间,而且,韩信情商比这两位要差。陈平尚且差点被流言所伤,韩信能不能自保都会是问题。

而且,韩信讨封假齐王后,项羽派人拉拢,刘邦虽然封韩信为齐王,但是心里没底。刘邦派去封韩信的使臣正是张良。张良肩负稳住韩信、摸清韩信底细的重任

果然,后期刘邦反攻项羽,韩信等不听调遣,靠张良的计策才调动韩信兵马,完成对项羽的合围。当时,刘邦、项羽本部的兵马都极为疲惫,刘邦要靠韩信所部骑兵突击项羽,而最终斩杀项羽的正是韩信所部灌婴手下的骑将--吕马童等人。

如果不是趁项羽兵力疲敝完成致命一击,难保反过神来的项羽不能打败韩信。

所以,又是张良的主意调动了韩信,侧面成全了韩信最终的胜利。

从任用韩信的整个过程来看,萧何起的是基础性的作用,没有萧何的挽留举荐,不能成就韩信,但是没有张良的点拨,刘邦用不好韩信,也难以成就韩信‘兵仙’的大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