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泣”比刘邦的“哭”强太多了

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里,项羽是一个驰骋疆场、南北征战的一代英雄、当世豪杰,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项羽对于虞姬是最为重感情的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也是因为他们的重情重义而被世人所传颂。

项羽的“泣”比刘邦的“哭”强太多了

霸王别姬

司马迁曾经记载过,陈平在前去投奔刘邦的时候,告诉刘邦他背叛项羽的原因,因为项羽所重用的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兄弟,或者是他妻子的兄弟,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测项羽是有原配妻子的,虞姬也许只是他的妾室。只是,时常陪伴项羽的女人,是虞姬,由此不难看出,虞姬在项羽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项羽想得到江山,也很爱美人。他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痴迷于西楚霸王的权力,他想得到江山;他很爱美人,所以虞姬才会一直伴随在他左右。

项羽在面临四面楚歌的被围境地,半夜起来饮酒,慷慨的唱着悲歌,那一首有名的《垓下歌》让人感到万分悲凉,仿佛看到一个英雄走到了末路,“虞兮虞兮奈若何” 体现了霸王对虞姬的柔情。

项羽的“泣”比刘邦的“哭”强太多了

霸王别姬

在《楚汉春秋》中有过记载,项羽在慷慨的唱完《垓下歌》,虞姬紧接着对唱的一首,虞姬对唱的歌词是:“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历史研究学者们认为虞姬的这首歌是后人所创的,但不管事实到底如何,项羽在南征北战之时一直把虞姬带在身边,这是不可争辩的。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才留下了这么一段,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

数遍高歌之后,力拔山河的豪杰项羽流泪了,项羽不但是一个英雄豪杰,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英雄。项羽落下的泪水中,包含了对虞姬的不舍、悲怜,以及刻骨铭心的爱;同时也包含着对战马的爱惜,对将士的体恤,更加包含了英雄在走向末路的无奈。众将士们听到也满心悲怆,潸然泪下。

项羽的“泣”比刘邦的“哭”强太多了

霸王别姬

班固曾经在《汉书》里,把“泣数行下”修改成了“泣下数行”, 顺序颠倒过来,其中的灵气大失。“泣下数行” 是一种静态的描写,“泣数行下” 是一种对于动态的深刻刻画,更加传神的渲染出当时那种英雄末路悲壮的氛围。

古代英雄们落泪的人有很多,然而像项羽这样如此动人心魄的,却前古未有。

把项羽逼到穷途末路的刘邦,他也哭过,而且很会哭。

在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那个被项羽害死的义帝熊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礼,大哭了一场。“哭”完以后,他立刻借着为义帝复仇的借口,讨伐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了之后,他又立刻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在项羽墓前又大哭了一场。刘邦为什么会哭项羽呢?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面对项羽心中有愧,又或者是喜极而泣?没有人可以猜出刘邦的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

但是刘邦哭项羽总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就像多年以后刘邦的后代刘备摔孩子。其实,刘邦哭项羽是有一个复杂一点的背景,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作鲁公,项羽死了以后,楚地的人都向刘邦投降了,只有鲁地一直不肯投降,最后一个投降的就是鲁地。

古代的汉语里面,哭和泣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既有泪又哭的有声音,这就叫哭,有眼泪但却没有哭的声音,这就叫泣。刘邦的那种就叫哭,是带着很大的哭声,哭给别人听的,是做给别人看的。而项羽的叫作泣,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是不想被任何人所看到的,是内心悲凉以及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

乌江的水一直在流淌着,他带走了楚汉时期的风云巨变,亲眼目睹了一个英雄走向末路,也见证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