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中的多爾袞是真實的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爾袞被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兵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歷史書中的多爾袞是真實的多爾袞?

看過《孝莊秘史》的朋友們都瞭解一個細節,那就是努爾哈赤本來想把汗位傳給多爾袞,但是卻突然去世了,努爾哈赤去世以後,皇太極率領幾個貝勒來到宮中,逼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繼而成為大汗,奪走了屬於多爾袞的汗位。

雖然是電視劇,但是很多人也深信不疑,在野史典籍中,很多野史都傾向於皇太極搶了多爾袞的皇位。在史書的記載中努爾哈赤也的確有這方面的傾向,注意,也僅僅是傾向而已,努爾哈赤並沒有完全確定要立多爾袞為太子。

歷史書中的多爾袞是真實的多爾袞?

由於很多史料(正史還是野史)都傾向於多爾袞和順治生母孝莊皇太后的曖昧關係,在順治幼小的心中已埋下陰影。多爾袞殺了順治的親大哥豪格,也在順治心中已留下隱恨。在登基後的日子中,多爾袞獨攬朝政,驕縱跋扈,根本不把順治這個皇上放在眼裡,順治根本就被他當成一個工具而已。在順治心中埋下對這位皇叔攝政王的仇恨。

在多爾袞生前,懾於攝政睿親王的權威,順治不敢表露出這些不滿與怨恨,更沒有能力承擔發作的後果。種種不滿與怨恨,就像沉睡多年的火山一樣,越積越猛烈,終於在多爾袞死後,噴發了。

多爾袞死後一個月(1651年1月12日),順治帝親政,第二個月就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狀,抄了他的家,誅殺他的黨羽,削了他的尊號,撤了他的廟享,將他從墳墓中掘出來,砍掉腦袋,鞭屍,說明順治帝對多爾袞是恨之入骨的,之所以如此痛恨,必定是之前多爾袞對他們母子的種種行徑懷恨在心,比如,逼迫孝莊下嫁,在朝廷一手遮天等。

是順治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故意編出的理由還是真的有其事,順治的皇位是自己的皇叔多爾袞推舉上的,其實多爾袞也可以在順治年幼的時候取而代之。從種種跡象表面順治在處理自己皇叔多爾袞的是上是有帶有私怨成分的。

有句俗話說,所有的歷史都是有成功者書寫的,所以正史都是帶有那時代帝皇的個人觀點或者意志,並不是真正的歷史,真正的歷史都是在歷史長河中隨風而逝!

歷史書中的多爾袞是真實的多爾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