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最美的詩詞是哪首,為什麼?

文惠來


問題:《紅樓夢》裡最美的詩詞是哪首,為什麼?


前言

紅樓夢中的詩詞多是曹雪芹的所作,有古體詩有近體詩也有不少詞,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曹雪芹借薛寶釵之口所作的《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一、正能量的詠物詞

詠物詞除了描繪刻畫事物本身的特點以外,還要賦予其人性的特點,藉以抒發或寄託詩人感情或思想。

單純的詠物詩只有描寫沒有感情就缺少意蘊,例如: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另外,寄託什麼感情,抒發什麼精神,也反映作者的格調風貌。例如: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表面是詠蟬,但是後兩句的評論(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表現了作者的一個士大夫的 人格之美: 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憑藉外力, 一樣可以聲名遠播,

二、薛寶釵 《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這首詞刻畫描繪了柳絮的姿態,所處的環境。後面評論道,雖然“無根”,但是我絕對不會淪落到:隨逝水、委芳塵,而且敢於逆境而上:萬縷千絲終不改,能利用大自然的賦予的資源,青雲直上。

是不是很勵志的一首詞?這也非常符合薛寶釵的性格,曹雪芹能夠依照不同的人物性格作詩,是四大名著裡唯一的一位。

三、化用宋人《臨江仙詠風箏》

曹雪芹的這首詞雖然好,但是並不是原創,而是偷意於宋朝侯蒙的詞。

侯蒙:1054—1121宋密州高密人,字元功。急義好施。神宗元豐八年進士。 宣和三年建言招撫宋江,以討方臘,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諡文穆。

侯蒙的這首詞詠的是風箏。

臨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結束語

化用前人作品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南宋文學家周紫芝甚至說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們,大多是仿效,說前人說過的話,走前人走過的路:

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唐朝的僧人皎然解釋為三偷: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

下面是老街的一首臨江仙,學古人詠風箏。

翠竹窗前裁作骨,丹青妙筆形容。妝成時候慕蟾宮。黃昏牽一線,放我上晴空。
萬里風煙天地闊,白雲來去無蹤。驀然回首夢魂中。夕陽無限好,總是故鄉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葬花吟》是古典文學中絕美的文學,最美的詩詞,感動了無數人。

詩文如下:

《葬花吟》

林黛玉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煞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花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首詞是在講述送別青春,埋葬的不僅是花,而是自己的青春。

蔣勳老師在講述《紅樓夢》中說到,儒家文化並不看重青春,也沒有歌頌青春的文章,但《葬花吟》是在歌頌青春,是對青春最美好的呼喚。

然而青春的離去,就如同生命逝去一樣是必然的,希望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是乾淨的,純粹的。

人活在現實中就會有很多的妥協和糾纏,這裡也在暗示黛玉的青春和生命中的寒冷,淒涼和寂寞。

她在可憐春天,其實是在可憐自己,同時也預告了黛玉自己的死亡。

以花喻人,喻青春,喻生命,詩詞的美好在於,彷彿黛玉說自己,其實,人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


有書博物館


有位機械系的老大哥,一輩子從事的都是機械工程工作,沒見他平時有什麼愛好,感覺他這人跟紅樓都不搭邊,說他喜歡三國我倒是相信。

有一天無意中,他說他喜歡紅樓夢裡的一首詩,我問他是哪一首,我沒當回事,以為他會說《好了歌》之類的,結果他告訴我他最喜歡的是:

菱荇鵝兒水

清 · 曹雪芹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他說這首詩色彩鮮明,很有畫面感。

我暈,我覺得大家不都是應該更喜歡《葬花詞》《秋風秋雨夕》這樣的富有深刻感情的詩嗎?看來每個人喜好真是不同啊。


梧桐


最喜歡林黛玉的柳絮詞《唐多令》: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逑。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這首詠物詞,詠的對象是柳絮。暮春時節,百花凋殘,柳絮翻飛,四處飄泊,沒人收留……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即是說個人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會帶著個人的主觀感情色彩。

柳絮,是黛玉眼中的柳絮,寄寓著黛玉的情感,以詠柳絮來詠她自己。以柳絮的飄泊喻自己身世飄零,以柳絮的居無定所喻自己寄人籬下,以柳絮的知愁寫出自己的多愁善感,以柳絮的無人收無人留寫出周圍人的冷漠無情,無人為自己的婚姻大事作主……

黛玉在詞中託物言志,借柳絮來寫自己的身世,借柳絮來抒發個人的感情,嘆息紅顏薄命,嘆息韶華易逝,嘆息情意綿綿終成空,嘆息紅消香斷無人憐……

總而言之,《唐多令》反映出黛玉的遭遇與心境:父母雙亡,寄居賈府,孤苦無依,青春流逝,年齡漸長,無人憐惜,有一種無力掌控自己命運的悲哀,這也是作者對其悲劇命運的預感。

整首詞以物喻人,移情於物,淒涼哀怨,感人至深,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融融118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在我看來:“紅樓夢”裡的這兩句詩是最美的!不僅是用詞精妙,對仗工整。而且畫面感極強,描繪出一幅極美的的畫面:林中飄著玉帶,雪裡埋著金飾。

但是,在這兩句極美的詩情畫意之下,又暗示著兩個大悲劇即將展開:寶、黛之間的“木石前緣”將會隨風而逝,而寶、釵之間的“金玉良緣”也只是過眼雲煙,都是悲劇收場的結局。

不僅如此,這兩句詩還埋伏了整部“紅樓夢”的總基調:看似美滿的華麗外表下,暗潮洶湧,最後整個家族都灰飛煙滅,化成一場春夢。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短短十個字,不僅是優美的詩情畫意,還涵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豐富內容,曹雪芹不愧是曠世罕見之文學奇才!



臨時客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小可認為最美的是《紅豆曲》:全曲如下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挨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紅樓夢》在開篇就不止一次說此書有傳詩之意,就是將閨閣中的詩作傳下來,以避免湮滅。葬花吟,秋窗風雨夕,黛玉菊花詩,寶釵海棠詩,湘雲柳絮詞,題帕三絕,整整都是好的。或許是總要和書中人物產生關聯吧,許多詩便受到了限制,因為要考慮到人物的學識,性情,年齡,經歷,總不能要求探春寫出杜甫的蒼涼雄渾吧?

只有這一首說的是可以適用任何人的相思。年少春衫薄,杯酒慰相思。雖然是曲,但平仄格為妥貼,把樂感也挑動起來,而且把十一尤那天生自帶的幽情完全釋放出來,簡單,清淺,憂傷。

與其它紅樓夢詩詞相比,這一首雖然通俗,但流暢分明,這是其它詩作所比不了的,當然,情人眼裡出西施,少年時讀《紅樓夢詩詞解析》時覺得那些詩真是好,可現在卻覺得遜了許多。唯獨這一首,始終未變。

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首的乾淨,簡單,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思無邪”!

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亦有所思


古來就有文無第一之說。也就是說,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很難評價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的。原因在於,不同個性不同欣賞水平的人,面對文學作品時,的閱讀體驗是不一樣的。當作者剛好說出了你心中想說而又說不出的話時,你就會為它所打動,就是認為它是最好的。

當然,詩詞還是有大體的藝術標準的。《紅樓夢》中有很多詩詞,寫得都很好。但《紅樓夢》的詩詞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為了表現人物服務的。因此,其中詩詞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所以,《紅樓夢》中最美的詩詞一定是主人公中文學水平最高的人寫的。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找出誰是《紅樓夢》中排名第一的詩人。然後在他的作品中找出一首就行了。

《紅樓夢》第一詩人,莫林黛玉莫屬。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第一女主角。所以,她的作品是最多的。其實,薛寶釵、史湘雲甚或妙玉,都是詩詞高手。為什麼第一是林黛玉,而不是其它人,我們簡單一分析就明白了。

薛寶釵是在海棠詩中奪得冠軍的。水平自然不用說。但是,文學的價值在於表達人的真性情。而封建的倫理道德不允許人性的過度張揚。薛寶釵認同這樣的道德,因此,壓抑自己的個性。所以,不會主動去寫表達自己主觀情感的詩詞。所以,《紅樓夢》中她的作品大都是應景之作,類似於命題作文。這就好像高考時作文得高分的,未必能當作家是一樣的。妙玉是出家人,作品少,也是這個原因。

史湘雲倒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也喜歡作詩。但她是霍達大度之人,沒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只有林黛玉的個性,是與文學最相近的。它是《紅樓夢》中詩詞作品最多的,也是藝術成就最高的。

林黛玉的作品中,最感人的是《葬花詞》與《秋窗風雨夕》。這兩首詩的藝術成就也都很高。但這裡問的是最美的,我覺得,《葬花辭》有傷春之悲,而《秋窗風雨夕》是悲秋之意。二者都過分傷感。全詩中充滿悽苦蕭瑟之意。雖然,感人至深,但不符合中庸之美。

除了這兩首之外,林黛玉的《題帕詩》三首,也是傷感的。《五美吟》也是林黛玉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林黛玉不同凡俗的見識,又和審美不太相符。《海棠詩》《菊花詩》中,林黛玉都有上剩表現。但是那是命題作文,不算是最美的。我覺得最美的一首是林黛玉為賈寶玉代做的《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行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這首詩寫的是大觀園中的稻香村的。賈政說,來到稻香村,心中引起歸農之意。這當然是有點矯情的。而且大觀園中建了這麼個村居的風格,與四周並不諧調。但林黛玉的《杏簾在望》詩,卻真正寫出了田園牧歌的景象,讓人在詩中體會到一種世外桃源之美。

林黛玉的大多數作品,都是悽婉傷感的。這首詩因為是代賈寶玉寫的,其中的沒有更多個人傷感情緒的流露,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寫了鵝兒遊於水中,燕子梁間做窩的景象,一邊是“春韭綠”,一邊是“稻花香”,畫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寫出田園之美,而又體現出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確實是一篇佳作。正是因為是代人寫的,使得景象之中,沒有個人情感的代入,達到一種澹泊寧靜,無意於佳而佳的效果。


七月流火140400643


《紅樓夢》詩詞當中,筆者認為最美的當屬林黛玉的“詠蟹”詩:

鐵甲長戈死未亡,

堆盤色相喜先嚐。

螯封嫩玉雙雙滿,

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

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茲佳品酬佳節,

桂拂清風菊帶霜。

整首詩美得讓人陶醉,秋高氣爽的聚會佳節,大觀園藕香榭裡桂花飄香,清風拂面,金菊掛霜,此時親人團聚,佳人美景,持蟹把酒賞桂品菊詠詩,盤中“主角”何物?讓人垂涎欲滴的螃蟹也!看,披鐵甲展長戈的威風,那怕成為桌上佳餚乃栩栩如生,堆放在盤上色香味俱全,心生歡喜先嚐為快,蟹膏嫩肉豐滿肥美,突凸出來的蟹殼如殷紅的胭脂那樣驕美,瓣開蟹肉塊塊鮮美香甜,可憐那多肉的蟹瓜八足也被食家不放過,被啖食得乾乾淨淨。此情此景,美食當前,酒逢知己千杯少,與誰暢飲?

這首詩不僅時節美、風景美、佳人美、菊花美,而且應時肥蟹更美,桂花清香、螯蟹肉香和美酒醇香,將讀者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知覺神經都充分調動起來,彷彿身臨其境、親嘗其味。

其時林黛玉心境寬暢、骨子裡的幽默都在詩中表露無遺,當日聚會的除了詩社眾人,還有賈母率眾親友都在,場面熱鬧喜氣,又逢作詩,那可是黛玉最擅長的才氣呀!

也不得不說說那一盤盤磅蟹,雖然那天掛名做東的是湘雲,蟹是薛家當鋪夥計地裡自產送來的,但按時價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一場蟹宴數十斤搭上酒菜,一餐就要二十多兩銀子,夠莊稼人過一年了!

最後,再講講這首詩還美在黛玉的心思和細膩以及對寶玉的真摯感情。之前她看到寶玉已作“蟹詩”一首:“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黛玉不以為然笑說“這樣的詩,一時要一百首也有。”於是揮筆才寫出那首絕美的詠蟹詩,待寶玉看了正要喝彩時,黛玉便一把撕了命人燒去,笑道“我做的不及你的,我燒了罷;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它給人看看。”黛玉此前已在菊花詩中奪魁,此時賈母和眾人都在,遂將面子留給寶玉,希望寶玉的才華也得眾人稱讚。

黛玉“詠蟹詩”可謂詩美、人美、心更美。





玲瓏隨筆


都說紅樓夢詩作,單獨拿出來水品一般,放到書裡,卻很符合每個人的語氣,這點很了不起。

最美的詩詞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最美的是薛寶琴吟紅梅花的一首:

疏是枝條豔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降河槎。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選這首有個原因。一天,我無所事事,在西湖邊漫步,偶然抬頭一看,有個大叔在拍夕陽。


夕陽、遠山、流水、大叔和大叔後面的我,構成了一副很美好的畫面,當時腦子裡就冒出了這一句:流水空山有落霞。

詩詞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字面意思上,往往不經意間它就能給你一點觸動。

這首詩在紅樓夢裡面並不出眾,可只有它,觸動了我。


老阿難


《紅樓夢》裡的詩很多。但是,在這部名著中最優秀的詩篇,是《葬花吟》,是韻文中的傑作。

在賈府,共同的追求與嚮往,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使林黛玉與表兄賈寶玉建立了誠摯的愛情。

但是,他兩人所生活的那個封建社會,這種愛情在曹雪芹筆下構思的賈府這一渾濁世界中,卻充滿著辛酸和痛苦。

由於周圍環境的壓力,被他人稱作為“金玉良緣″的與論和林黛玉自身所因襲的封建意識,使她幾乎是每時每刻都陷入了矛盾和非常的苦惱之中。

林黛玉打從心靈深處愛戀著寶玉,也就是這一愛戀竟成了她這個失去雙親的孤兒的主要精神支柱。

曾有幾次,表兄寶玉向她傾吐衷情時,她又氣得說不出話來。

這種被壓抑的優傷情愫,使黛玉常常是望著遠方,迎風灑淚。

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日子,何時能到達盡頭?

一日,她慢步的行走至花園,看著那片片的桃花,離開它的枝條,輕輕的落在了地上。

這一落,如同失去了養它的桃樹父母。

這一落,也使它的生命得到了終結。

林黛玉看到此情此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聲的哭泣起來。

她哭著,淚水如下雨,傷春泣紅,口中吟出了這哀怨千古的《葬花詩》: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烏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襄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林黛玉望著這個無奈的封建社會的世界,吟出了悽婉動人的葬花之歌。

詩中以花比喻自己美貌多情的青春: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寫出了自己還不如花的孤獨和淒涼。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寫出了自己身處逆境的痛苦和悲哀。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寫出了自己對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香丘何在?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幾乎是寫出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所有女性的共同的哀切悲憤之情。
這首《葬花吟》詩,林黛玉以花喻己,向世人吐露了一個貴族少女的悲哀的心聲。也為她“孤高自許″的性格作了一個自我的寫照。

林黛玉,這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進步萌芽的女孩子,以她的死,向整個黑暗的封建社會作了最後的抗議,一直到為愛情而殉身。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正是林黛玉一生最好的概括。

作者:一片紅與紅樓夢,歡迎關注我,專業為你解讀、寫作《紅樓夢》中的人與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