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玉蘭1
為什麼好多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這確實是個好問題。
隨著這些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觀念的改變,社會現狀正在發生鉅變,但配套的設施並沒有完善,就比如說現在年輕人忙,可能沒有時間陪伴和照顧老人,誰來照顧他們,就成了大問題。
從古至今,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們也認為倘若住養老院,就說明自己的兒女不孝順,說明自己養育的孩子有問題。
有些老人,寧願自己孤獨終老,也不願意去養老院,除了傳統的問題之外,養老院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最近看到一則挺有趣的新聞,說是又一個抱團養老的團體解散了,原來在杭州有13個老人,集體租了一個農家院,一起生活,但一段時間後,就產生了不少的矛盾,要不就是生活習慣不一樣,還會缺乏私密性,人和人之間也會有各種摩擦。
如果說,這種大家都是朋友式的抱團養老形式,都不能讓老人們開心的話,那麼養老院怎麼可能讓老人有家的感覺呢?
但反過來想,我們80後和90後這些人,未來孩子長大了,80%的可能性就是要去養老院的,這種結局是可以預見的。
為什麼沒人願意住老人院
想要知道為什麼沒有人願意住老人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養老院是怎麼出現的,它最初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養老院在美國大概是在1954年出現的,當時因為醫院的床位不夠,法律規定要給那麼需要漫長恢復期的病人修建看護病房,這就是創辦養老院,最早的初衷。
療養院的創辦從來不是為了幫助人們面對高齡以來的問題,而是為了給醫院騰床位。
知道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什麼當下很多養老機構,他們的統一管理,僅僅是為老人的生存服務,很少真正照顧到老人的靈魂,所以在養老院裡,老人都會感覺生命已經沒有意義了。
記得前幾年劉濤演過一部電視劇叫《老有所依》,當時她也面臨著無法照顧父親的窘境,於是她各種找養老院,可是考察的時候,看價格低的,用髒亂差評價一點都不過分,價格中等的,也不甚滿意,只有那種特別高檔的養老院,才能看得過眼,但費用就是天價。
《最好的告別》作者葛文德說:大多數人仍然覺得,作為度過生命最後一程的地方,老人院是最恐怖的、孤寂的、可憎的。我們需要、我們想要的更多。
當下這些養老院,真正能夠做到尊重老人,傾聽老人,實實在在愛老人的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少之又少,除非是萬不得已,要不然老人也確實不願意住養老院。
在養老院裡,老人最怕三種感覺
而一般在養老院裡,老人並沒有受到尊重,更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個人意志,所以在養老院裡,老人根本就很難快樂,情緒不好自然身體就不好,其實他們最怕的是三種感覺:厭惡感、孤獨感和無助感。
厭惡感
這種感覺是老人自己對現狀的無奈情緒,畢竟曾經自己也年輕過,為整個家庭貢獻力量,可是慢慢的腦子不管用了,身體不靈活了,不止是不招人待見,就連自己都會有一種不好的感覺。
孤獨感
很多老人即便是一個人,也想留在自己的家鄉,是因為那裡有他熟悉的一切,至少還有一些老鄰居,即便是能夠隨口搭個話,也比住在養老院會好很多。
畢竟人老了,結交新朋友的可能性就會變小,老人希望也希望有交流的對象,而不只是吃飽穿暖這麼簡單。
無助感
老人面對自己衰老的器官,越來越多的併發症,其實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助感,倘若行動不便,連上廁所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麼自然會更加被動。
人總是希望自己對生活有掌控感的,可人老了就面臨著一系列能力的喪失,這種感覺會讓人難以接受,產生深深的無助感。
倘若有可能,對老人多一點關心和關注
人人都會變老,這是每個人的宿命,我們無法改變這些,只能在有限的生命裡,適當投入一些時間,讓自己的身體有更強壯,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無法改變器官衰老,糖尿病、老年斑等一系列疾病的出現,老了就該正視老的現實,才能活得更坦然一些。
可作為兒女,我們既然知道老人會面臨的三種不良的感覺,就有必要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給父母多一點關心和尊重,讓他們年老的時光不至於那麼難熬。
首先:不僅要關心生存問題,還要關心他們最近開不開心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打拼,沒法經常跟父母在一起,但是卻可以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這時候不要只關心他們有沒有吃飽,有沒有衣服穿,問問他們最近的狀態和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和父母在一起時,儘量讓自己慢下來
在讀《養育女孩》時,我學到了這個點,匆匆忙忙是愛的大敵,不管是對老人還是孩子,都不能講效率,和他們在一起就要慢下來。
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真正跟你吐露心聲,慢下來,你感覺好了,他們才不會對你的情緒產生困擾,你才有時間真正跟他們在一起。
說起衰老或是死亡這兩個話題,總是感覺很悲傷,但這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既然終究要面對,早些考慮,就多一些準備。況且做兒女的,也有多為父母考慮的義務。
陽光小房子
養老確實不容易,但是人誰也得老,不養行嗎?人一輩一輩必須老養小小養老!也是一個自然規律。儘量達到老人滿意!
福中44768
進養老院已經是我們這一代中年人的必經之路了。一個子女雙方老人,沒精力也沒時間伺候我們, 這是事實。可要說誰很願意去養老院養老 ,那此話一定摻了很多水份,從一個閉著眼都能摸到任何東西的熟悉環境, 自己的家, 搬到一個陌生地方,太多喜歡的日用品都不能帶走,和一群陌生的人在一起,還都是老態龍鍾,顫顫巍巍的老人,在家還能看看周邊的孩子和年輕人,逮著點朝氣。試想能有什麼好心態?又如同重回幼兒園,倚門期盼等著子女來看他們。想去嗎?不想去,可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