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苏联鱼雷快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哼哈321


苏联G-5鱼雷艇 是苏联海军在二战前后使用最频繁的舰艇,其杰出的出勤效率和令人震撼的打击效果在海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样的鱼雷快艇设计很独特:硬铝的外壳艇身,但是却没有明显的上甲板边缘——这倒更让人感觉是将一堆艇上建筑建造在狭窄的充满流线型的水上飞机上。Pervenez为“Sh-4”型的首艇,速度最快时可达惊人的56节。由于有令人咋舌的速度,G-5可以在浅水区域里“肆无忌惮”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但伴随优势的同时,G-5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比如高速极易导致失控,在远海全速运动中被海浪拍打变形等等。而这些缺陷也直接影响了鱼雷的准确性和机枪射击的精度。但总体来说,G-5单就适宜航行这点就足矣了!二战期间G-5不仅在苏军中服役.也在其他一些国家使用.甚至包括苏联的敌人。西班牙:内战中的“处女秀”1936年6月西班牙内战爆发。

西海军效忠左翼的共和政府.拥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主力舰.唯独没有鱼雷艇。为夺取制海权.叛乱的西班牙国民军首领佛朗哥向意大利和德国求援.要求得到摩托鱼雷艇等特攻船只.以抗衡政府共和军的海上优势。

我国也曾自行研制过一款鱼雷艇,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大型钢壳鱼雷艇,这种被外界称为湖州级鱼雷快艇,配备有四具鱼雷发射管,一次齐射可形成扇面的攻击,命中公算率较高,攻击时只需少量快艇即可;同时由于快艇的吨位增大,耐波性提高,再配合新型的鱼雷攻击射控系统,作战威力提高了不少。


历史的不一样


战后苏联鱼雷快艇的发展主要特点就是大型化。战时未能大批建造的123型鱼雷快艇在战后得到了改进,首先就是用1000马力的苏制M50柴油机代替了易起火的进口派特尔汽油机,改变艇首的型线,将舭部升高角从10度加大到15度,由于发动机马力数下降,对艇体进行了减肥,把吨位从25吨降到了21.7吨,使鱼雷快艇航速从48节提高到50节,改进后的鱼雷快艇于1949年建成,苏联红海军对于其性能并不十分满意,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改进,主要就是提高快艇的防空火力,用一座14.5毫米双联装大口径舰用高射机枪代替了原有的2座12.7毫米双联装舰用高射机枪,并安装了警戒和识别雷达,快艇的满载排水量从21.7吨增加到22.6吨,该型艇于1950年10月开始批量生产,也是苏联红海军最后一型断阶式滑行快艇。

苏联红海军大规模发展大型鱼雷快艇始于战后,由于不再受到铁道运输的限制(之前设计的鱼雷快艇必须可以通过铁路系统运输,这严重的限制了快艇的宽度和吨位)的限制,可以设计出吨位更大、战斗性能更完善、适航性、续航力、自持力更大,对空火力更强、航速更快的鱼雷快艇,这就是183大型鱼雷快艇,也就是国内曾经进口过的P6型鱼雷快艇,183大型鱼雷快艇为木壳结构,正常排水量61.5吨,满载排水量67吨,武备为两具533毫米单装鱼雷发射管,2门2-M3式双联装25毫米舰用机关炮,并装有警戒和识别雷达。其攻舰能力和防空火力较123型快艇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防空能力,两座双联装25毫米舰用机关炮1800发/分的理论射速和弹丸质量0.282千克的榴弹比14.5毫米双联装舰用大口径高射机枪要强的多,也就是说,甚至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绝对的霸权,只有舰艇吨位和空间允许,苏联红海军对于提高舰艇的防空能力是绝对不手软的,甚至可以放弃一些其他的次要性能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