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當面教訓子”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嗎?

紅梅玉蘭


當面教子肯定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

至於放到今天還是不是很合用?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當面教子有什麼好處沒有?我們要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一下,或許有助於我們對這一傳統做法的取捨。在過去那個年代,一般家裡至少都有個三個四個孩子,所以教育方面也做不了那麼耐心細緻。就是大水漫灌式的教育。當面教育孩子往往比較粗放,照顧不到孩子的自尊心,照顧不到它的心理需求、他們的面子。“當面教子”有這方面的問題和缺陷。

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過去的人為什麼都那麼有韌性,那麼耐磕碰?不能不說和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係,和那時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好幾個孩子,誰也顧不了細緻;成長起來的孩子就比較皮實。作為對比:現在的孩子一般獨生子女,千人寵、萬人愛,就格外的嬌嫩,格外的脆弱,面子老值錢啦。就心裡脆弱、不經磕碰。這個弊端也是有目共睹、顯而易見的。

這裡面就有個借鑑傳統教育經驗的問題了。“當面教子”有一個掌握程度和運用技巧兒的問題。比如說當面教子是不是可以當著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父母雙方,和顏悅色地給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給他講明所犯錯誤的厲害關係、嚴重後果。當場解決、不搞秋後算賬。這樣做還是有好處的。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小夥伴兒、避開太傷孩子自尊心的敏感場合:不要言辭太尖銳。這樣指出孩子的問題,應該容易使他們接受批評教育。這總可以參考吧!

現在的問題是有的家長用什麼所謂“新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地位平等”這些藉口,來逃避教育當中的一些難點。比如,我們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一代)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脆弱;就是虛榮心極強;經不起別人的批評。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容迴避的事實。那麼該怎麼樣有效的矯正這種弊端呢?回到老祖宗的智慧,去借鑑一些有意義的參考,恐怕還是必要的。就比如說當面教子,在適當大一點兒的場合;稍微溫和一點的方式……讓他經受得起教育批評,對於鍛鍊孩子的韌性,增強耐受力都是有好處的呀!

“當面教子,背後勸妻”大有來頭呢!古訓出自《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大致意思是說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可以在比較大庭廣眾的場合當面指出來。教育不能走極端,當我們從“棍棒之下出孝子”觀念著走出來的時候,不要一下子走進了“地位平等”、“做好朋友”的極端。在維護孩子的過度自尊、盲目自信時,錯過給孩子糾錯的最佳時間和場合。







竹隱閒士


老祖宗留下來的眾多規矩中,有一條叫“當面教子,背後教妻。

春節的時候去姐姐家,看到外甥和外甥女在為“在人前該不該管孩子”爭吵,爸爸說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就該管,媽媽覺得在人前不應該管孩子,要給孩子留面子...我也有同樣的困惑,不及時糾正怕他有外人在就可以為所欲為,甚至變本加厲,變成個“熊孩子”,及時管教又怕傷孩子面子又怕傷他自尊心。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美好特質與潛能,教育是“智慧”與“情懷”相融的藝術,更是“發現”與“啟迪”的過程,信任、尊重、理解三大觀念,決定了對孩子教育成敗的關鍵。

當面教子是中國人的傳統,老規矩放在今天用也要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孩子更好的成長,而不是顯示家長的威風,所以,當不當面有有什麼關係呢!

說的不好請大家補充。


愛淘點津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管師之惰,著為一個父親,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是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去引導孩子,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己做好了,小孩就會學著父母的行為去做,現在社會比較複雜,每個家庭的境遇不一樣,有的家庭條件好,起點高,得到優質教育,加上父母因時利倒,孩子聰明好學,長大後就有一翻作為,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條件一般家庭,尤其是農村,孩子的教育也時時困繞著家長,就拿農村小孩來說,父母出去打工,長年不在家,如何教育子女,只有靠爺爺奶奶帶著,隔代帶孩,不是寵愛就是弱愛,加上農村老人都要自力更生,生活都吃力,那有精力去管小孩讀書問題,只有交給學校老師,老師呢,一班五六十個小孩,他那裡照顧得過來,只能象徵上去管小孩,父母不在身邊,加上爺爺奶奶文化有限,什麼去管孫輩,這些因素也倒置一些孩子偏激,任性長期養成了不良習慣,這又是誰之過,向六,七,八十這年代時小孩,父母都在家裡種田,早九晚五都在父母身邊,教育子女也方便,過去小孩犯了錯,小孩就會被父母責罰,當面訓斥,讓其改正錯誤,而現在為了拼命賺錢,一切用錢說話,這樣沒有父母的監管,你說這樣又有幾家小孩能夠聽話。加上現在,物慾縱橫,小孩都互相攀比,又能教育出多好優秀孩子,這些事不值得全社會深思嗎?


風雨同舟129273794


是的。當面教子,背後商妻。但現在的孩子,未必接受。


覺醒207580216


是傳統,但不適合當今社會,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何況是自己的孩子,我覺得教育孩子還是在家教育的好,人都是有自尊的,孩子更勝,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尊,那以後的教育更是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