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瓦亭,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建武)八年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嚣出不意,惧更有大兵,乃使王元拒陇坻,行巡守番须口,王孟塞鸡头道,牛邯军瓦亭,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这是有关瓦亭一名的最早历史记载。《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符登与姚苌相持,军于瓦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载:“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右迳瓦亭南。隗嚣闻略阳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 瓦亭在汉代就有了边亭的建置。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唐代在瓦亭置瓦亭关,《元和郡县志》载:“平高县。瓦亭故关,在县南七十里。即陇山北垂。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即此是也。”《新唐书·本纪太宗》载:“(贞观)二十年,八月,庚辰,次泾州,赐高年鳏寡粟帛。 丙戌,逾陇山关,次瓦亭,观牧马。”《新唐书地理志》载:“原州平凉郡,中都督府,望。广德元年没吐蕃,节度使马璘表置行原州于灵台之百里城。贞元十九年徙治平凉。元和三年又徙治临泾。大中三年收复关、陇,归治平高。广明后复没吐蕃,又侨治临泾。土贡:氈、覆鞍氈、龙须席。户七千三百四十九,口三万三千一百四十六。县二:有府二,曰彭陽、安善。平高,望。有崆峒山;西南有木峡关。州境又有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崝等关,并木峡、大盘为七关。又南有瓦亭故关。” 唐广德元年(763年)瓦亭关被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收复。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北宋时置瓦亭寨,《武经总要·卷十八》:“陕西路。瓦亭寨,控龙山一带,即汉朝那县北古箫关也。后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山,即此地,弹筝峡在焉。东自安国镇路至州七十里,西至安边堡二十里,南至定川堡一十里,北东山寨五十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载:“陕西。瓦亭关县西北百八十里。魏收《志》:鹑阴有凡亭。后汉灵帝时,段颖破东羌于此。即瓦亭之讹矣。亦谓之东瓦亭。唐贞观二十年,逾陇山至西瓦亭观牧马。此巩昌秦州秦安县之瓦亭山也。至德元载,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此东瓦亭也。宋建炎四年,金人陷泾原,经略使刘琦退屯瓦亭,金人遂取渭州镇戎军。亦此瓦亭。胡氏曰:瓦亭川出陇山东北,西(东)南流。关在瓦亭川之首,故名。金为瓦亭寨。今有巡司戍守。《通志》:有瓦亭驿及递运所,而瓦亭巡司则在县北百八十里。”和《新唐书·本纪太宗》记载有所差异,《新唐书》中记载为“次瓦亭”, 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为“至西瓦亭”,我更相信与《新唐书》的记载,“次瓦亭”亦可解释为“至瓦亭”,但绝对不是“至西瓦亭”。《民国固原县志》载“明,赵廷端筑城于此,乃就旧址而修筑也。”明置瓦亭关巡检司,瓦亭驿,清代置瓦亭驿、瓦亭递运所。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新唐书地理志》载:“州境又有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崝等关,并木峡、大盘为七关。又南有瓦亭故关。”清《重修瓦亭碑记》,“瓦亭者,据陇东陲,为九塞咽喉,七关襟带。北控银夏,西趋兰会,东接泾源,南莲巩秦,诚冲衢也”瓦亭有又“铁瓦亭之称”。足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古城依山势而建,有内外两城。外城依北山、临瓦亭水而建,北高南低,北部建于北山,南部位于河谷地带,内城位于外城南部。外城东、西墙顺山脊而下至河谷地带,东墙接内城东墙,西墙至瓦亭水,沿河岸向南,有折北接内城南墙。外城北墙东西走向,沿山脊而建,墙外修筑壕沟,斩断与山体的链接。外城制高点东北角墩台上修筑有烽火台,视野开阔,俯视全城,监控三川。外城因修建宝中铁路和344国道,部分墙体被毁,其余均保存有遗址,墙体基本上连贯。外城设有西门,南门、东门和内城相同。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火车从外城南墙基址上呼啸而过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制高点,东南角角墩上修筑有烽火台。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北城墙、护城壕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西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西北角的角墩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修建宝中铁路,外城西城墙被斩断损毁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东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河谷地带沿瓦亭水一侧城墙,宝中铁路和国道斩断了外城西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外城南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平面呈琵琶形,位于外城南部瓦亭水北岸河谷地带,内城东部狭窄,西部宽阔,墙体少量被毁,大部分保存完整。西南角筑有一小城,平面呈方形,为古城驻防军士养马之所。一条“T”村道穿越古城东、西、南三门,三门外城均毁,仅存豁口,村道亦是古道。古城内建筑均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残留部分建筑残件,遍布古城内村庄各个角落。在村中走访时遇到一回族老人,他说过去三座城门上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内城四角建有角楼,古城内庙宇林立,可惜都毁了。在他的记忆中外城就是个土垄,没啥看的。清同治四年瓦亭城毁于回乱,据清代驻固原的陕甘总督魏光焘《重修瓦亭碑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魏光焘看到瓦亭城“旧制周七百四十七步,坍塌五百四十余步,瓮洞堞楼,悉倾圮无存,”便“请币重修”,“新筑六百九十五步有奇,补修一百八十八步行奇。高二丈七、八尺至二丈六、七尺不等,面阔丈三尺,底倍之。为门三:曰镇平、曰巩固、曰隆化。上鉴敌楼,雉堞五百二十四,墩台大小八座,水槽七道。遂‘屹为雄镇’”。东、南、西三面城门嵌有门额,西门曰“巩固”,意即面临巩昌、固原,又含有“西陲巩固”之意;南门曰“隆化”,意即南接隆德、化平直隶厅,又含“隆恩感化”之意;东门曰“镇平”,即东界镇原、平凉,又含“镇平西夷”之意。1920年海原大地震瓦亭古城又遭受重创。现存瓦亭古城外城当属唐宋时期修筑,现存内城为明清时期修筑。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街道散布的建筑构件及石刻残件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北城墙及北门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北门位置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北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东城墙、东门瓮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东门外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南城墙、南门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南城门位置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内城西北角的马厩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马厩城墙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城平面呈琵琶形,位于外城南部瓦亭水北岸河谷地带,内城东部狭窄,西部宽阔,墙体少量被毁,大部分保存完整。西南角筑有一小城,平面呈方形,为古城驻防军士养马之所。一条“T”村道穿越古城东、西、南三门,三门外城均毁,仅存豁口,村道亦是古道。古城内建筑均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残留部分建筑残件,遍布古城内村庄各个角落。在村中走访时遇到一回族老人,他说过去三座城门上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内城四角建有角楼,古城内庙宇林立,可惜都毁了。在他的记忆中外城就是个土垄,没啥看的。清同治四年瓦亭城毁于回乱,据清代驻固原的陕甘总督魏光焘《重修瓦亭碑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魏光焘看到瓦亭城“旧制周七百四十七步,坍塌五百四十余步,瓮洞堞楼,悉倾圮无存,”便“请币重修”,“新筑六百九十五步有奇,补修一百八十八步行奇。高二丈七、八尺至二丈六、七尺不等,面阔丈三尺,底倍之。为门三:曰镇平、曰巩固、曰隆化。上鉴敌楼,雉堞五百二十四,墩台大小八座,水槽七道。遂‘屹为雄镇’”。东、南、西三面城门嵌有门额,西门曰“巩固”,意即面临巩昌、固原,又含有“西陲巩固”之意;南门曰“隆化”,意即南接隆德、化平直隶厅,又含“隆恩感化”之意;东门曰“镇平”,即东界镇原、平凉,又含“镇平西夷”之意。1920年海原大地震瓦亭古城又遭受重创。现存瓦亭古城外城当属唐宋时期修筑,现存内城为明清时期修筑。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作者简介:刘晓华,1970年11月出生,甘肃庆阳人,现为中国华能煤业公司干部。中国旅游摄影网特约摄影师,中国摄影通讯社记者,中国摄影记者协会会员。摄影和古建筑爱好者,尤其对石窟情有独钟。

六盘山下有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