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五大城市標識”如何成為城市新IP(五)
點擊上圖查看本報“風雅秦淮·閱城”版面
金陵製造局大門。唐蓉攝
它,是南京第一座近代機械化廠;
它,標誌著南京近代工業的開端;
它,被譽為中國民族軍事工業的搖籃;
它就是誕生於1865年,由當時的兩江總督李鴻章開辦的金陵機器局,於1912年改名為金陵製造局(下文統稱金陵製造局)。當時的中國內外交困,這裡生產出的新式槍炮,創造了諸多中國第一,有的甚至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當時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今天,金陵製造局作為國家工業遺產已成為南京的文化新地標,得到保護和利用,並通過創意融合等形式在南京的明城牆外、秦淮河畔綻放出新的光芒。
獨特價值 寄寓著民族自力更生的精神
通過技術引進與仿製進行集成創新,使中國的火器等軍事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創造了諸多中國第一
園區裡的李鴻章像。 唐蓉攝
鴉片戰爭以後,面對國外的經濟侵略和“船堅炮利”的軍事力量,中國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必須奮起和自強,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建立新式的兵器廠和其他工業項目,如此才能救亡圖存。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向西方學習的一場變革,洋務運動開始興起。洋務運動是中國工業化的起點,在工業化的進程中擁有一定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幾乎都是在江蘇迅速起家的。“江蘇在當時是全國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基於此,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指出,“江蘇實際上成為我國洋務運動的重要起源地。”“這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在著名學者薛冰看來,南京是洋務運動昌盛發展的城市。李鴻章當了兩江總督後,即在南京大搞洋務運動,從而邁出了實業救國的第一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陵製造局。當時,李鴻章的理想就是把南京變成一座工業化城市,發展工業,尤其是發展軍工業。在此基礎上,金陵同文電學館、江南水師學堂等新型的國立教育機構也開始在南京出現。
據瞭解,金陵製造局堪稱是李鴻章在秦淮河邊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輝煌。廠區式樣及格局參照了英國的工業建築風格,而廠房裡的設備則是從歐洲各國引進,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在李鴻章的格外關照下,金陵製造局的規模不斷擴大,最輝煌的時期,擁有工人近千人,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
據《南京工業遺產》作者、南京民俗博物館副研究員徐龍梅介紹,到了1869年,金陵製造局已能製造多種口徑火炮,以及炮車、炮彈、雷管及各種軍用品,其生產的新式槍炮在產量和質量方面均居全國首位,從而結束了清軍使用冷兵器的落後局面,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此後,金陵製造局通過技術引進與仿製進行集成創新,使中國的火器等軍事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不僅成功仿製出加特林機關炮、馬克沁機關槍等,還組織試製火箭等新式武器並獲得成功,創造了諸多中國第一,有的甚至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在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璀璨輝煌的一頁。
工業遺產 見證了中國軍事工業百年興衰
它留給南京的,還有整個中國都不多見的完整工業遺址
金陵兵工廠1935年改建前的廠區外景。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金陵製造局車間情景。 資料圖片
民國時期,金陵製造局先後更名為金陵兵工廠、第二十一工廠、第六十工廠,在此期間,一度規模縮小,軍火產量遠遠落後於其他兵工廠。從1932年開始,這裡又逐步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兵工生產基地之一。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國家計量局局長的李承幹歷任廠長16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金陵兵工廠分水陸兩路西遷重慶。接到西遷命令後,職工廢寢忘食拆卸機器設備,不到半月就將全廠五千餘噸的機料、器材物資裝箱完畢,用火車、汽車、輪船多路齊發,分頭運往漢口後轉往重慶,成為當時全國搬遷最快、復工最早的兵工廠。1948年底,當時的第六十工廠被遷至寶島臺灣,只留下無法搬走的廠房和少量破舊機器設備。再後來,隨著1949年南京解放,此處曾先後更名為華東軍區軍械總廠、國營晨光機器廠,其軍工製造的血脈得以延續,始終以國為重、以軍為本,見證了東方大國軍工製造和航天事業的崛起。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產業結構升級、產業佈局和用地結構的調整,諸多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要麼退出歷史舞臺,要麼逐漸遷離城市中心地帶,從而遺留下許多舊廠房、舊倉庫等曾承續工業文明、書寫現代化進程的工業遺產,這些遺產承載著行業和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然而,在不斷技術改造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淘汰和替代,很多廠房就沒了。
但是,金陵製造局留給南京的,不僅僅是百年奮發圖強的歷史,還有整個中國都不多見的完整工業遺址。其舊址至今仍留有不同年代獨具特色的各類建築達60餘棟。這就是一座反映中國工業建築歷史演變的博物館,見證了中國民族軍事工業百年興衰史。2018年,金陵製造局被列入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創意融合 古老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
通過文化重塑,實現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
如何把塵封的歷史活化利用?如何才能保護、利用好老舊廠房的空間資源和文化遺產?無疑,就要使其變成參觀展覽的素材和工業旅遊的產品。據瞭解,在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概念剛剛在國內興起之際,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於2007年開園,目前已成為國內知名的融科技、文化、商業、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時尚消費和創意產業中心,是南京的文化新地標。
園區分為五個功能區,除了創意創業核心區、創意時尚會展區,還有文化旅遊體驗區、軍工博覽展示區和品質生活休閒區,充分發掘了工業遺產的利用價值。在提倡創意、休閒文化的今天,依託於明城牆和秦淮河,以及自身的文化內核和特殊價值,創意產業園內到處流露出一股清新文藝的氣息,古老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穿梭其中,時光一下子變得恍惚起來。
據瞭解,金陵製造局眾多老建築經過統一修繕,已經租賃給各類文創公司,有的從事傳承雲錦、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交流,也有高端設計院、當代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在這裡,入駐企業和園區互相成就,彼此成全。據南京晨光1865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鄒超介紹,園區內的品牌商戶越來越多地重視文化展示、體驗和浸入式互動。
在百年民族工業精神的推動下,創業精神成為當代報國、強國的體現,鄒超告訴記者,“與歷史精神相得益彰,園區現在已經變為創業者的樂土。”此外,在繼承和發揚百年文化遺產與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基礎上,園區還瞄向對外文化交流、影視產業,並嘗試締結藝術與工業的新型夥伴關係,通過文化重塑,實現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在鄒超看來,“這既是對原有金陵製造局保留的建築結構整體性的尊重,留住了工業文明的記憶,也開發衍生出新的價值。”
150多年來,金陵製造局雖經幾度變遷,但其所承載的富國強軍、自強不息的希翼與精神一直沒有改變,並一直傳承和延續了下來。南京市秦淮區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金戈表示,這裡的每一幢建築、每一處設施,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在150多年的時光中,它們見證了近代軍事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可以喚起大家對100多年來發憤圖強的人們所產生的深深的敬意。”基於此,金戈建議借鑑江南造船廠廠史博物館被上海命名為江南造船博物館的做法,可以在金陵製造局舊址建立南京近代兵器工業博物館,“其中可供展出的重要文獻,包括李鴻章的奏摺、李承乾的履歷表,還有金陵兵工廠的印章,等等。”
製造強國 紮實推進金陵智能製造
在以科技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晨光1865科技創新產業園呼之欲出
位於1865園區裡的兵工學校舊址。金戈攝
金陵製造局舊址內景。唐蓉攝
除此之外,金陵製造局尚有多少資源還在沉睡當中,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其新的經濟增長空間又在哪裡?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文化遺產研究所副所長周嵐曾建議,在做好合理規劃下的市場化開發的同時,工業遺產要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新模式、新業態,比如開辦成體育場館、養老中心、培訓基地,等等。
對金陵製造局來說,其製造業的血液一直在流淌著。在以智能製造邁向“製造強國”、以科技創新促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晨光1865科技創新產業園呼之欲出,其著眼點在科技創新上面。
2017年9月江蘇金陵智造研究院已在園內正式落地揭牌。據鄒超介紹,金陵智造研究院堪稱是走軍民融合之路的典範,它將先進的航天技術和產品轉化用於民用,培育智能製造綜合解決方案、智能製造系統集成和智能製造關鍵零部件三大產業,未來將建成國防工業領域一流的智能製造軍民融合研究機構。
這也意味著,在秦淮河畔的這片土地上,不僅要傳承代表中國“工業機械製造1.0時代”的金陵製造局的民族軍工精神,還將通過發展智能製造產業,助推中國進入“工業4.0時代”。
閱讀更多 南京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