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4月6日晚,洛陽應天門遺址正式亮燈,這也意味著在2019年牡丹花會期間,應天門保護遺址部分區域有望提前開放供遊客參觀。

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應天門實景圖

據悉:應天門是一座由門樓、垛樓和東西闋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應天門上有兩重觀,上寫“紫微觀”,左右連闕中間以廊廡相連,宛若空中樓閣。城門東西寬130米以上,大於北京紫禁城午門。其中兩側闋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29.4釐米來計算,這座恢弘的城樓差不多有今天的十二三層樓高。

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應天門效果圖

應天門是洛陽紫微城正南門,隋唐洛陽城“七天建築”中的“天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後稱五鳳樓而歷經五代、北宋。應天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若元正、冬至、陳樂、宴會、赦宥罪、除舊佈新,當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等重要慶典,皇帝均登臨聽政。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 、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儀式均在應天門城樓上舉行,功能類似現在的北京午門。

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應天門實景圖

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應天門實景圖

洛陽城建: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亮燈   2019牡丹花會期間有望開放

拓展閱讀

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採用原狀模擬的形式展示,包括應天門遺址的門樓、朵樓、闕樓、廊廡及其周邊環境都將“全唐風”打造,建築造型與隋唐洛陽城天堂遺址、明堂遺址、定鼎門遺址相協調,最大限度保持歷史建築的造型比例、尺度與色彩。

在功能分區上,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主體共分為三層,首層及夾層為遺址展示和展覽區,通過應天門歷史遺蹟和考古發掘實物及其他手段重現應天門的歷史原貌;二層及三層為隋唐洛陽城相關歷史展示區,以實物、模型及多媒體方式展示隋唐洛陽城的發展過程。屆時,遊客可登上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俯瞰洛陽城,感受隋唐古城風韻。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築的南北均設有廣場,工程主體南北側設置主出入口,各層內空間以棧道分割。

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於2016年開工建設,2019年完工。

(文章內容及圖片來自百度貼吧、新浪微博等網絡平臺,部分內容源自網友拍攝,引用僅為分享有價值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