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MountBattenJrT


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希特勒从德国及其仆从国调来了190个师,高达500多万武装部队。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即使计划再周密,封锁再密不透风,也绝不可能毫无迹象和征兆。事实上,不仅仅是苏联发现了很多迹象,连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多次向苏联发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警报,只不过苏联都没有相信罢了。

巴巴罗萨计划

自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野心勃勃的纳粹德国就成为英国、美国、苏联等国最为警惕的目标。因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关于德国的情报不断被传至各国。虽然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十分隐秘,但是,种种迹象依然表明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巨大概率。

早在1941年1月,得到秘密情报后的美国,就曾向苏联发出了德国正在制定进攻苏联计划的情报。但是,这样的情报并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重视。同样,类似提醒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英国也曾多次发给苏联。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依然从未将这些情报当回事。

斯大林

因为,在苏联的眼里,野心勃勃、四处侵略的德国固然可恶,但是,同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老牌列强英国和美国,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不过一丘之貉罢了。苏联人固执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不断的提醒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与其说他们是好心,还不如说他们为了祸水东引,妄图让德国和苏联火拼,他们好渔翁得利。

更关键的是,美国和英国的确有这种心态,二战前期,尤其是英国,也的确不怀好意的向苏联发布了不少类似的信息。“狼来了”喊得多了,苏联自然也就不再相信了。也因此,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对于英国、美国等国的不断提醒,苏联自然也并没有当回事儿。

纳粹德国的巅峰

当然,首当其冲的苏联也并非懵懂无知,它自己也发现了许多征兆。在多次接到德国巴巴罗萨计划详细情报的同时,在战争爆发前几天,6月18日,一名德国士兵越境进入了苏联境内,并向苏联军队投诚。这个德国士兵带来了一个极为震撼的消息:在6月22日凌晨4:00,德国军队将在苏德边境对于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这个士兵甚至赌咒发誓说“如果在当天德国并没有发动进攻,就把我枪毙”。然而,面对这样的情报,苏联政府和军队依然并不相信,并将其视为对手进行心理战的一种。而后,又有一名德军司务长到达苏联,并再次报告了德国军队将在凌晨进攻的情报。斯大林依然将其视为“德国将领试图挑起冲突”的手段。

苏联红军

斯大林为什么固执的不愿意相信如此之多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的纳粹德国情报机构也并没有休息,他们不断的散布着各种互相矛盾的情报,以混淆视听。因此,斯大林此时看到的情报,不仅仅有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也有德国继续进攻英国、德国试图保持与苏联的和平等等自相矛盾的情报。

而且,虽然两次5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的工业实力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是,刚刚完成大清洗的苏联红军,正处于最为虚弱的时期。虽然此时红军的数量高达500万,但是战斗力却并不容乐观。因此,苏联迫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度过这段虚弱时期。而不刺激德国,就成为苏联最好的选择。

斯大林

最终,面对纷纷而至的情报,虽然在朱可夫等苏联将领们的坚持之下,斯大林最终发布了“波罗的海、列宁格勒、西部基辅等各军区前线部队,做好抵抗德国突然袭击准备”的命令,但是,这条命令发布的已经太晚了。

仅过了几个小时,1941年6月22日凌晨3:00,希特勒一声令下,德国将领们指挥190多个师、550万兵力、4900架飞机、47,000多门大炮、3700辆坦克、190多艘军舰,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对苏联全境发动了狂风暴雨一般的进攻,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鸢飞九天2018


这事儿如果说毛熊一点都没发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当时的情况大抵上双方都心知肚明必然要开片,唯一不确定的是到底什么时间开片,到底谁来砸第一板砖。毛熊从1939年开始暴兵,到开战时兵力从248万暴到570多万,而且从1941年5月开始从八个军区整编了8个集团军向西线开进,总不能说他们是去打酱油的吧?

熊爷的第一个悲剧在于他们就像那个等靴子落地的人,被一堆情报给弄花了眼,有说三德子四月就要开片的、有说六月的、有说七月的,狼来了N回之后熊爷就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而且熊爷自信一旦和三德子开片必然是史诗大片,不可能短期结束战斗,他们用尽脑细胞找出了一个检测德军否则有开战意图的方法。那就是监控欧洲羊毛和棉花期货的价格波动,只要没有大幅度上涨就证明三德子没买棉衣,在熊爷地盘开片不穿棉袄是公认的作死行为,拿破仑兄弟已经准确验证过了,三德子不可能这么二逼。可是奥地利小胡子偏偏认为和熊爷开片也就是个片头公益广告,棉衣什么的根本不需要,所以熊爷错误的得出了三德子短期不会进攻的定论。

熊爷的第二个悲剧在于他们被三德子抽高卢鸡的过程吓到怀疑人生,突然觉得堑壕战和要塞战根本就是渣渣,在装甲集群面前完全是等死的货。所以他们改变了原来的防守思路,打仗历来奔放的熊爷对闪击战术没啥好点子破解,但他们能抓住关键。不就是玩装甲嘛!爷数量上碾压就是了,所以他们暴了1万多辆坦克,又出于爷们对巨炮的浪漫暴了10万多门火炮。只要你三德子敢来,咱们就闪电战对闪电战,坦克对坦克肛正面,就问熊爷我爷们不爷们?只是开战以后无论布列斯特要塞还是斯大林格勒都证明,还是老老实实打防守反击适合熊爷,正面刚什么的都是幻觉。

熊爷的第三个悲剧是基于第一个悲剧衍生出来的,格鲁吉亚大胡子觉得既然三德子没有全面进攻的意图,那么我们猥琐发育完是不是可以出去浪一波?于是他把41%的物质基地放在了边境线不足200公里的范围,里面装满了燃料和装备,甚至熊爷为了运输顺利,把火车都装进去了。结果6月22号那天全喂了三德子的航空炸弹,很长一段时间里熊爷就只能看着没油的坦克和没炮弹的大炮发呆,被三德子用各种体位反复抽。一直被抽到莫斯科城下才勉强站稳脚跟,之后回到熊爷擅长的防守反击,战场就不再是三德子说了算了。

总结起来熊爷真不是瞎到一点都没发现巴巴罗萨计划,只是这帮哥们在阴差阳错之下被大白天打了闷棍,事后为了挽尊只能说三德子是无耻偷袭,爷这么白莲花的熊真的不知道还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要是有防备爷早就抽死三德子了,哪还用那只白头鹰赞助云云。作为围观群众我们也只能表示熊爷您高兴就好,不过您无耻的样子真的很有老夫当年的风范。


历史吐槽机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本来希特勒在欧洲的人气已经达到了
顶峰,举目望去除了英国尚未臣服之外,连法国等欧洲其它军事强国都已经被德国收为麾下。于是德国及其盟国开始了封锁英国的计划,处于和德国签署不开战协议的苏联开说,眼看着英国将大势已去,其当然不愿接受德国在欧洲一支独大的局面,于是公然退群,让德国封锁英国的计划不能得逞,这让希特勒气的暴跳如雷。
苏联退群以后,当然知道会和德国必有一战,于是和瑞典、英国结盟,早就做好了迎战德国的准备。而德国更知道苏联地域的广阔,也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只是德国开始并不具备征服苏联的实力,如今能借此机会拿下苏联的话,那么全世界都将成为德国的盘中餐。也就是说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苏联和德国都心知肚明,错在他们都对对方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苏联深知自身深处极度寒冷地域,认为德国想对其用兵必须大量采购棉衣棉服来装备部队,因此密切管控着棉花之类的动态,在其认为德国还不可能出兵的情况下,向边境大量运输战略物质的时候,被德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弹药物质几乎损失殆尽,这就是苏军开始一直吃败仗的真正原因。

而德军产生误判的是,他们做梦都没法想象苏联集结了500万军队,以自己先头部队区区60万人,直到战争最后都不足300万部队去进攻苏联,当苏联得到充足的弹药补充之后,10万门大炮齐射的场面,直接把德军打懵圈啦!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老兵带我学军武


巴巴罗萨计划怎么可能没有被苏联人发现?几百万人的调动,还有60万匹马,上万辆军车坦克,这些都是不可能瞒过苏联人的眼睛,而且无论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明白双方迟早有一战的,只不过是谁动手吧了。


对于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情报部门的情报收集能力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再说百万人的动作是不可能瞒过苏联人的眼睛的。不过有了情报,会不会分析就是另一回事了。苏俄的情报分析能力一般是认为相对于收集能力来说,就显得贫弱了。当时收集来的情报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什么那个部队部署在什么位置,而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事情。比如,德国人在测量布格河的深度,每天晚上都有坦克发动机的声音在对面的德军阵地上出现,诸如此类。现在我们看到的战史上边都是知道了后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当时的人并不知情。



其实无论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明白,双方肯定要干一仗。别看苏德两国一起收拾波兰的时候是亲密战友,但是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前,英法也在和苏联谈判,要一起阻止德国发动战争,但是英法的出价可没有德国高,所以苏联选择了德国,但是斯大林明白,德国要争夺东方的生存空间,那就是要对付苏联。

但是,当时由于肃反扩大化的影响,苏军的战斗力极其虚弱,这一点在斯大林心知肚明,尤其是通过苏芬战争,苏军的表现就是丢人现眼,要和一个月内横扫法国的德军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情况下,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时间就是斯大林要做的。所以,当时苏联一切做法都是害怕激怒德国,在1941年的6月份,当时的塔斯社还专门提出,苏德之间友谊是牢固的。这些舆论上的宣传自然对于普通的苏联士兵和军官会有影响,但是对于一些高级将领,苏德之间会开战已经不是秘密,华西列夫斯基曾经对一个拜访的



军官说,6月20日不打起来就不错了。

当时,苏军由于大规模的扩编,大量军人昨天还是排长,今天突然变成了连长营长,一下子还无法适应新的职务,而且当时的物资储备也还是不足,除了步枪不缺,大部分器材都不够。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也是要极力争取时间做好战争准备。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人们只要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对于斯大林来说,太希望推迟战争的爆发,所以对于大量的德军准备发动对苏联进攻的消息有些视而不见,据说是有84份之多。要说起来,苏联人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有痰


希特勒除了是一个战争狂人以外,这人还是一个外交家吴可否认的就是,正是由于希特勒早期在外交领域的灵活运作,让德国人在战争初期不再是那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满10万人,而且没有重型武器装备的那一只孱弱的德国军队。

当《孙子兵法》传入到德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惨败以后,再一次抱起《孙子兵法》,说自己后悔十年前没有读这本书!而且再加上德国参谋本部的存在,那么对于战争前期如何欺骗敌人,如何做到出其不意,这一点也是闪电战的精髓,那自然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德国人和前苏联之间,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确实有一个共同敌人,谁英国人和法国人,德国人要找英国人和法国人复仇,前苏联也明白英国人和法国人拿自己当挡箭牌,所以两边一拍集合,签署了一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当然一开始合作以后,双方都明白,对面脸上笑嘻嘻,心中妈卖皮,后面手上藏了一把刀,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德国人在整军备战,积极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也在发动着能够进攻纳粹德国的军事计划。

这个时候,希特勒明白,时间就是战机,如果措施的时间,那就缺少了战机,接下来该怎么打仗,那真的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一方面他要做到战略欺骗,另一个方面也需要紧急的将西线的部队转移到东线战场。

一方面,他在西线的德军部队,也就是大西洋沿岸的德军部队,树立各种各样登陆部队所需要的装备,这一点有点儿类似于在这之后的盟军的霸王行动,当然这还不算完,他还给自己的部队命名了各种各样的作战计划,也就是如何进攻英国,这些做了计划也传到了斯大林的耳中,他还把大量的英语小册子发放给德军的官兵部队,让德军的官兵部队学习如何说英语,如何写英语。

与此同时,在东面,希特勒稳定了斯大林,让斯大林适合自己的军官不停地进行交流,而满载着前苏联的大豆以及粮食的火车,(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不断的运输到了柏林,让前苏联和德国的国内一致认为双方都是亲密无间的战友。

那这个时候希特勒每天24小时不断的开出班列,从西线战场运输德军部队进入东线战场,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秘密的环境下进行的。

就在这个时候,斯大林认为德国人想要发动对自己的作战行动,那是不可能事,请德国人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在德国人进攻前苏联的时候,前苏联发生比较夸张的一幕,就是前苏联的少斌不断地向自己的后方报告着德国人在发动进攻,但是前苏联后方指挥部仍然命令自己的士兵不要反击,直到德国的入侵部队攻击了十几个小时以后,允许反击的作战命令才第一次传达到部队里面。


漩涡鸣人yy


不可能没有察觉,关键是察觉之后的战略判断及应对措施是否得当和有效,军队的作战能力是否牢固可靠。从现在解密文件来看,并不完全是苏联领导层战略判断有误,也不是苏军缺乏作战准备,相反苏军的作战准备针对性比较强,而且较为充分。根本问题是卫国战争初期,苏军作战能力有问题,用一句苏军元帅的话来说“那时(卫国战争初期),我们还不怎么会打仗”。

一、敌方有无针对己方的作战计划(预案)并不是判断战争是否发生的依据。各国军队都要根据国家利益在哪儿里?主要作战对手和潜在对手是谁?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战争,可能什么时间发生等情况,根据自身军事力量,来制定多种作战计划(预案),有时还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来检验作战计划,这是各国统帅机关的基本职责,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没有这种作战计划(预案)反道不正常。一个国家并不能因为其他国家制定了针对己方的作战计划,来判断战争是否一定会发生。例如:我军八十年代一位副总参谋长上任,分管作战,光是听作战部汇报各种作战方案,每天几小时,连续听了三个多月,那还是几十年前的事。估计M国国防部长要是听一遍他的军队全部作战计划(预案),每天八小时,得连续六个月才能完成。这当有针对不同对手的预案,M国也一定有针对我们的,这不代表其要对我要发动战争。

苏军的作战准备表现在:加强国防工业能力,扩编军队和提高部队装备水平及合成能力,调整军区设置重新部署兵力,制定和完善作战计划,军队加强对敌侦察和战备值班,储备武器弹药,加强公路铁路、机场、通信、后勤、要塞等战场工程建设。这些作战准备苏军做了,而且比较充分,只是有些工作具有长期性,需要完善的时间。

二、敌方按作战计划实施大规模兵力集结,也不必定就是立刻发动战争的信号。

例如:七十年代,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军在我边境集结百万大军,我军也是进行了周密作战准备,但也没有反应过度。如:立即进入战争状态,全国发布紧急动员令,边境城市戒严,领导机关转移进入地下指挥所,军队按作战预大规模集结等等。我方准备跟前面苏军的准备差不多,只是结合国情、军情和地理条件有所侧重。

当年面临边境地区德军大规模集结兵力,甚至侦察到可能与巴巴罗萨计划相关,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就差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全国紧急动员了。斯大林是军事家,德军闪击波兰、法国的成功先例,不可能让斯大林放忪警惕和作战准备。那时情报很多,德军又用假情报隐蔽企图,真假难辨。以盟友通报了德军情报、叛逃德军士兵的口信作为斯大林判断失误的证据太牵强。也不能断定苏军准备不足,那是以事后结果来臆断的。

法国在德军闪击波兰时就判断出德军可能下一步要进攻法国,在此之前做了相当长的作战准备,马奇诺防线就是为德军准备的,结果怎么样?一个月战败投降,这不是战争判断问题,也不完全是作战准备充分不充分问题,完全是法军作战指挥和部队能力问题。苏军也一样。

三、苏军卫国战争初期在打赢机械化战争能力上有很大差距。苏芬战争中,苏军这种能力不足就有充分表现,德军研究结论:苏军整体作战水平还停留在1916年。正是因为苏军加强作战准备速度很快,德军认为如果不早打可能逐步失去对苏军的优势。所以才决定1941年开战,德军准备的也很仓促。

苏军在战前军队遭到“清洗”,失去了大批参过战的指挥员,部队严重缺乏适应机械化战争的指挥人才、参谋人才、技术专业人才,能留下来的和新提升的指挥员大部分都是“乖孩子”,缺乏主观能动性,一遇危局、险局惊惶失措。这些人不仅难以胜任作战指挥,组织部队训练也很成问题,新装备发下来不会用,会用也不熟练。这种状况可想而知,就是其他方面物质准备再充分,人才准备不足,也会“满盘皆输”。如果说苏联领导层和苏军在作战准备上有什么问题,就是对苏军作战准备过于自信,造成误判。


静水深行


苏联(苏俄)作为一个从建国起四敌环饲的国家,领导层视生死存亡为第 一要务,时刻预防着敌对势力的入侵。巴巴罗萨大规模的调动当然也不可能一丝一毫的瞒过苏联人,尤其是法国战役后,英美等西方媒体肆意渲染苏德必有一战,猜测着战争爆发的时间。



1941年3月20日,苏军情报总局(格鲁乌)负责人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提交一份情报简报,认为德军将在41年春进攻苏军,指出“对苏军事行为最有可能是在打败英国之后或英德缔结体面合约之后。有关对苏战争在今年不可避免的传言和文件证据,应该是英国或德国情报部门散布的假情报。”

4月4日戈利科夫报告德军正不断东调,调来6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16日报告,在东普鲁士和波兰德占区,德军有78个师。26日报告在苏联边境附近德军有95-100个师。到5月5日他估计德军师为103-107个,15日增加到114-119个,31日数字增至120-122个。

而现实相对应的是41年3月12日,东线德军有34个师,4月23日增至59个,5月22日战略集中开始前为74个,6月5日达到100个。

问题首先在于苏联人对德军实力估算错误!他们估计41年初德军已有300个师,与自己对阵的120个师,既不算多,也不像是即将入侵的样子,自己西部各军区的军队足以应对,这也是苏军41年6月22日21时15分下达反攻的第3号令的原因—低看了德军第一波攻击力,而高估苏军反击力。


历史扒粪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阵阵嗡嗡的轰炸机低空飞行声音惊醒了苏联边境城市市民的美梦,惊慌失措的城防军还没缓过神来,边境各大军工厂,飞机场均已遭到了纳粹德国空军的致命轰炸,在广阔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西部边境。纳粹德国国防军已整编为三个集团军群,自北向南快速突击跨过苏联边界。北方集团军群由冯 勒布将军指挥,总兵力为29师(包括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由冯 博克将军指挥,总兵力51个师(包括霍特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和“装甲军之父”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将军指挥,总兵力63个师(包括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如此强大的兵力配备大量坦克,自行火炮,以及德军的新式摩托化师。苏军毫无防备,溃不成军。

然而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苏联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事发前的几个月前,德军已经暂缓了“海狮计划”,决定将下一阶段的进攻重心转移到东方。大规模的运兵至波兰境内,巴尔干地区也已经被德军扫清,在闪击苏联的路上已然没有了任何屏障。这么一系列行动,苏联的政治家们竟然会天真的认为他们也和他们的纳粹“朋友”在两年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可信的。在开战前一个月内,苏联驻柏林的外交官不止一次的向莫斯科传递着“战争即将爆发的信息”。甚至英国人都在战前告知斯大林纳粹即将发起进攻。然而斯大林不为所动,他不相信德国会在41年就对苏联动手,他认为进攻时间应该在德国解决西方矛盾(英国)之后,才会来对付自己。斯大林终究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因此可以说,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苏联并不是不知道德国会发起进攻,而是在一系列消息接踵而来的时刻,苏联领导者过度乐观,错估了战争严峻性。因此铸成大错。





蒙奇D卡普的大儿子


苏联其实知道,当时德三在向边境派兵。在德国进攻前夕,有几个德共党员,深夜叛逃,游过冰冷的河水向共产国际灯塔苏联报信。

然后被苏联毙了。有些苏吹说的很好,但看到这几个德共下场没。

当时苏联没防备有可能原因有

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在生效,(有效期十年)要打仗也得先废除,这个很重要,即使无耻国日本空袭珍珠港也提前四个小时宣战做做样子。不宣而战容易被其他民族看不起。当然这是西方。亚洲不宣而战是日常。

二 因为当时的情报大量自相矛盾,德国进攻日期从1941.6到1943都有。情报来源从日本的佐格尔到德国的间谍。斯大林很难抉择,但斯大林还是在巴巴罗萨行动前八天开始命令部队西进占据阵地,战争前一天苏军也进入了最高战备。然而还是太晚,被德三一锅端了。

三 英国没投降。德国往东线调兵但很可能打不起来。

(作者知道的太多了)关注一下



疯人历史


苏联方面过于轻信德国,认为德国会信守双方两年前签订的所谓‘’互不侵犯条约‘’,故而对德国彻底失去了警惕和戒备。另外,苏、德合谋瓜分波兰后,苏联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对英、法的善意提醒置若罔闻,甚至认为是英、法想挑拨苏、德关系,以至于遭德国突袭时措手不及一溃千里……。












德国突袭苏联前夕,苏联西南方面军与对面的德军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当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发现了对面德军的异常调动时,遂及时上报了苏联最高统帅部并提出建议:让部队开进至前沿有利地形建立防御阵地,以进一步加强对德军的监视,以避免在德军突袭时苏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但基尔波诺斯才智过人的建议,却遭到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反对:理由是这样会激怒德国,从而将导致德国与苏联爆发战争。基尔波诺斯只得取消了部队的战争戒备,并召回了正在向前沿阵地开进的部队。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还认为:德国正在进攻大不列颠英伦三岛,所以德国不可能两线作战而贸然进攻苏联。正是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局势的战略误判,从而错过了防御德国入侵的最佳时机。以至于战争爆发时,苏联西方方面军一触及溃,大批苏军官兵成为德军俘虏,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西方方面军的覆灭,使得西南方面军面临德军三个方向的军事压力,基辅暨乌克兰也危在旦夕。由于西南方面军一直对德军保持着高度的戒备,所以在战争爆发时立即实施了抵抗。但由于北翼的西方方面军被德军歼灭,以至于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地域被德军占领,西南方面军不仅处于孤军作战状态,而且面临三个方向德军的合围。由于最高统帅部一直反对基尔波诺斯和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的突围建议,从而最终使德军成功完成了对西南方面军的合围。

当最高统帅部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并允许突围时已经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与参谋长图皮科夫、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等在最后突围时不幸阵亡,西南方面军六十六万五千人被德军俘虏。基辅古老大城的丢失,意味着大粮仓乌克兰落入德军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