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伤亡?阿富汗拖垮了苏联的说法成立吗?

大东北的小豆包


1979年的圣诞节之际,正当西方各国沉浸在节日狂欢的气氛之中时,苏联人悍然发动了武装入侵阿富汗的战争。12月27日,苏联出动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不宣而战,开启了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沼的艰苦历程。

战争开始时,强大的苏军凭借自己的钢铁洪流,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就迅速地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把苏联搞得狼狈不堪,在勉强支撑10年后,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宣布撤军。

(入侵阿富汗)

这次战争对苏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苏联一个“不断向外渗血的伤口”,同时也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苏联在阿富汗伤亡有多大?苏联最终是不是被阿富汗给拖垮的呢?

一、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

由于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于亚洲的“十字路口”, 占据欧亚大陆桥的枢纽位置,被誉为“世界岛”的中心,历来都是大国的博弈场所。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同样,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对苏联也相当重要,它需要阿富汗的地缘政治空间。通过阿富汗这块跳板,苏联进可以一脚跨入印度洋,掌握其在印度洋上的出海口。退可以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把阿富汗作为缓冲区。

在1978年4月,阿富汗“四月革命”后,人民民主党人塔拉基上台执政。虽然国内政局仍然动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党内也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但塔拉基毕竟是苏联人扶植的,极度亲苏。这段时间,苏阿关系相对来说,还处在蜜月期。

1979年9月,阿明策动政变,执掌了阿富汗政权,并处死了塔拉基。苏阿关系因此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阿明急切地想摆脱苏联的控制,不让苏联染指阿富汗的军队和警察。而且在苏联几次邀请下,他都不愿出访苏联。这对苏联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即使不能控制阿富汗,也决不能坐视它倒向美国。

在这些背景下,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意图重组阿富汗的亲苏政权。

(阿富汗政变)

二、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伤亡。

至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正式宣布“我是最后一个撤离阿富汗的军人”截止,苏联结束了阿富汗战争。在整个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前后一共投入了150万军队,耗资450多亿卢布,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阿富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有130万人失去生命;2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500多万人逃亡海外,沦为难民。

而且,因为这场鏖战,间接催生了塔利班基地组织,为阿富汗的持续动乱,埋下了祸根。

虽然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来说,几万士兵的伤亡和数百亿卢布的经济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不过,因为阿富汗战争,苏联也因此陷入了内忧外困的局面,得不偿失。

(阿富汗游击队)

三、阿富汗战争确实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当初决定武力入侵阿富汗,被认为是苏联“老人政治”的错误决策,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已经重病缠身,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法对整个阿富汗事件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主张对阿用兵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也对阿富汗的局势缺乏深入的调研。在美国的压力下,这个超级大国认为出兵阿富汗,不过是做个热身运动而已。

战争的初期确实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但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其它国家势力的介入,苏联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陷入了内忧外困之中。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当即拟定了一整套对付苏联的办法,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全面对抗苏联。据统计,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耗资60亿美元资助圣战组织,帮助他们修建训练营训练战士,购买武器,甚至直接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毒刺”防空导弹,给苏联飞机造成了很大威胁。

巴基斯坦也为阿富汗游击队提供庇护,成为游击队的大后方。不但为游击队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还允许他们越过国界,逃避苏军的打击。

同时,在中东地区,广大的伊斯兰国家把苏联的入侵行为,看成是对整个伊斯兰的挑战,很多穆斯林民众以“圣战”为名,加入了抵抗苏联的战斗中。赫赫有名的本•拉登,就是在这个时候羽翼渐丰的。

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非正义行为,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上,多个国家拒绝参加。

苏联国内经济因受累于长年累月的阿富汗战争而持续低迷,让原本就遭遇发展瓶颈的集体经济,更加困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反战呼声日趋高涨。

一场战争把苏联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让它尽情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甚至包括本国人民的众矢之的。

1991年,曾经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一夜解体。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作为苏联解体前直接参与的最后一场战争,阿富汗战争虽然前后持续了10年时间,耗资200多亿美元,阵亡12210人,受伤35478人,失踪311人。

对于财大气粗,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处于极度膨胀状态的苏联而言,损失并不算太大。要是对比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而言,其损失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说阿富汗战争使苏联陷入了长达10年的战争泥潭,并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因为仅仅在1989年苏联撤军两年之后,庞大的红色帝国便轰然倒塌,你要说和阿富汗战争没有一点关系,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尽管80年代的苏联告别了勃列日涅夫的膨胀时代,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停滞,国家状况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但支撑阿富汗战争,仍然显得绰绰有余。

那么真正让苏联轰然崩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是中美两国的密切合作。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重新拾起军事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模式,苏联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繁荣状态,在美苏争霸中开始表现得咄咄逼人。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和铁列克提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而此时的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且遭遇了中东国家的联合抵制,国内在1973年爆发了自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在美苏争霸中不得不处于守势。

而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美国看到了和我国关系正常化的希望。于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此事件也标志着美苏争霸开始向新的方向转变,密切携手的中美两国,最终成为苏联的掘墓人。

1978年,越柬战争爆发,中南半岛风云变幻,我国南疆也不断出现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1979年初,总设计师访问美国,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在美国承诺不干涉的情况下,我国于1979年2月发起了对东南亚小霸的惩罚性战争。

这场战争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79年2月17日到1979年3月16日;而随后开始的第二阶段,则从1980年10月15日一直持续到1993年4月1日。

事实证明,和阿富汗战争相比,虽然这场战争规模更小,且没有苏联军队直接参与,但这才是扳倒这个红色帝国的最大杀招。

首先,在得到美国的承诺后,我国做到了出其不意。在战争打响10多天后,克里姆林宫依旧处于一团乱麻之中,始终无法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而此时的越南小霸,在1978年11月3日刚刚与苏联老大哥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也就是说一旦两国中的某一国遭受别国入侵,另一国有全力支援另一国的责任和义务。而在两国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这种被攻击的情况只能发生在东南亚小霸身上。

而中国的出其不意表面上是在打东南亚小霸,实际上是在狠狠抽这个红色帝国的脸。此时的勃列日涅夫正在秘密谋划入侵阿富汗,因此对于小弟被攻击的现实无动于衷,且无能为力。

天真的勃列日涅夫认为:我国对东南亚小霸的惩罚,战争规模不会太大,因此苏联无需直接派出军队,或者无需在我国的北方陈兵百万进行牵制,只要保持对东南亚小霸的援助就可以。

况且苏联还可以在入侵阿富汗后,直接对我国西部形成威胁。在勃列日涅夫看来,这就是在中苏较量中扳回一局,挽回自己脸面的同时,还可以声援东南亚的小弟。

但是我国随即喊出了再次教训东南亚小霸的口号,这使得这个自诩为世界第三的东南亚小霸惶惶不可终日。从1980年10月15日开始,我国以各大军区练兵的名义,在与东南亚小霸的国界线周边,主动开辟战场,进行长达10多年的轮战,导致东南亚小霸不得不将主要军事力量放在北方边境,北部地区经济根本难以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极大地牵制了苏联,成了让苏联疯狂掉血的刮骨钢刀,我国在对东南亚小霸敲骨吸髓的同时,也让庞大的苏联苦不堪言。

虽然苏联没有直接向东南亚派兵,但实际上苏联已经处于两线作战的状态。

加上此时的美国不断援助阿富汗境内的反抗组织,这使得苏联虽然短时间内攻占了阿富汗全境,但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虽然苏军于1989年2月15日撤出阿富汗,结束了对阿富汗的占领。

但我国和东南亚小霸的冲突并未结束,这种让苏联疯狂掉血的操作,直到1993年苏联彻底凉透后才宣告结束。

所以说单纯将苏联解体归结为阿富汗战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相比之下,我国对东南亚小霸的吊打才对苏联的影响更大。

而且真正让苏联轰然崩塌的是内部原因,也就是积重难返的斯大林模式。所以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我国对东南亚小霸的惩罚,都只是推倒这座红色大厦的一个推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种说法不对。

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而整整十年内苏军损失多少?

累计伤亡5万余人,死亡只有一万多人!

相比阿富汗死亡100万,双方死亡比为100:1!

也就是没死1个苏军士兵去,就要死100个阿富汗人。

苏军虽然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耗资450亿卢布。但阿富汗苏军始终只有10万规模,所以对苏军的压力并不大。

苏军之所以从阿富汗撤退,注意是因为苏联濒于解体。



事实证明,游击战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游击战的代价太大,不是所有国家可以承担的。

自然,苏联彻底掌控阿富汗也不容易:苏联虽然占领阿富汗只用了几天时间。但苏联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在苏联势力根本无法达到乡村和偏远山区地方,所有的阿富汗人参加了游击队,抵抗苏联的入侵。对苏军进行侵扰和袭击。阿富汗傀儡政权也根本无法对阿富汗进行有效的治理。政府里反战人员给游击队输送情报、给养、军火,所谓的阿富汗政府军甚至直接反水有的人甚至直接加入了抵抗。



说白了,苏军虽然占领阿富汗,却难以建立稳定的政权而已。


萨沙


苏联的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出兵~1989年2月撤离完成)伤亡倒不大,但是对于苏联这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学说根基的摧毁都是毁灭性的,对于苏联国内70年代就开始有大佬捣鼓的“抛弃亚洲”理论来讲更是一个极大的助力(这个在上周《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吞并蒙古?》一文中提过)。这些理由不能说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但是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肯定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伤亡相比较卫国战争而言不算大,也就一万一千多人,还有三万多人受伤,军费花了不少,有统计说是二百二十多亿美元。其实在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国力空前膨胀,这点美元对于靠资源型经济度日的苏联来讲也不是个什么大事。至于死亡的一万一千多人……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卫国战争时期都死了三千多万人了,这一万一千多名士兵那也就是点小毛毛雨而已。

阿富汗战争真正在苏联的要害部位捅了一刀的,与其说是花了钱了死了人了,倒不如说是让它的国家学说与意识形态倒塌了。众所周知苏联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解读越到后期越有了教条的、机械的、形而上的趋势,比如对于阿富汗这种第三世界国家的劳苦大众、无产阶级,按理说在面对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苏军战士时不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吧,怎么着起码不能跟我们作对是吧。

但是苏军部队进入阿富汗以后没发现谁“箪食壶浆”,倒是跟苏军不对付的部落长老带着手下的部族老百姓拼命袭击苏军部队——这事儿在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人那里能说得通,但是苏联的意识形态极为机械和教条,这就很要命了——大头兵们不会想到“这里的社会基础跟苏联哪里哪里不一样”,而只能想到“这个解放全人类也不太靠谱嘛”。同时,阿富汗这群中亚人极为诡异和残酷的作战方式还进一步让苏联国内“抛弃亚洲”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有成为显学的趋势。这对苏联才是真致命的。

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过程,其实同样的过程目前在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身上同样在上演——2000年左右美国在建设“民主样板房”方面也是无比上心,一会儿嚷嚷着要在中亚建设“民主样板”,一会儿要在中东建设“民主样板”,一会儿要建立“民主国家联盟”取代联合国,本质上要靠西方的自由民主意识形态一统江湖。现在呢?阿富汗和伊拉克打成两场烂仗,两个民主样板房只剩下一地的建筑垃圾之后,美帝现在再也不提这茬了。

所以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军武次位面


根据苏联方面统计,十年阿富汗战争苏军一共伤5万人,阵亡一万多人。这点伤亡甚至不如卫国战争时期一场激烈点的局部战斗。


要知道1944年1月到1944年6月,苏德战场苏联红军不到半年时间就有超过50个师、旅级别单位从苏联红军编制表里被撤销。


相比卫国战争,苏联在阿富汗十年战争也不过伤5万人,阵亡一万多人,充其量伤亡都没超过10万人。


这样的伤亡如果放在美国,可能很严重,但是对于苏联来说真不算什么。


至于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或者这么说,别说物质层面,就是精神层面阿富汗战争对苏联的冲击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更别提所谓拖垮苏联了。


十年阿富汗战争苏联总花费了460亿卢布,按照勃列日涅夫时代国际通行的卢布与美元换算比例,2:1或者3:1计算,十年阿富汗战争多则230亿美元,少则160亿美元。


平均到每一年,苏联不过花费23亿/16亿美元在阿富汗战场。


而根据美国中情局1981年对苏联实际军费的估算,1980年苏联全年国防开支为175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150亿美元开支。


从1965年开始,苏联国防开支就已经和美国相当了。


以阿富汗战争平均每年23亿美元军费开支计算,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一年的军费开支只占1980年苏联全年国防开支的1.3%左右,不能说无足轻重吧,但是这点军费开支要拖垮苏联,显然是不可能的。


拖垮苏联的不是阿富汗战争而是1980年代全球石油价格普遍下降。


在19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因此,苏联经济状况直接取决于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的波动。


1985年世界油价暴跌才是苏联1980年代后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十年阿富汗战争不是。


兰台


不请自来!勿怪!

直奔主题。

题主的第一个问题:

我去查了一下资料:“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另有资料表明苏联方面的阵亡人数在14490人。

当然,这只是苏联方面的伤亡情况,而阿富汗方面的伤亡,粗略的统计在1000000人以上,其中大多数平民。


题主的第二个问题:

个人认为:不成立!

原因如下:

1、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只是苏联的一个对外政策的失误

阿富汗战争,在今天看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实际上在当时,这只是苏联的|“南向”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的阿富汗合法政府请求苏联出兵予以协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合法的,只是苏联的意图并不单纯罢了。

阿富汗战争最终结果是以苏联妥协结束,标志着苏联南向政策和路线失败。是苏联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中对外政策的失策。

(南向政策: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苏联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

2、阿富汗战争中苏联的耗费对于苏联来说,最多是皮肉伤,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查阅资料: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约合近200亿美元)。

150万兵力,对于常备总兵力达五百余万的苏联来说,不过是牛刀小试,而五万左右的伤亡,不过兵力的百分之一,这点损失,对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没有什么影响。

对苏联有影响的而是450亿卢布的耗费。这个耗费对经济本就畸形的苏联来说,确实有着皮肉之痛,但是远远不至于伤筋动骨,或者说动摇苏联的根基和国本。

3、苏联的垮,有着内因和外因,但是主要的是内因

拖垮苏联的分为内因(主观)和外因(客观)。

内因:苏联之所以解体,有着多个方面的因素。

1、政治上

(1)苏共自身建设未能紧跟时代步伐;指导思想混乱,政治方向不够明确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全盘否定斯大林,自此开始,苏共的指导思想开始混乱,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从此苏共被领导人左右。

其后赫鲁晓夫被苏共高层联合撵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但是苏共的思想和政治方向一如既往的没有明确,并且在勃列日涅夫开始,苏共的自身建设开始大面积的退步,党内贪污腐化大量涌现。

(2)苏联中央政府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控制和影响力,在各种积弊下,逐渐减弱

咱们中国自古的传统就是:中央集权大一统。显然苏联后期是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其他方面的积弊影响,政治上的作为,被严重影响。苏联中央政府的集权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断削弱。各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从而逐渐形成藩镇割据似的局面。

(3)戈尔巴乔夫的整治改革和东欧剧变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政治经济思想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改革步伐和方向有些不足,使得越改革越混乱,不见成效。

同时,1989年和1990年期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东欧剧变”,使得苏联国内深受影响。

2、经济上

(1)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的弊端严重

高度集中的全盘化集体经济,在非特殊时期,严重的阻碍和挫败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经济生产和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使得经济生产成为政治指标,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2)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盲目的大搞军备竞赛,加大国民经济比例失衡,过分追求重工业的发展和中心地位,忽视了轻工业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剧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使得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与错误的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

(3)经济贪腐严重

苏共及苏联在斯大林后期,开始明显出现贪腐情况。到后来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贪腐现象已经深入膏肓。各级官员,特别是把控经济方面的官员和从业人员,倒卖国家资产,中饱私囊,贪污腐败,极大的损伤了苏联普通民众的民心,使得人心日渐趋离。

3、思想上

(1)国内思想混轮

斯大林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斯大林被神化。其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使得国内思想开始出现混乱。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实行所谓的“新思想”,更是引发苏联国内思想的极大动荡。加上西方和平演变思潮的涌入,使得苏联晚期的国内,各种思想遍地开花,极度混乱。

(2)分裂思潮、独立思潮兴起

苏联是由十余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俄罗斯又是其中最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大沙文主义,一直是苏联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隐患。同时,苏联对于民族问题,从来都是一味的镇压和强制,基本不曾考虑改变政策,因而使得苏联的民族问题,始终尖锐,民族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思潮下,民族分裂独立思想,迅速抬头,并不断壮大,最重形成势力。

4、军事上

放松对军队的领导和掌控。朱可夫元帅失势后,苏联领导人对苏联军队的影响力逐渐降低。而且军队对领导人的拥护也不如以往。加之官员的贪腐影响到军队的建设,使得政府和军队、高级官员与军队,愈发的离心离德,从而导致在“八一九事件”苏联军队临阵倒戈。

外因:

东欧剧变的巨大影响,同时,长期与美国的冷战较劲,拖垮了国力。再加上苏联对本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干涉和矛盾,加快了苏联解体的步伐。


所以,综上所述,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并不成立!


志军翔宇


1988年苏联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在苏军撤离阿富汗以后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战争总计耗费200亿美元。

上世纪80年代,苏军总兵力超过500万,年度军费预算超过1000亿美元。

阿富汗战争对于庞大的苏联帝国不过是一场小感冒,把苏联解体归结为阿富汗战争,实则是为苏联社会制度的弊端找一块遮羞布。

二战以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以意识形态划线,形成了横跨世界各大洲的铁幕,赫鲁晓夫时代,美苏关系有所缓和,但双方的军备竞赛却愈演愈烈,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借助石油价格高涨的战略机遇,形成了全面进攻态势,而美国由于越战及国内发展的影响,不得已转入守势,给了苏联自我膨胀的机会。

自我感觉良好的勃列日涅夫趁机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声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是“最高主权”高于一切,因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各“兄弟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为干预其他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联也从大国沙文主义完全转向霸权主义,在全球大肆扩张,而扼守中亚,连接波斯湾的阿富汗就成为苏联日思夜想的肥肉。

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中有这样依据台词:愿全能的神保佑我们远离凶猛的狮子、剧毒的眼镜蛇和阿富汗人的复仇。

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的阿富汗,民风彪悍,一度被称为“大国的坟场”,但生性对土地贪婪的俄国人偏偏不信邪,1979年苏联全面出兵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企图建议一个以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首的亲苏政权。

如果时间倒退五十年,苏联的做法并无不妥,二战以前各大国都是采取类似套路扩充地盘及影响力。

但时代变了,还用老套路,问题就大了。

首先是世界各国强烈反对,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惜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并从经济外交军事等对领域对苏联进行制裁。

而阿富汗内部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宗教信仰也大大加重了苏联占领的难度,加上美国不断的暗中援助,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不断遭到打击。

可以说,苏联入侵阿富汗得不偿失,不仅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跳板,还损失巨大。

但要说阿富汗战争导致苏联解体,就言过其实了。

苏联经济发展的基础源于斯大林时代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体制”,这一体制的优点在于权力集中,动员能力强,掌控力强,卫国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进入和平年代,制度的弊端就开始现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贪污腐败,缺乏创新。

赫鲁晓夫上台后,曾对斯大林体制做了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大多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制度缺陷,加之当时苏联情况尚好,对改革的需求并不迫切。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稳固权力,在改革的基础上又做了倒退,苏联社会开始变的腐败不堪,岌岌可危。好在他运气好,赶上国际石油危机,靠出卖能源过了几年好日子,在外人开来,苏联国力高涨,一度要压过美国。

但这种高度依赖能源的经济模式随着中东局势的稳固而变的失去作用,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开始走下坡路,里根总统上台后,敏锐的抓住机会,从多方面对苏联发动进攻。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曾写道: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光是惯性,也足够她维持好多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就陷入到这种惯性中,一来是她几十年积累的家底足够苟延残喘,二来她强大的惯性把一切试图改革的努力碾得粉碎。

从这个角度来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也就不可避免,许多人认为戈氏不从经济领域动刀,片面对政治进行改革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殊不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铁板一块,戈氏有心无力,根本改不了。只能寄望于通过政治改革来掌控权力,然后推动经济改革。

可惜戈氏能力有限,苏联社会更是积重难返,改革不仅没有带来预想的成果,还完全失控,最终国家解体,制度变迁。

与深藏水下的缓慢而剧烈的社会变革不同,摆在明面上的阿富汗战争就被看做是苏联走向衰落的风向标,一个争霸世界的帝国竟然在9年后从小小的阿富汗狼狈撤军,失败的意义不言而喻。

阿富汗战争拖垮苏联在国内市场广大,与我们早期的教科书有很大关系,这种片面的说法实则是一种误导,把有限的外力作用说成是组织变革的主要原因,与上世纪经常提及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有几分类似,简而言之,就是把锅甩给别人。

不是我军无能,是**太狡猾。

列宁同志说过: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如果一个组织本身是健康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免疫力,纵然有再多的外力,也无法动摇其内部的根本。

苏联在二战以后走上了争霸世界的道路,本质上来说早已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把维护自身统治作为首要目标,背离了最初的信仰和群众基础,加之治国无能,国民经济衰退,导致离心离德。

苏联解体前,一份民意调显示,超过半数的苏联人对苏联前景不报指望,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是苏联体制内人员。

失去民心,才是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倒塌的罪魁祸首。



日慕乡关


其实在1979年前后,原本阿富汗各派力量就频繁的发生流血冲突和政变,而同年年底,也就是1979年年底,苏联集结10个师的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这使得原来各派系之间的流血冲突转变为游击队以苏军入侵者之间的民族战争。



由于入侵阿富汗,苏联也遭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不满和谴责,每年召开联合国大会的时候,差不多进行投票表决,需要苏联撤军的决议,基本上都能达到100多票的支持,所以苏联当局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仅成为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种障碍,而且也不利于苏联和美国关系的缓和,同时也造成了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也出现了恶化。

因为苏联军队推进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巴基斯坦边境村镇经常遭受到来自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炮击,甚至他们有的时候还会进入巴基斯坦的领空和边界。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几年时间里。大概有300多万阿富汗难民逃到巴基斯坦境内。巴基斯坦也承受了不小的负担。这引起了巴基斯坦当局的强烈不满。因此他们回过头来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入侵。



苏联入侵阿富汗,其实是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总共死伤了5万名左右的兵力,耗费了200多亿美元,整个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可以看做是从苏联这个巨人身上大量抽血,而付出这样高昂代价的后果仅仅是把军队推到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建立一个亲苏联的阿富汗人民党政权,但是他们原来的目标是希望建立VB波斯湾的前进基地,而这样的结果显然离目标太远。

戈尔巴乔夫上台当政之后,他改善了同我们中国的关系,恢复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在1986年5月。用那吉布拉取代卡尔迈勒,出任人民党总书记。而这个过程中,苏联对阿富汗游击队的称呼,也从反革命匪帮变为正常的政治力量。允许他们参加政府,表示要促进民族和解。



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提出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当年底前先撤回6个团。1988年4月。阿富汗那吉布拉政府与巴基斯坦签订了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该协议由美国和苏联担保。同年5月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将在9个月内撤军完成。

苏联入侵阿富汗总共在阿富汗呆了9年时间,在9年的时间当中,阿富汗有一半人口背井离乡,变成难民,近100多万人丧失生命,在战争中,受伤和残疾的人就更多了。可以说是造成了难以估算的结果,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苏联入侵造成的,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宣布撤军完成,随后3月22日苏联消息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决定,是国家几位高级领导人关起门来做出的,这一决定及其粗暴的违反了党和国家的道德准则,当时如果有个部门懂业务的专门人员参加研究的话,就能得出结论,阿富汗问题不能用军事办法解决。


唐僧他不懂爱


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所引发的10年战争,历来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场战争造成苏军1.2万人阵亡、4万多人负伤。

(1)阿富汗战争没有直接拖垮苏联

10年阿富汗战争,总共战争方面的花费其军费为450亿卢布(220亿美元),其花费并不多。10年苏联的经济总量保守在四五万亿美元,其比重不过0.5%以内。很显然不能拖垮苏联。

(2)入侵阿富汗失败间接拖垮了苏联:伤亡数字、军费花费不重要,战略目标失败是关键

只要战略目的达到,那些只是数字。虽然有社会现实经济影响,但可以通过战略利益获得弥补。之所以要打下阿富汗,苏联不是为了殖民,而是想与印度构建统一市场。同时,威胁中东地区的美国势力。

由此,苏联就可以更多地掌握对世界秩序的话语权,掌握话语权就等于制定了经济秩序,那么,这些伤亡数字对于国家是可以承担的。

(3)苏军入侵阿富汗和美军入侵阿富汗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对自身国际影响力造成伤害、国内威望造成伤害,这些才是根本!正是因为对国内和国际小兄弟的控制力减弱,才是苏联失败的主因

无论苏联还是美国,在打阿富汗战争“正规军”的时候,都是非常干净利落。但“治理”和“战争”完全不同,“治理”你不可能拿导弹治理吧,总得用人治理,那么,你的伤亡就会大增。

正是阿富汗战争的失败,让苏联在东欧小国眼中、本国百姓眼中不再是“强大无比”。由此,反对势力逐渐壮大。这些人再以苏联的各项经济政策问题、社会问题为标靶,在欧美的帮助下不断地广而告之。

最终,戈尔巴乔夫主动结束“冷战”,冷漠对待东欧解体,轻率地放弃对军事地控制、胡乱进行西方式改革。

正是苏联领导人速度太快地放弃“敌人”观念,导致国内民众失去凝聚力、斗争目标,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理念不断地互相斗争。失去外敌后,你就成了被斗争对象!


坐古谈今


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成立的。

了解完苏联在阿富汗地区的战争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战斗民族也有认怂的时候,他们在面对阿富汗武士时只能作为陪衬。

关于阿富汗战争中双方的投入和伤亡

苏联对阿富汗的这场战争一共打了9年多,苏联军队在战场上始终保持了8到10万人的兵力,除了苏军之外,还有阿富汗政府军大约30万人,总兵力最高峰的时候超过了40万人。而当时阿富汗总人口不过只有1500万人,战争开始后又有大约500万人逃亡到国外,国内只剩下了大约1000万人。所以,苏军极其盟友在阿富汗地区的武装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几乎占到了阿富汗总人口的1/25.。

(苏军在和反抗军战斗)

而反政府武装相对来说力量极为弱小,一开始反抗苏军及阿富汗政府军的抵抗组织只有兵力3-4万人,在最高峰的时候也不过只有25万人,处于绝对的劣势。

9年多的战争让双方都损失惨重,其中苏军共阵亡1.4万余人,阿富汗政府军共阵亡1.8万余人,反抗军则付出了5.6万人的代价。

损失最大的还是阿富汗的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保守估计有大约56万人被杀,甚至有人估计在这场战争中可能有超过200万平民被杀害,约占战前人口的13.3%,几乎和苏德战争时期苏联的人口损失率相当,可以说是惨烈至极了。

(阿富汗难民逃离家园)

这场战争对双方的影响

  • 对阿富汗的影响

阿富汗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这里气候干燥,森林覆盖率只有3%。国内多山少雨的环境让这里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都非常落后。

(阿富汗地形,国内大部分是山区)

战争开始后,阿富汗地区的生产生活遭到了极大破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更没办法保证了。战争结束后,阿富汗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下降到世界第147位,成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对苏联的影响

说实话,苏联领导人要是能预示到战争中遇到的困难及此后的影响,是绝对不会出兵的。

这场战争开始后不久,很多国家就开始支援阿富汗人的反抗行为。他们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给苏联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比如,战争开始不久美国人就向这里的反抗军提供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巴基斯坦为阿富汗反抗军提供了训练基地,很多难民在接受完训练后成为一名战士拿着美国支援的武器返回阿富汗与苏军及政府军作战。

(反抗军)

结果,苏联在阿富汗地区越打越艰难,不得已开始对阿富汗政府军扩充,帮助围剿反抗军。但是政府军的战斗力又不行,很多人不仅不和反抗军交战,还卖给反抗军武器。

(阿富汗政府军在接受训练)

所以,到1985年苏军已经显出颓势,和反抗军进入战略对峙阶段。到1987年,苏联已经不愿意在阿富汗境内继续作战,决定放弃阿富汗准备撤离。为了能够在撤离的时候不被反抗军袭击,苏联甚至和反抗军谈判,说服反抗军允许自己顺利离开阿富汗。这就是我在开头说到的战斗民族认怂的事件,在阿富汗武士的枪口下,苏军已经失去了对抗的勇气,只想安全回到家乡。

(苏军撤退)

阿富汗战争不仅影响到了苏军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让苏联陷入到了信任危机。大量基层组织开始离心离德,甚至一些军人也开始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苏联政府。

所以,苏联之后在战争后期采取守势,不仅逐步从阿富汗撤军,在东欧及东南亚地区也全面收缩。

这给整个苏联甚至是华约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连锁反应,各地的独立势力看出了苏联外强中干的本性,开始积极准备脱离苏联。即便此时苏联作势要对各地进行镇压仍然于事无补,最终苏联垮了。

可以说,阿富汗战争是拖垮苏联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也是让反对势力认清苏联软肋的照妖镜。

说阿富汗拖垮的苏联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