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突然喜欢听京剧了,是什么原因?

犊子之王


先表态,不管年轻人是真喜欢听还是凑热闹,都是好事儿。受众多了,传播的人就多了。

个人觉得,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京剧,是因为运作方式,或者说是营销方式发生变化了。京剧的运作方式,正在从国家院团为主,逐渐走向市场化。这也是相声走过的路。郭德纲带领着相声走向市场化,又在尝试带领京剧走向市场化。

以前的京剧圈还是比较封闭的,就是国家院团那些人。毕竟国粹嘛,总是端着身段。当时京剧表演展示的平台,基本就是戏曲频道。举国瞩目的春晚,留给京剧的时间也就五分钟。于魁智、李胜素这些名家,本来应该扛起京剧宣传的大旗,但他们始终放不下身段,离年轻人很远很远。

但是近年来,京剧的宣传旗手发生了变化,先是郭德纲,后来王珮瑜,纷纷通过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来宣传。郭德纲通过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山西卫视的《伶人王中王》、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等一众节目,通过微博、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自媒体平台极力为京剧站台。由于节目组经费有限,老郭免费加盟了《伶人王中王》,全凭着个人的一腔热爱与情怀。

王珮瑜,作为上海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也放下身段,通过多个综艺节目和自媒体,塑造个人IP,为京剧站台。

现在还有国家京剧院的一些年青演员,如鲁肃,王梦婷等,再加上德云社的张云雷、陶阳,都在通过演出、综艺、网络自媒体打造个人IP,这些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这些宣传方式,并不是创新,民国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四大名旦诞生的过程,和香港四大天王的运作一模一样。京剧,虽然是国粹,但也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且,京剧本就是诞生于市井,是一种大众文化,没必要抬得太高。抬得太高,就容易摔死。











巨巨


因为二爷,二月红。

曾经,我是个沉迷追星的孩子,无法自拔。后来我因为张艺兴就去看了《老九门》,由于二月红这个角色的个人魅力太强了,我便被他吸引了,从而爱屋及乌的喜欢从而接触戏剧。

开始时,我接触的不是京剧,是评剧。我是在电视上听的新凤霞老师和李忆兰老师的《花为媒》,觉得真的很优秀,但刚开始不懂得分辨,以为是京剧,就搜索的京剧听了李胜素老师的《贵妃醉酒》节选,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而张国荣先生的《霸王别姬》则为我打下最后一颗钉子,自此,我沉迷了,飞翔了,在京剧的世界拜师学艺,摸爬滚打(此处略若干词)。

好了,我说完了。





廿戏荣


小时候在姥姥家每天听豫剧,听不懂,但是豫剧能让我在电视机前安安静静坐四个小时。

真正喜欢上戏剧其实最起初是因为李袁杰。当初他小火的时候有人吹他是戏腔,但我总觉得他的歌好像味道不对,加之我喜欢的一些歌曲里都逐渐加入了所谓戏腔,好奇之下我又下载了听戏的app去了解,由此爱上。后来还因为跨界歌王看到了王佩瑜先生,对于戏剧兴趣更浓。

本人愚笨,喜欢听戏剧,但对于戏剧很多知识却了解的并不深入,又些许跟风心理,近日因为各大社交软件里的视频而迷上了二爷,为了更加了解又主动去搜索一些知识。二爷只是让我在喜爱的道路上更加了解,而不是让我爱上戏剧。

我想评论里很多人有些敏感了吧,年轻人喜欢京剧本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不管原因如何,至少京剧的光彩再次展现,日后会有更多人被吸引选择学习戏剧,不管是不是因为德云社、张云雷,这都是值得延续的一个爱好。

就算没有张云雷,京剧也总会重新绽放光彩,或许是因为李云雷,王云雷等等。

突然想到了孙漂亮孙红雷,哈哈哈


MOREYT


我想分享下我自己是怎么喜欢上京剧的吧

小时候爷爷特别喜欢听皮影戏、评剧,电视里也经常放京剧,我也耳濡目染,可就是喜欢不上,觉得慢慢悠悠,咿咿呀呀的好无聊啊

直到大学,那时候我特别想当一名主持人,但非科班出身的我,即便有机会,我估计也得是以非大众的节目作为敲门砖,所以我干脆想到从年轻人都不太关注的戏曲节目入手。于是那个时候,我从图书馆借了很多戏曲节目的书籍,了解京剧的行当、服饰、化妆、派别等,为了弥补在播音主持上的不足,我只好在戏曲专业上下功夫,除了了解理论知识以外,我还找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京剧片段,下载到手机上听

我记得我听的第一个就是梅派《玉堂春》里的《苏三起解》片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其实小时候就听过,其实有很多人都会哼哼,尤其是第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我先以这段比较喜欢又熟悉的为突破口,因为梅派的声音确实空灵仙气,先以这个把兴趣建立起来,至少不会太排斥

第二个我听的是李胜素和于魁智合唱的《四郎探母》选段,也是节奏很快的那种皮黄唱腔,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最爱听皮黄。

所以开始我选的都是梅派的经典皮黄选段,单纯就是为了节奏好听,先把自己吸引住,后来我又听了梅派的《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而且自己也跟着学会了唱,虽然不是专业的唱,但至少可以大体不错地唱下来。然后也听和学了我的家乡戏评剧《花为媒》选段“报花名”“闯洞房”,《杨三姐告状》选段“杨母哭灵”“尊厅长休要怒气发”,以及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辕门外那三声炮”

但不知不觉得,我开始喜欢听一些戏曲了,尤其是京剧,觉得京剧里的皮黄旋律特别好听,直到毕业了,我也没有能做成主持人,也没能做成戏曲节目,但是爱听京剧和其他一些戏曲的爱好倒是培养起来了,可以说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渐渐听得多了,自己也接触到了其他派别,我也渐渐从只迷恋梅派转到程派,第一次听程派是张火丁和于魁智合唱的《武家坡》选段,说实话,我第一次听程派时特别不适应,因为习惯了梅派的高亢靓丽的嗓音,乍一听张火丁这种迂回闷嗓特别不适用,我还以为是个业余演员呢,后来因为是皮黄旋律,经常听,所以慢慢的喜欢上这种闷嗓唱腔了,也知道程派后期的特点就是这样,也知道了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的个人票房魅力

再到后来,我开始从迷恋唱腔到迷恋戏词了,因为我觉得古老的戏词里有很多人生道理和老话,是现在互联网社会不会经常说的,戏里的故事也都在讲述着为人的道理并含有一些哲理,最有代表性的我觉得要数《锁麟囊》了,其实我第一次看完这部戏,我就想到了高中哲学政治里讲的“因果关系”“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其实这部戏要揭示的应该是因果循环、善恶报应等道理

这部戏薛湘灵的故事告诉我为富切莫娇嗔,受穷也不必怨天尤人,为富也要积德行善,受穷才能柳暗花明。就像戏词里唱的那样“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新花可自豪,种福得福如此报,亏我当初赠木桃”。讲的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所以,有不少好的戏曲都在讲述着如何做人做事,而这些最为传统最为简单的道理,在年轻人快节奏的社会里越显弥贵,恐怕只有去听听戏,才能让你静下来,感受感受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身边很多人都说我爱好京剧挺奇葩的,我告诉他们,你们只是没有给自己喜欢京剧的机会,你们从来不听,不用心感受,当然也或许你的心智还没有足够成熟来接纳你认为是古老的东西

当然,从整体来看,其实还是有很多年轻人逐渐的爱上了京剧,我举个栗子,有一次我去梅兰芳大剧院看一场京剧演出,演出结束我们在退场时,发现了好多类似大学生年龄的人群,在乐队池边上和乐队老师交流,这也能看出这门古老的艺术仍旧在发光发彩,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当然也离不开每一代京剧人的努力和推介,就像张火丁和王佩瑜,那绝对是票房的保障,他们也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广京剧

我觉得京剧作为国粹短期内是不会失传的,好东西在哪都会发光,吃惯了快餐的年轻人,回过头来还是觉得精心烹饪的食材味道最好,尤其是随着年轻人的逐渐成熟或是对艺术、对文明精神的追求,京剧会逐渐被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的,就像王佩瑜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类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一旦爱上京剧,你便一直追下去,难舍难分


二尺布


喜欢京剧具体原因应该是张云雷的出现吧

我本来不喜欢京剧,就看电视的时候,有那种京剧的出现,一般我都会跳过,直到后来,有了一个张云雷出现,让我觉得京剧挺好的,挺喜欢京剧的

或许我喜欢京剧只是因为一个张云雷,他出现了之后,就各种京剧、评戏、太平歌词、从以前的一带而过变成了大段大段跟着一起唱,拿着打印的纸,一段一段的背

[来都来了,听我给您安利一波呗]

《毓贞》《锁麟囊》《大实话》 《 探清水河》 ………………

💚💚💚💚💚💚💚💚最后祝二爷一生风顺,手术顺利!💚💚💚💚




一个超级神秘的人


透过本质看真相,大家好,我是胖头山统领!

不得不说,戏曲越来越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德云社功不可没,特别是年轻演员张云雷在台上展示的戏曲魅力,带动了大批的年轻观众爱上了戏曲。我看了大多头条的朋友都在说张云雷,那么我就来谈谈德云社之外的另一个原因!

华语乐坛的落魄!

流量小生的兴起,对华语乐坛发出了致命一击!鹿小花,吴小炮,皇子韬,还有一个最近兴起的蔡婿昆,简直把华语音乐按在粪坑里摩擦又掏出来灌到大众耳朵里。

至此,普罗大众的茶余饭后听点什么呢?相声吧,戏曲吧,不然呢?灌粪吗?

所以,戏曲的复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今天是正好赶上了张云雷,如果没有他,可能是李云雷,王云雷。。。。。。




胖头山统领


我认为张云雷的火或者说德云社的火基于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国家的昌盛繁荣和稳定发展,人民幸福无忧,民族自豪感增强,不再认为听民乐、曲艺跟不上流行。近10余年从上层倡导国学,90后00后的城里的小孩子(勿喷)从小接触到大量传统文化,从小学国学,民族乐器培训也深受到重视。其次是缺少好的歌曲。没有打人的旋律🎶。近年来的流行音乐的速食文化,缺乏文化底蕴的流量小生的音乐歌曲真不是我们这些听着谭咏璘,张国荣以及四大天王歌曲长大一代人能欣赏的,去年陪女儿看一流量小生的电影,全程好尴尬哦,女儿二同学都是他的歌,散场就说好尬呦。三是张云雷他们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小曲不仅是让90后00后从酒吧移步到德云社的场子,也让许多60后,70后迷上了中国传统曲艺。张云雷他们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Ruth458


这个提问一看便知,是在为徳云社、为郭德纲、张云雷歌功颂德的。针对性很强。

青年人喜欢看京剧,唱京剧,当然是好事一桩。京剧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粹。

问题在于,目前青年人喜欢听京剧的依然少得可怜,尤其对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的青年人来说,喜欢京剧、相声等北方戏剧曲艺的,更是少得凤毛麟角。倒是过去的革命样板戏都还能哼上几曲,唱上几段。

进徳云社听相声的,仅是少数;由此而爱上京剧的,也不会太多,影响力有限。真正要让青年人爱上京剧,则需要京剧艺术在内容与形式上作出必要的探索,积极的创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普及与推广,使京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玉堂行佛人


我今年47岁,也爱京剧,是因为小的时候过年贴年画,都是京剧人物,什么文姬归汉里的蔡文姬,古代四大美女图,王昭君,貂蝉西施,杨玉环,什么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张生,小红娘,野猪林里的林冲与林娘子,每张年画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美若天仙,每每到贴年画时候就是过年的时候,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是一年当中,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因为可以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过大年啦,长大以后才懂得这一张张年画背后还有那么优美的唱腔,太精彩的故事,什么王宝钏为等薛平贵寒窑受苦18年,薛湘灵仗义送出锁麟囊,杨贵妃酒醉百花亭,柴郡主送珍珠衫与杨六郎,虞姬舞剑劝霸王,这一折折戏曲的背后 ,诠释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叫人怎能不爱。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办法学习京剧,我女儿长大啦我是想尽办法各种劝她学京剧,终于成功考取 上戏,也算替我圆了京剧梦。现在就是有点忙,等有时间我也一定好好学学京剧,好好感受一下京剧的魅力。女儿的剧照。




减脂逆龄小九


个人观点:1、民族意识的觉醒,现在众观全球,中国已是第二大经济体!民众对本国的认可以及民族意识已经大大的增强了!不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了!重新开始重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也是顺理成章的!毕竟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不是白存在的!

2、德云社以及其他文艺团体的努力,可以说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跟德云社、郭德纲郭老师!以及其他文艺团体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郭老师,中国的传统相声活了,也火了!更多的人听相声!说相声!郭老师艺多不压身,可谓是京评梆越没有不会的!带动了大家对传统艺术的兴趣!郭老师更是培养出张云雷(二爷,小张老师,辫哥哥……)这样属于相声的流量小生!更是为传统艺术实力圈粉!在德云社的带动下全国各地踊跃出各种传统艺术团体!将年轻人带到茶馆、小剧场……让年轻人深深的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同时爱上它们!

最后说一句!至于拿荧光棒听相声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XJB写这篇报道的人思想已经骨灰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