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房價的漲跌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一場預期遊戲和週期遊戲。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房價背後的操盤手。——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吳曉波頻道)


4月以來,天氣日漸溫暖。

調控了兩年多的樓市,也有了回暖的跡象。

買房者或許最有感觸,據媒體報道,北京二手房市場回溫,賣房者不願意接受還價,而買房者稍一猶豫,心儀的房子就被別人買走了,其中部分被全款買走。

除此之外,小巴發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跡象:

1.房子更好賣了

北京:3月二手住宅網籤超1.6萬套,創近十個月以來新高;

深圳:3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創近半年新高;

上海:3月二手房成交量約為2018年月均成交量的兩倍;

廣州:3月商品房網籤同比漲41.64%;

蘇州:3月商品住宅成交環比增102%。

2.利率更寬鬆了

多家銀行表示額度寬鬆,如果是純商業貸款,不少銀行的放款速度是“一週見”(抵押完一週左右放款)。

3.房企融資更容易了

今年以來房企的發債環境相對寬鬆。中原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房地產行業融資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日均融資規模超過百億元(密集度堪稱近2年之最),且成本普遍下降。

4.土地市場也將慢慢活躍

1-2月國有土地收入同比下降5.3%。3月下旬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場相比1-2月的低迷有所恢復。業內人士預測,融資壓力緩解後,部分企業或將再次開始搶地,尤其是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明顯活躍。

那麼,問題來了,樓市真的回暖了嗎?調控會慢慢放鬆嗎?房價會不會開始上漲?現在是買房好時機嗎?針對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小巴問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觀點。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最近的樓市回暖由內外部原因所致:

從內部講,樓市從2016年的“9·30”調控至今快三年了,根據以往規律三年是個週期,兩年多恰恰是放鬆的前夜。

目前最明顯的是土地市場開始回暖,從無錫、寧波、杭州、南京,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的賣地情況就能看出。雖不至於地王頻出,但房企的預期已經轉為樂觀。

樂觀是因為:1.銀根比較放鬆,手中資金比較寬裕;2.雖然房子賣得不如前幾年,但這兩年的收入也還不錯。

此外,調控政策已經見底,意味著市場見底,使得開發商拿地建倉。投資者也是如此,有入市衝動,擔心錯過機會。

從外部看,經濟大環境不樂觀,或許只能走老路。雖然並沒有放鬆對樓市的監管,但一定程度上默許了土地市場回暖和某些地方調控政策的放鬆。

綜合以上原因,土地市場回暖會傳導到房價上,一手房受調控不會有大變動,頂多就是限價會有適當上調,但二手房因為監管不到,恐怕會率先上揚。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如果二手房上漲速度較快,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差距會拉大,引發新房繼續受追捧,市場過熱會引發新的調控政策。

這樣的反覆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產的長效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或者是沒有對外公佈),除了推進租賃住房,以及尚未出臺的房地產稅,並沒有可落地的實質性舉措。

讓老百姓的預期穩定下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2019年,無論是股市還是樓市,背後的政策邏輯是這樣的:

2018年10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公告中,對房地產隻字未提(三個月前的表述是 “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還提了“六個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穩”是經濟目標的第一訴求。

會議結束後僅隔一天,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出: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了遏制,總體看我國經濟金融風險可控,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至此,為了達到“穩增長”目標,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調控政策轉向,已非常清晰。

春節後,2月15日央行公佈了1月份的信貸量:人民幣新增貸款3.23萬億,社會融資規模達4.64萬億。全社會驚呆,天量信貸。

提了兩年的“房住不炒”,今年兩會沒有繼續提。

至此,調控政策的邏輯,貨幣政策的邏輯,均已明晰到位。

樓市緊跟股市進入了牛市,儘管這是一個政策牛市、信貸牛市、“人造”牛市,但“人造”牛市也是牛市。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因而在短期內,房地產市場會繼續升溫,量價仍然會慣性向上。但導致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因素,均未消除。

並且,官方對樓市的態度既愛又怕。既希望樓市能夠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又怕房價過快上漲導致的社會和金融風險。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中國的城市分化,將從2019年開始加劇。高鐵網上,經濟發達的城市群,特別是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在城市的競爭中,將繼續顯示出優勢。

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虹吸現象”,將導致一些地區或不可避免出現“鬼城”“空城”,特別是一些北方的城市。

面對當前的樓市現狀,藝高膽大者,或許是機會。把持不住者,則結果並不會太好。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去年年底,我對2019年樓市做了一個整體判斷:前冷後熱、前低後高。

這是中國經濟內在邏輯和經濟週期決定的。研究中國賣地收入佔GDP的比重,還有新房成交額佔GDP的比重,過去10年整體趨勢都是上升的,甚至在2018年樓市調控非常嚴厲的年份裡都是上漲的。

2018年,中國GDP增速是6.6%,但土地拍賣收入6.5萬億,增速是25%;新房成交15萬億,增幅是12%左右。12%(新房)到25%(賣地)左右的增長,對應的GDP是6.6%增長。

中國內需的三大件:房子、汽車和手機。2018年只有房子是增長的,汽車和手機都在下滑,2019年汽車和手機仍然如此。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因此,要支撐2019年經濟6%以上的增長,尤其是在降稅減費的情況下,土地和房子的增長是必須的。

但不要輕易說放鬆調控,樓市調控永遠不會放鬆。讓樓市漲是調控,讓樓市穩是調控,讓樓市適當下跌也是調控。現在,只是調控的方向變了,以前是壓,現在是託。

對於樓市,官方要的是活躍的成交量,由此帶來的稅費增長和產業鏈的活躍。如果房價大漲,還會有壓的措施。2019年地價、房價整體有接近GDP增速的漲幅,則是允許的。

“人造”的樓市慢牛已上路

房圈有句名言:樓市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我認為更核心的是一條主線: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時代大背景下,最終會有約20個大城市脫穎而出。它們將會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最終贏家,投資這些城市的房產也將會獲得相對更高的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動性。

這些城市可能是: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

南京、杭州、蘇州、天津;

武漢、鄭州、成都、重慶;

濟南、福州、西安、瀋陽;

大連、青島、寧波、廈門。

編外備選:長沙、昆明。

而從城市輪動的角度,一線城市由於受到最多資金面、需求面的關注,在每一輪樓市週期都會率先回暖;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後的需求外溢效應,會帶動強二線城市房價跟漲,繼而引發中二線城市、弱二線城市房價依次跟漲。

資產價格上漲的唯一原因、直接原因,是之前賣得太便宜了。

上一輪全國樓市嚴格調控後,2017、2018兩年的住宅成交量大幅下滑,需求被嚴重壓抑、無法釋放,而M2雖然增速有所下滑、但總量仍在繼續增長,平盤、陰跌的房產價格相對逐漸積蓄的購買力來說越來越便宜,需求端勢能仍在不斷積累。

這些需求,一旦得到降準、減稅等寬鬆的政策信號,就會逐步得到釋放,直到產生對樓市走向預期的整體反轉,從而帶動市場勢不可擋地回頭向上、再創新高。

可見,本輪全國房地產行情的到來是宏觀大趨勢而非短期政策的結果。

因此,對於買房者當下是入市好時機。

老生常談三句話:買了就對了、貸足就賺了、筍盤就完美了。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當值編輯 | 鄭媛眉 | 責任編輯 | 鄭媛眉 | 主編 | 魏丹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