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包子,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點,主要形式由麵糰包裹餡料,起源四川,相傳是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經過將近1800年的傳播,已經成為中華早點當中不可替代的一位名角;

現如今各種餡料的包子遍佈大江大河,無論是超過2000萬居住人口的上海北京,還是偏遠小鎮,都有它的聚集地(早餐店)。不過隨著不同地方的人們對於飲食的要求不同,漸漸地對包子的大小、麵皮還有餡料的口味都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而接下去我就多了一點私心,牆裂分享一下我家鄉的包子——黃家橋包子鋪;

地址位於寧波市象山縣丹城鎮蓬萊路202號

具體年份已經記不得了,但是這是小縣城裡最出名的包子鋪,只有是本地人應該都知道寧波象山有這麼一家店吧。

歷經時間滄桑,“銷售處”三個紅字多少有點曾經上世紀末商品買賣的感覺;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因為今天我來的比較早,平時隊伍都排到門口

一屜包子剛蒸出來,作為排隊後面的人其實是擔心的,因為前面真的會有幫朋友帶,然後一帶就是十幾個的人才,所以經常出現供少於求的尷尬場面,雖然後面5-6位老阿姨已經在用十幾年的手法加快速度製作包子,但是,等待依然難免;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製作中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如火如荼戰鬥中的加工間

你看這這麼多提前擺好的碗就知道了,主人家對顧客的態度就是能提前多準備一些就準備一些,無論是冬天的甜、鹹豆汁,還是夏天的綠豆湯、紫菜湯,只要你搶到座,拼到位置,立馬就給你先喝起來;而且盛湯的本地大叔非常有禮貌;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湯汁備齊,就能您來

包子走經典路線,肉包幾十年口味不變,口味的把控度就算是機器也沒有他們穩定

主打的當然是肉包,麵皮的鬆軟度一點都不輸麵包,有些早餐店的包子你會發現,外皮是偏硬,打開的方式就像捏一張上了年紀的臉,而這黃家橋包子的打開方式簡直就是捏20多歲小女孩的臉;仔細看包子的側面氣孔,就知道這包子的發酵以及揉捏功夫是有功底在的;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鮮肉包

肉料也講究,現在市面上新開的早餐店都是後來的,其實根本不知道本地人最初吃的包子是什麼味道,但是當年的那麼多包子店又沒幾家堅持下來,所以要尋找寧波本地20年前的口味,你非去這家不可;

另外還有蘿蔔包和鹹菜包,也都是當初的口味;值得一提的是,肉包、蘿蔔包以及鹹菜包的大小比例也是驚人地沿襲幾十年前的樣子,不像現在大小都一個樣。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鹹菜包

念舊也好,喜歡也罷;這麼多年的陪伴,大家都已經成為習慣;聽說還特供本地機關單位公務員的早餐哦。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放醋的小碟子、湯勺、筷子都是放在門口的,湯勺、碟子都泡在定時更換的熱水裡,保證乾淨衛生,有趣的是都直接放在大門口,直接告訴你:自己拿,當做自己家;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四個肉包+1碗豆漿,一共7塊錢吧

吃完後,會不會因為一個包子而喜歡上這座陌生的小城呢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每天生意這麼忙,調料都是續了又續

記得,來象山,要吃包子一定要來這家店,其實外貌真的很普通,不知道的人很容易錯過;忙的時候後門還有一個鋪位,可以分頭供應;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側邊

在寧波象山,我因為一個包子而愛上一座城

店鋪正面

象山的地方不大,但是隨著最近本地旅遊業的興起,另外台州三門高速的開通,相信來象山玩的人會更多,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家鄉的美食——黃家橋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