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圖:餘華《活著》

《活著》描寫了一部人物血淚史,主人公最後僅與一頭牛孤老相伴。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難以預及的苦難,以他人的死亡來凸顯了福貴的活著。至今仍被認為忌諱話題的死亡的重複發生,既給人物心靈以巨大的打擊,也給讀者出乎意料的震撼。一面是渺小而軟弱的草根人物福貴,一面是巨大而無奈的苦難現實,力量懸殊間透露著強烈的命運感。

“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自序》

以前,我以為我讀懂了這句話。當讀完它,認為字面意思就等同於“活下去就行,其他無所謂”。所以,內心告訴我,僅僅延續活著的狀態是悲觀的。獸在生存本能,人在文明開化。僅僅為活著而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否則那只是一副能進行新陳代謝的軀殼而已。人活著,不該做有點意義的事麼?認識死亡的面目,才不懼怕死亡;追求生命的意義,更能敬畏生命。

如今,才知道是我讀錯了這話。其中發現,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生命道理:

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環境造成人活著的堅韌和樂觀。原始人有原始人的時代,古人有古人的時代,福貴有福貴的時代,我們有我們的時代。所以,活著的話題,必須得放到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環境裡去,才稍微看得明白些。再把眼光和格局拉長些,放到更遠的歷史畫面裡,可能就能清楚自己活著的角色和活著的作用。

在反覆而巨大的社會變遷下,活著代表了對命運無常的承受能力。延續生命需要活著,正因為艱難,活著就有深刻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在死亡和絕望的伴隨下,他總能不斷尋找點亮生活的希望並且堅強地活著。因此,福貴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旦夕禍福後依舊友好地對待世界,仍存追求生命意義的那份堅韌和樂觀。

這種堅韌和樂觀,也正是幾千年來中國人不斷歷經戰亂之後頑強活著的樣子。活著是最基本的生存訴求,更是國人最樸素的生存願望。我們面對人生的苦難,確實無奈,卻也在活著。命如草芥,但草也能瘋長。

如果覺得活著沒有意義,不就正好給了你創造意義的理由。

【關注“翽塵思考錄”:專注繪畫創作與成長的思考,幫助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