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苦難可以說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人只要活著就要面臨這樣或那樣的苦難。著名作家餘華的代表作品《活著》就主要是講述苦難,以苦難為主題的。《活著》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以主人公福貴為代表的那一時代的下層勞動人民生活中所經受的眾多苦難,他們在面對苦難時沒有憤怒與反抗,而是平靜與忍耐,從而實現活著本身的真正意義。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一、苦難的表現

餘華是一位非常善於描寫苦難的作家,在他的筆下,苦難雖然不再表現為屠殺、暴力等,但是它卻比屠殺、暴力更加的讓人窒息。在《活著》中,他就讓我們切實體會到了這種比血腥場面更讓人難以接受的苦難,在這部小說中,苦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貧窮、飢餓與疲憊

福貴輸光了家產後,就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可以說貧窮與福貴是形影不離的。福貴一家人為了供有慶上學,竟然只能將鳳霞送給別人,家珍在得了軟骨病後,一直說自己沒病,實際上是捨不得花錢治病,而在得知這種病治不了後,家珍反而有些高興,她說:“治不了才好,哪有錢治病。”極度的貧窮使人們萌生了錢比命更重要的想法,使人們到了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不用花錢的地步。苦根的非正常死亡更是將這種貧窮表現到了極致,與有慶的抽血過多而死和家珍的得病而死不同,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他並不是嘴饞,而是福貴家裡太窮,連豆子也難得能吃上。撐死這種本不該在當今世界發生的事情卻發生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貧窮啊!在福貴的生活中,貧窮與疲憊往往是相伴的。為了種田,福貴與家珍都承負了極大的勞動量,超強度的勞累使他們提前衰老,重病纏身。但是,即使他們如此勞累,整日為了填飽肚子而忙碌奔波,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仍然徘徊在飢餓的邊緣,只是飢餓程度改變了而已。飢餓與福貴如影隨形,時刻推動著他求生的腳步,一刻都不能喘息,耗費了他幾乎所有的精力。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死亡

雖然福貴的生活貧窮而又飢餓,但日子還是比較安穩的,可是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將福貴原本平靜的生活打破。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鍊鋼鐵、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的到來加重了福貴的苦難,使福貴的生活雪上加霜。但最終把福貴的苦難推向了極致的,是親人們的相繼離世,這也是《活著》中苦難的主要表現。福貴親人的死亡是從福貴輸光家產開始的,他的父親因他賭博敗了家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從糞缸上摔下來,死了;他的母親因勞累過度,也生病了,在福貴被抓壯丁沒多久之後就去世了;兒子有慶在醫院給學校校長獻血時,因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好不容易成親後不久也懷孕了,然而好景不長,鳳霞在生孩子時難產死了;妻子家珍因鳳霞去世而傷心,軟骨病也越來越嚴重,沒多久,家珍也病死了,福貴的身邊只剩下了女婿和外孫。可在苦根四歲那年,女婿二喜在工地上出了意外,被水泥板活活的夾死了。當最後福貴的親人只剩下苦根時,我們心裡還懷有一點安慰,至少死亡並沒有將他的親人全部帶走,至少苦根還活著,這也算是福貴繼續生活下去的一點希望了,然而作者並沒有將這最後一點希望留給福貴,在苦根七歲時,他因吃豆子過多而撐死了,死亡將福貴最後的希望也帶走了。福貴一次次地面對著死亡,七次的親人的死亡,七次命運的捉弄,而且是失去親人的捉弄。這些讓他充分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苦難。一次死亡接著一次死亡,一個苦難接著一個苦難,讓福貴應接不暇,在他還未曾從上一個親人的死亡中恢復過來時,卻又要面對下一個親人的死亡。福貴一次又一次的為自己尋找活下去的希望,而苦難卻將福貴的這些希望毫不留情地全部摧毀,使福貴最後孑然一身,到了與牛為伴的地步。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在福貴一生中所經歷的眾多不幸中,無論是輸盡家產,一無所有,還是被抓壯丁差點丟了性命,都抵不上親人們的死亡對他的打擊大,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才是對福貴最大的折磨,是福貴最大的苦難。面對親人的死亡,他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悲劇的發生,默默承受著命運的不幸與捉弄。在《活著》中,福貴所遭受的這些苦難並不是特例,他代表了那一時代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的苦難,他們地位低下,力量弱小,無權無勢,因此面對現實,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更無法與強悍的命運進行抗爭。苦難於他們來說,是不可避免而又無法逃脫的。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二、苦難產生的根源

苦難一直是餘華作品中反覆渲染的主題,在《活著》中,他也同樣向我們展現了種種苦難,但是餘華並沒有僅僅侷限於對苦難表面的描寫,而是通過描述福貴的一生對苦難產生的根源進行了深入的探尋。

個人主觀原因

造成福貴苦難的一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福貴本人的原因。福貴從小就吊兒郎當,不愛讀書,長大以後,更是常常往妓院跑,即使成了親也經常呆在妓院裡十天半個月不回家,後來他又瘋狂的迷戀上賭博,企圖通過賭博來光宗耀祖,福貴那時每天想的不是如何管理家中的田產,而是如何打發這一天的時間。年輕時候的福貴完全是一個不學無術、不思進取、碌碌無為,整天昏昏噩噩過日子的浪蕩闊少爺。以至於後來他把家裡的財產都輸光了,家境敗落,一無所有,為了還債不得不把家裡的老宅都抵押出去,一家人只能去住茅草屋,從而開始了他的苦難生活。財富雖然使福貴衣食無憂,但也使他貪圖安逸,逐漸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從而感到空虛、迷茫,最終迷戀上了賭博,成為一個嫖賭成性的人,福貴也由一個富家闊少變得一貧如洗。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除此之外,人們普遍具有的奴性意識也造成了他們的悲劇。有慶的死就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當聽說學校校長需要輸血時,學校的老師立刻組織五年級的學生去醫院獻血,但是獻血實際上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只有18歲以上才可以獻血,很顯然五年級的學生是不滿18歲的,可學校老師並沒有考慮到這些,一心想救校長的命,他們沒有做到關愛學生,承擔起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生命無貴賤,難道在教師心中校長的命是命,學生的命就不是命,就可以隨便犧牲嗎?醫院裡的醫生同樣也是如此,為了救學校校長的命,不顧有慶的安危,在明知有慶已經開始頭暈的情況下仍然繼續抽血,最終把有慶的血都差不多抽光了,導致了有慶的死亡,最後也只用了一句“胡鬧”草草了事。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醫生的天職本是“治病救人”,不管是學校校長還是有慶,在他們的眼中應該都是一樣的,但是奴性意識卻使醫生忽視了自己的本職,不計後果,用有慶的命救了校長的命,用底層民眾的命救了掌握權力的國家幹部的命。是奴性意識使醫生成了趨炎附勢,罔顧底層大眾生命的人。在有慶之死這一事件中,奴性意識表現得最為強烈的是那些學生,他們一聽是為校長獻血,都爭先恐後的搶著去,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慶也是如此,當他知道自己的血型與校長的匹配時還沾沾自喜,甚至向其他同學炫耀,所以說有慶的死也有他自身的一部分原因。如果學校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限制,如果有慶沒有搶著去獻血,如果醫生認真聽了有慶的話,如果人們的奴性意識沒有那麼強,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有慶就不會死,福貴最終也不會那麼孤單呢?但遺憾的是如果成不了現實,有慶的死已經成為事實,不可能再改變,更為可悲的是,有慶的死並沒有使人們覺醒,人們仍然一如既往的崇尚權力,嚮往權力。一條鮮活的生命都不能挽救人們的奴性意識,那這種意識在人們的思想中該是有多強大啊!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他人的原因

在《活著》中,餘華以冷漠而又深刻的筆鋒將人性的醜陋展現的淋漓盡致。龍二設計福貴,將福貴的財產佔為己有,使得福貴貧困潦倒,家破人亡;王四搶了鳳霞挖到的地瓜,甚至顛倒黑白稱是鳳霞搶了他的,而隊長在為他們兩家分地瓜時,卻又故意切下來一塊放進自己的口袋裡;家珍好不容易去城裡向她爹要了一小袋米,結果在回家煮粥時被村裡的人發現了,幾人到了福貴家裡又是揭鍋又是掀褥子。這些都表現出了人性的醜惡、自私,餘華在《活著》中將它無情的放大,完完全全的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貧窮和飢餓是人性的醜陋產生的根源和土壤,龍二可以為了財富設計福貴,王四和隊長可以因為飢餓搶奪別人的食物,卻絲毫不覺得愧疚、丟臉,他們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可以為了擺脫飢餓與貧窮做出任何事,即使要傷害別人的利益也在所不惜。人性惡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人類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不擇手段地謀求暴利,張揚著人性的醜惡,人類原本的美好品質被他們漠視和遺忘,這既是我們人類的悲哀,也是整部作品的現實性所在。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時代的原因

時代因素是導致福貴苦難生活的所有因素中最為根本的因素,雖然他的自身原因和人性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生活的苦難,但與時代因素相比,它們還是可以容忍的,那些突如其來的社會變幻才真正的讓福貴感到無所適從,感到生活毫無保障。在那個時代,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它給下層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它不僅給人民的財產造成損失,而且為了保證戰爭的人員補充,人們常常不知什麼時候就被抓了壯丁,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活著回來。就像老全屢逃屢被抓之後的總結:誰也逃不掉。一向被視為沒有自主權的他們,隨時有可能被抓走而不用給任何理由。在戰爭之外,所有的社會力量都認為高於他們的存在,有權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任意篡改。為了社會,為了國家,人民必須無條件的隨時做出犧牲,人民可以被隨意的支配,可以說人民從來沒有真正的得到過生活的自主權。土改時,農民因分到了一定的土地而感到高興,但高興沒多久,人民公社就成立了,農民家中的田地又都交給了人民公社,後來為了大鍊鋼鐵,就連農民家中好端端的鍋都被砸了,甚至為了尋找鍊鋼鐵的地方而燒了農民的房子。之後村裡又辦起了食堂,農民家裡的米鹽柴、牛羊等也都歸了村裡,可誰知,食堂很快也散夥了,每戶分的糧食也支撐不了幾天,卻只能熬著。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更是民不聊生,隊長被紅衛兵抓走,雖然被折磨了幾天,但好在是留下了性命,而春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他最終被折磨得自殺而死。這些大大小小的社會變幻時不時地觸動、改變福貴簡單平靜的生活。福貴似乎已經習慣了這些力量對他生活的任意干擾,平靜的隨波而動,而不做任何懷疑和反抗。這一系列事件都展現了那個時代的荒唐、愚昧,它不僅是人民的悲哀,它還是一個國家的悲哀,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三、超越苦難的方式

什麼是活著?活著看似簡單,但又是最難以把握的。在人們的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受人們控制的意外因素出現,打亂人們的生活,甚至是危及人們的生命。這時活著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活著是一切的前提,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福貴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才努力的活了下來。太多的苦難和死亡讓福貴深深的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從而對自己的生命愈發的尊重與珍惜,為了活著,福貴隱忍頑強,成功實現了對苦難的超越。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在苦難中樂觀

在瀕臨絕望、充滿苦難的生存狀態下,人只有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有活下去的動力。福貴迷戀上賭博,本想通過賭博光宗耀祖,結果卻把全部的家產都輸光了,並且在精神上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福貴本想去死,但他最終放棄了,他發現自己還不想死,而且就算他死了,那些債也不會跟著他一起消失,所以他堅強樂觀的活了下來。從前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一貧如洗的福貴只能到龍二那裡租了幾畝田地,靠自己的雙手養家餬口,勉強支撐生活。倘若沒有這種樂觀的態度,恐怕福貴早已經在輸光家產回家的路上吊死在樹上了。而現在的人們,試問能有幾個人真正的做到堅強樂觀?那些因生活瑣事,隨隨便便就自殺,放棄生命的大有人在,因炒股傾家蕩產而自殺的更是屢見不鮮。與他們相比,福貴的堅強樂觀、珍愛生命的品質就更加突出了。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實際上,福貴的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也就是不停地為自己尋找活下去的希望。家珍病情加重,幹不了活後,福貴就寬慰她,說鳳霞已經長大了,掙得工分比她以前掙得還要多,家裡也用不著為錢操心了;在家珍被診斷活不了一個月時,福貴一開始很難過,但後來覺得事到如今還不如想想如何把家珍的後事辦得像樣些;春生因受不了紅衛兵的折磨,不想活了,福貴告訴春生他還有女人和兒子,所以一定要活下去;當福貴身邊的親人只剩下苦根時,福貴心裡苦得連嘆息都沒有了,可看看苦根,他又覺得寬慰了,有了苦根香火還可以繼續傳下去;苦根死後第二年,福貴為了使自己不那麼孤單,便買了頭牛與自己作伴,空閒時就與牛說說話,把它看成一個寄託,當成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希望不一定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件事,一個動物,甚至一個不一定會成為現實的念想都可以成為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希望。有希望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的一生中可以沒有許多東西,但卻不能缺少希望,一旦缺少了希望,人就沒有了活頭,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親人的相繼離世,使活著對於福貴來說成了一種煎熬與折磨,但即便如此,福貴依然堅強樂觀得活了下來。面對苦難, 面對命運, 福貴雖然無力進行反抗,但他仍然一次次的為自己尋找希望, 以不屈的精神在苦難中頑強隱忍地生活。福貴在面對生命中無法躲避的磨難與不幸時,他沒有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堅強的接受這一切,磨練著自己的忍耐力,淡然的生活下來。《活著》表現了福貴在極度苦難的夾縫中竭力尋求活著的希望,從福貴身上,我們既看到了對生的渴望,也看到了樂觀、豁達,是這種樂觀和活著的慾望支撐著他在苦難中艱難的生存下去。在旁觀者的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但對於福貴自己來說,他覺得自己苦難的經歷中還充滿了幸福與溫情,他有疼愛他的爹孃,有體貼的妻子,有孝順兒女,有交心的朋友……所以他還有活下去的理由。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有的人選擇堅強地活下去,而有些人卻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這種行為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家人的不負責。人活著就應該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裡實現自我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生活,不辜負於人生匆匆的幾十年。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在苦難中忍耐

面對著人生中的眾多苦難,主人公福貴既沒有血淚的控訴,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甚至沒有半點埋怨的語言,有的只是福貴在這種苦難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寬闊的忍耐。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鍊鋼鐵、文化大革命等大大小小的事件擾亂了福貴本應簡單平靜的生活,但福貴似乎已經習慣了這些事件對他生活的干擾,不做任何反抗,只是默默忍耐。最後,福貴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了,但孑然一身的他仍然在努力的活著,從沒想過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倘若福貴所經歷的這些苦難發生在我們身上,我想結果就不會這樣了,也許我們在經受了福貴所經受的苦難的十分之一時,我們就已經選擇放棄了。經歷了眾多苦難的福貴深刻的認識到活著才是最重要的,要為了活著而活著,而忍耐是緩解痛苦、活下去的有效途徑。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福貴在面對苦難時,之所以會選擇忍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把他所遭受的一切都歸之於命運的安排,他認為命運是強大的,不可違抗的,而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不可能改變命運,所以他能做的就只有服從與忍耐。當福貴從戰場上撿了一條命回來,到了家龍二又成了他的替死鬼時,他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當福貴和家珍為了供有慶讀書,把鳳霞送給別人時,他認為這是鳳霞命苦;當風水先生選地方煮鋼鐵,沒有選中他家茅屋時,他認為這是命;當鳳霞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卻沒有人來說媒,她只能看別人結婚時,福貴仍然認為是鳳霞命苦,只有看別人出嫁的福分;苦根從小失去了爹孃,福貴認為這是苦根命苦;就連福貴自己的一生越過越落魄,他也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但實際上,這些在福貴看來是命運的安排的事件中,絕大部分是他自身的選擇,並不是所謂的“命”,福貴在一定程度上明白這一點,但仍然將它歸之於命。福貴之所以如此泛化地使用“命”的概念,是因為具有比人更強大的神秘力量的“命”可以承受一切責難和追問。看著福貴對於“命”的籲請,也可以發現他運用“命”的理論時,通常是他遇到難以解釋或承受的事件時。宿命的觀念緩衝了生存的焦慮,也沖刷掉了對於事件的追問。所以福貴面對這一切時,沒有埋怨,沒有質疑,更沒有反抗。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當福貴談到死去的親人時,我們感受不到他的悲傷,反而感受到了他的超脫與淡然,只有看透了生死與命運的人才能夠在面對生死時如此平靜。他不管命運如何捉弄自己,只是一個人孤單的活著,安靜的活著,忍受生命給予他的苦難與折磨。福貴曾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對於福貴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活著還要重要,所以沒必要像龍二、春生那樣去爭,到最後反而賠了性命。春生的死,可以說從側面襯托了福貴的忍耐。春生雖然地位、文化水平比福貴高,但是他在面對苦難時,缺乏的正是福貴所具有那種忍耐的生存方式與淡然的生活態度,這也正是餘華在《活著》這部小說所要向我們傳達的。“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和平庸。只有學會如何忍受,我們才能在極度苦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對於以福貴為代表下層勞動人民來說,忍耐雖然不是超越苦難的唯一方式,但卻是最好的方式。的確,福貴們也可以選擇反抗、鬥爭,但是最終的結果註定會是失敗的。這與他們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以及現實的殘酷性密不可分。在大鍊鋼鐵時,村裡要砸鍋鍊鐵,福貴們即使心裡不樂意也得把家裡的鍋砸了;文化大革命時,村民親眼看著隊長被紅衛兵抓走而沒有一個人敢出來替隊長說話。正是農民階級的這種軟弱性和妥協性造成了他們的侷限性,使他們不敢反抗,只能忍受這一切。而在殘酷的戰爭時代,那些被抓了壯丁的人,只要逃跑被抓到就當場槍殺,這是極其殘忍的,因此最終人們只能像老全一樣放棄逃跑,放棄反抗。也許福貴們本不想忍耐,他們也想反抗,但是他們的生存環境不允許他們反抗,即使他們反抗了,結果也絕不會是勝利,他們要麼就像逃跑的壯丁一樣丟掉性命,要麼就像老孫頭一樣,儘管反抗了,房子最終也還是被燒掉了,他們的反抗是沒有用的。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倘若他們能團結起來,也許他們的反抗就會成功,但是團結起來對於福貴們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說忍耐才是福貴們超越苦難的最好方式。

餘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存在,活著就不能避開苦難

《活著》從表面上看是在描寫福貴一生中所經歷的眾多苦難,但實際上它還包含了苦難產生的根源,以及福貴對待苦難的態度。餘華曾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確,活著就是為了存在,而不是為了錢財、權力那些身外之物,人活著就應該珍惜生命,對生命永不放棄,即使無法幸福得生活,也要活得綿長和久遠,這也是餘華寫這部小說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