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無法選擇,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沒得選擇,這中間的過程就叫活著。

只不過,大部分人活著的狀態就像七上八下的坐山車,想走出來,卻囿於原地,無法掙脫。我自己也經常如此,平時煩心的事很多,比如工作上的繁繁瑣瑣,孩子學習上的毫無自覺,還有生活上的無法言說,總之是衰爆了。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餘華用《活著》這本書也告訴世人:活著,每個人都不容易。

01 沒人活得容易

餘華《活著》中的福貴是真不容易,父母、妻子、兒女、外孫、財富一個個都離他而去,他活得又窮又老,無人可依。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即便福貴活的看似如此痛苦,他依然樂呵呵的與同他一樣老的牛顧影自憐,共同生活。

而餘華則通過《活著》一書,用福貴在所有親人死後給出了活著的答案: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以後也不用擔心誰了,安安心心死就是。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所以福貴在苦難中活成了一個平常人。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提到平常人,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按照這種模式活著,從上學到上班,從結婚到生子,從哭到笑,從生至死,沒人躲得過。

活著的模式各有千秋,有光鮮模式,也有平凡模式,卻各有各的不容易,比如說:

光鮮亮麗的人看似活著很好,躋身於上層社會衣食無憂,只不過還會是有類似噹噹網創業夫妻之間為利益而大撕特撕,原來成功人士也不似我們看到的琴瑟和諧與光鮮,也會有平常人共有的瑕疵與爭吵;

而平常人也有平常人的煩惱,比如說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成長的壓力;

甚至連未成年的孩子都不容易,比如說要起得很早去上學,要睡得很晚去寫作業。

所以,沒有一個人活得是容易的,不是有這樣的煩惱,就是有那樣的苦不堪言。活著面前,人人平等,我們都一樣,不存在誰比誰高尚。

02 我們該怎麼活

既然活著的真相,都是一樣的不容易,怎麼活就成了我們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活著本身沒那麼複雜,簡單講,不過是不念過去,不懼當下,不畏將來,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這裡邊的關係可以這樣理解:對過去的處理是都隨風而去,無論好的、壞的都不懷念,也不再過度耗費精力;對現在的態度要純粹點,學會斷舍離。直白說選對不選雜,換句話說就是求精而不求多,不去在乎數量多少而在乎質量高低;未來不迎就更好理解了,該來總會來,沒必要煞費苦心去過多思慮,更不必刻意迎接。

這些理念不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活著的正確姿勢。

03 如何才能活好

佛家說:舍就是得,不捨哪有得?放下便是自在。

既然放下就是活得好,放不下就是痛苦與擰巴。但是懂得塵世皆苦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放不下,為什麼還沉溺其中呢?這3個原因最常見:

第一,以金錢為中心,有錢就覺得擁有了全世界,沒錢就覺得昏天暗地,類似這種簡單粗暴的態度不僅沒擁有全世界,反而踏上了各自紛飛之路,噹噹網創業夫妻兩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於金錢最好的態度不過是有了錦上添花,沒有也能安於當下;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第二,以愛情為中心,愛一個人而沒有自我,即使變得很低很低,也最終會失去,比如張愛玲對胡蘭成,她用全部的身心去飛蛾撲火愛一個男人,不僅勞燕分飛,而且絕望不已。所以對於愛情的期待,既不能不信,也不能迷信,只能“微信”

第三,以攀比為中心,上進是好事,但攀比就有點傷身傷心了,從攀比萌動時,一旦參與“比”的路徑,那麼很大程度上註定會輸。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當想要的東西與自己的實力不匹配時,又千方百計想成為贏家,就註定是最累、最心塞、最容易失敗的那一方;第二個原因是你都沒贏得自己的“攀比心”又怎麼可能心態平和的進行打怪升級呢?

相反,活著好的人都是以知足、獨立、放過自己為依託,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踐行:

第一,知足,做任何事前都不要去攀比,因為攀比會不斷的製造焦慮以及匱乏感,不僅會不斷折磨正常的情緒與生活,而且讓我們狀態越來越糟糕。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學會知足,首先清楚自己要什麼,其次只在乎跟自己有關的事情,最後僅考慮怎麼把過程做好;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第二,獨立,擁有獨立的生活,具備獨立的人格,不僅會有睿智的判斷力,也能從日常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真諦。比如說張幼儀離開徐志摩後反而活得更精緻,更自我,也更成功。活著好的人大都在人格、精神、經濟上具有獨立的屬性,也更容易具備再次起飛的能力與魄力;

第三,放過自己,所謂的放過並不是放飛和墮落,只是遠離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放過從字面意思看似是一種對自己的寬容,而實際上是幫助自己從苦悶的問題中跳出來,從而逐漸尋找對策,所以說放過是對壞情緒的自我救贖

活著容易,活好很難,而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放過自己,與自己更溫柔和諧的相處。

04 活著的實質

活著與活好的實質,簡單來說就是與自己達成和解,並處理好三個關係。

第一,

認清自己,首先是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很多時候我們跟別人講道理時頭頭是道,可是一旦到自己身上時就淪陷了。比如說:我們懂很多大道理,也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是真的到具體事時,又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有這種認知也很正常,因為剖開自己的缺點不僅有挫敗感,還有對自己的失望與否定。所以說真正的認清自己,首先是承認自己不完美,承認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這才是認清自己的開始;

餘華:活著,我們都不容易

第二,原諒自己,不肯原諒自己一般情況是過於自責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愧疚的內疚情緒。只不過適當的內疚與自責是一個人自省的休現,但過於內疚和自責就變成了一種自我折磨,這種折磨會令我們的情緒長期處於一種不安與痛苦中,嚴重會導致失眠、抑鬱等。對於大部分來說,原諒自己比原諒別人更難,只是無法做到原諒自己,就無法走出陰霾的生活;

第三,勿忘初心,很多時候為了別人滿意,總會選擇委屈了自己,長此以往,就會壓抑自己的需求,甚至會忽略。這本身是出於一種舍已為人的善良出發點,只是好的動機不一定代表事情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初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做任何事前不妨問問自己:做這些事是否是出於真心熱愛?是否心甘情願?是否有提升空間?是否是心之所向?

以上三點是我們無法與自己和解的三個原因,如果我們不想辦法去放過自己,很容易出現兩種不好的結果:一是壓抑,二是沒有激情。

想要活好,我們必須學會接納自己,並學會適時的放過自己,尋找自己真正的需求, 只有真正快樂的人才能給身邊人和陌生人真正的快樂,這不僅是我們內心的映照,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輸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