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真的不是山東省的 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大連真的不是山東省的 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每當你自我介紹自己是大連人時,如果足夠敏感,你將體會到其他人這樣的眼神:他們隱約知道你來自一個小有名氣的地方,卻想不起它的現狀。他們幽幽地看著你,既沒有看北上廣居民的那種尊敬亦或嫉妒,也沒有看東北居民的那種親切亦或喜慶。他們並不認為你是一等公民,又很難把大連和東北聯繫在一起,於是只是幽幽地望著你,彷彿你來自一個更遙遠的地方。

1

在我大概兩三歲的時候(2002年或2003年),我父親出差去了一趟新加坡。那時畢竟還沒有今天這麼便利,出一次國還稱得上新鮮。他回國後,母親問他,新加坡怎麼樣,父親隨口答,沒什麼意思,和大連長得差不多。

我聽到母親跟我複述這段往事,是在去年。聽到這件事,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懷疑。事到如今,誰敢把大連和新加坡並論呢?但是僅僅是一個瞬間後,我回想起了昔日的大連,我立刻就確信了這件事的真實性。

緊隨而來的是一種強烈的抽離感:我恍惚間發現,一座城市竟然可以沒落得這麼迅速。重壓的低雲下,時間和空間好像扭曲過,否則怎麼會有這樣的大起大落。

之前刷知乎看到一句關於大連的話:“你晚到了十五年,已經錯過了這座城。”


大連真的不是山東省的 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2

按理講,一個不到二十歲的人不至於發出懷古傷今之類的喟嘆。巧在事情就發生在這二十年間,我在小時候親身經歷過大連最好的光華,等我開始規劃未來的去向時,光華不再,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已不在場,這座城池只剩下一個還算漂亮的殼子,還有一些可供撿拾的殘渣。

高考報考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幾乎所有最優秀的人都在逃離大連,他們厭惡了這裡並不頂尖的大學,無休止上漲的物價,和令人髮指的低工資。當然,他們未必是親身體會到這些的,很多人實際上是聽從了父母的安排。這並不是說留在大連的人就不優秀——他們很可能只是因為各種原因,逃離失敗了。

這和武漢的境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武漢緊守著比大連24中和育明高中都更有名氣的華師一附中,對於華師一附中的學子來說,清北復交固然好,但武漢本地的學校——理科生嚮往的華中科技大學、文科生嚮往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及所有人都傾慕的武漢大學——也從沒有被剔出報考方向的第一梯隊。這些學校同樣也在大連學子報考的第一梯隊,只是分數線高得令人心悸。武漢尚且如此,更不難想象我們會腆著臉,用性價比極低的高分數,去報考北京、上海。

3

已故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寫下:

“我親眼看到中國戲劇性的變化……你可以去訪問大連、上海、北京、廣東[1]或深圳,它們現在可以與香港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城市媲美。中國人是偉大的建設者和能工巧匠,我弄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壓抑自己這麼久以致損害自己的利益。”[2]

大連在這段話中的位置,讓每一位大連人受寵若驚。不過正如我指出的,在他說這段話時,大連本應被放在這樣的地位。

你一定會懷念那樣一個日子,當那麼多事情發生以前,當一切都陷入骯髒的泥潭以前,每當提到中國最重要的城市,大連必定名列其中。在那些日子裡,高中生還願意考大連的大學,畢業生還有意願回大連工作。


大連真的不是山東省的 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4

大連,最早被稱為大連灣。釋義並不複雜,就是字面義,好大一片海灣。這明顯不符合中國對於地名的命名習慣——稱某京、某州、某安。地名的“沒文化”折射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大連的歷史十分短暫,不同於自古便被納入漢族腹地的地區。遲到籌備北洋水師時,這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才被重視起來。

甲午戰敗,一夜之間,這裡成為日俄的勢力範圍,後來為日本佔領,解放後蘇聯又佔領了數年。屈辱之下,這裡卻也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最早邁進現代化的城市之一——第一處自來水、第一條電報線,無不在此。改革開放後,這裡更是計劃單列市,提起遼寧省,人們只知大連,不知瀋陽。在外地上學時,我糾正別人大連不是省會,也有好多次。

這樣一座年輕城市的衰落,蘊含了一個悖論:同為嚴重衰落的城市,它不像揚州有悠久的歷史。它既沒有今天,也沒有昨天,既不願面對現狀,又不知道向哪裡逃避。除了失落的時間外,它空無一物。它竟然真的找不出究竟哪一段時光算是自己的藏身之所,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拿出來阿Q一下。

5

說不能阿Q也不準確,大連人還是能隱隱地想起,自己曾經發達過。

大家想起了那些年一派欣欣向榮的經濟;想起了曾為中國最大的港口;想起了駕馭著高頭大馬的騎警小姐姐;想起了無數的廣場和陽光沙灘;想起了全國領先的空氣質量,那時我們還不知霧霾為何物;想起了和大連萬達和北京國安的宿怨,那時從沒有人聽說過有一支球隊叫恆大。

我還想起有個區叫高新園區,今天這個名字就像笑話一樣,提起高新產業,全國人民誰也不會想起這裡了。

多想想吧。再過幾年,真的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幾天前,我看到一個懷舊的視頻,老大連的照片在上面輪番出現,背景音樂是改編的趙雷的《成都》。

“陪我在大連的街頭走一走……”

蹩腳而難聽。那首歌屬於成都。可笑的是,如今我們連懷舊都要靠著別人的民謠。

6

我們都走了。年輕人都走了。但偶爾,我們還會輕輕想起大連。

在武漢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我看見朋友圈裡所有高中同學,去北京的、去香港的、去蘇州的……大家不約而同地轉起一篇文章:《大連算是東北的城市嗎?》。那篇文章顯示了大連在東三省中的與眾不同,也許隱含著什麼殘存的優越感。

我知道,大家的確都思念家鄉了。

這種思念,不僅是地理上的思念,還是時間上的思念。

我們思念昨天。


大連真的不是山東省的 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7

沒有人能列出一個名單,準確預測哪座城池在未來會好。然而如果斗膽做一個猜測,卻能肯定大連一定不在這個名單中。精緻、驕傲、脆弱、敏感、自卑和粘液質在這裡混合,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結果是大家歇斯底里地抱住昨天的美好,卻誰也不敢指出明天的出路——確實也未必有這條出路。

如果能做一點什麼,那也最多是,寫下一點文字,留下一點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