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坚持29年,为何魏国入侵时却打开城门选择投降?

用户3708573157


在很多人的眼中,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实打实的昏君,蜀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摊上了刘禅这么个皇帝。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刘禅绝不是一个明君,但它也不是一个蠢才,他是一个心怀仁慈的中庸君主。


为什么刘禅坚持了29年,最后却又选择了投降呢?因为他看得清形势,知道自己必败无疑,因为他心怀仁慈,不忍百姓遭难,所以他选择了投降。为什么他又要苦苦坚持29年呢?为了父皇的厚望,为了不辜负诸葛丞相的牺牲,所以他竭尽全力,苦心经营,让蜀汉挣扎了29年。


刘禅投降,因为他识时务,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有的人称之为勇气,有的人称之为莽撞。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宁愿死也不愿投降,也不愿意迁都南京,留下了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称,但在这背后是无数的百姓被屠杀,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


刘禅没有坚持抵抗,他和崇祯不一样,有的人说他没骨气,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更是被人用来嘲笑刘禅的懦弱。但刘禅的退让,让他的百姓没有遭到惨烈的灭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究竟对不对,没有人可以做出判断,但是所有人都可以选择。


刘禅选择了退让,选择了将刘备为之奋斗一生的江山拱手相让。他当了很多年的皇帝,前十三年,有诸葛丞相辅佐他,后二十九年,只有靠他自己苦苦支撑,或许他已经累了,不想再去和魏国打打杀杀,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子民流血,去当一个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就可以让那些子民过上平稳的生活,这又有何不可呢?虽然,给予他们平稳生活庇护的,不再是蜀汉!

Ps:大家好,我是w芒果布丁w,觉得我的回答还可以的话,大家就顺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我呗!


w芒果布丁w


刘禅是刘备之子,子承父业做了几十年蜀汉之主,历史称为后主,而丞相诸葛孔明帮助执政几十年,后姜维代之,刘备当初侵蜀时,希望能象他的先祖刘邦一样,得垅望蜀,继而统一中原,可惜自已不是刘邦,曹魏不是霸王,再加刘备伐吴失败,至使国力衰败,虽有诸葛亮不懈努力,但与曹魏相比实力悬除太大,诸葛亮六出祁山,实际是虚装声势,到了姜维时,国家更弱,当魏军突破天险,兵临城下,城都已是孤城,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投降,投降了可以保全全城百姓的生命,而主战,只能给百姓带来更大的伤害,有可能有屠城的危险,选择投降是明智。最少保护了老百姓的性命。


安徽巢湖记忆


没办法的事情,要么玉碎,要么苟且偷生。二选择一个。当时也成定局,蜀国回救无缘,只好投降了呗!最主要要主公本身就是一个懦弱的帝王,他兄弟都敢为国牺牲,到刘禅就做不到了。诸葛家的后代也是为国捐躯了,也改不了命运啊!投降后,刘禅可以说笼中鸟,只得唯唯诺诺低调做人,至于后来的乐不思蜀也不过是刘禅保命的方法。你看唐后主李煜写一些怀恋故国的诗句,有什么好下场,最后还留给我们背他的诗,死就死吧!还不安定。


孤143392851


是刘禅“坚持”了29年吗?请问:刘禅在这29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坚持的?


张远宏37772303


刘禅和刘璋投降的原因差不多,面对不可能赢的战争,与其负隅顽抗多造杀戮,不如开城投降体恤百姓。以一人之耻换百姓之安,并没有什么错误


康氏阿生


其实说在历史上投降派与主战派的斗争中投降派一直会占上风,原因很简单,坚守不出的结果很可能是造成一次屠城。而投降可能留住性命。一个人贪生怕死这是本能,无可厚非。所以我觉得坚守不出与国共存亡是一种气节,值得尊敬。投降保命也是一种态度,说不定还能避免臣民涂炭也无可厚非。理性看历史,理性看人物~


请勿泄露他人


人心所向,刘备集团从未得到西蜀当地士族支持


雅谈历史戏说古今


刘禅是个聪明人,基本属于绝顶的那一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