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中,后来有比较出名的人物吗?

用户68839978


“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从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回大权的关键一战。曹叡死后,曹芳继位,曹叡临死前,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后来曹爽架空了司马懿,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大将军的权利。司马懿成了有名无实的太傅。



Δ司马懿

司马懿心中不服,表面还要装傻、装病麻痹曹爽,曹爽果然没有司马懿老谋深算,逐渐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司马懿暗中聚集力量,决定时机成熟时一击即中打败曹爽。

司马懿失去了兵权,没有了调动军队的权利,于是他阴养了3000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意思是说,3000死士没有养在身边,有种说法是汲布替他养着。(这是军事联盟中的情节)。还有说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养的。总之是偷偷摸摸的事。在曹魏,大臣私养士兵是杀头之罪。

司马懿的3000死士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到底是谁阴养呢?



从“散在人间,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这几句话分析,。我认为是黑社会性质的亡命之徒,地方上的人。平常老百姓不会当“死士”。

“散在人间”――显然不是短时间内拼凑起来的。很可能司马师在魏明帝青龙二年左右就开始秘密组建这支影子部队的,那时候“死士”的数量可能没有3000人?

那时司马师也不至于想到要利用这支部队来推翻曹魏政权,其实也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打算建立一支可以依赖的私人武装,在政局变化时有能力自保而已。

实在想不到的是,高平陵政变用上了派场。司马师可是个“玩”兵的老手,他曾是京城警备队的中军,后来曹爽掌权才把他“撸了”。从这点来看,我认为是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



回到本题,3000死士在高平陵政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司马懿调动这只私人武装,这些亡命之徒以一当百,眼中只有主子,没有皇帝和伦理道德,就像后来刺死曹髦的成济一样,主子指到哪杀到哪。那么,后来3000死士中比较出名的有谁呢?

我查了一下资料,由于是偷偷养的私人武装,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会被人授予口实,司马懿怕人骂“非魏之纯臣”故删去了历史记载。

不过通过蜘丝马迹,我认为后来刺杀蜀国丞相费祎的郭循是3000死士中的一员。在那个年代,除了死士不会做这种事。

郭循(?-253年),凉州西平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官至中郎将。在公元253年,蜀汉丞相费祎于汉寿开办岁首大会,郭循乘费祎酒至半酣时,亲手杀死了费祎,自己当场也被蜀兵杀死。假如郭循不是死士,他在蜀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他为什么要冒死杀蜀国丞相呢?

郭循是如何成了蜀国官员呢?

姜维在进攻曹魏西平城时,将魏之中郎将郭循俘获,后来他成了姜维的心腹,姜提拔他为左将军,这可是马超曾经做过的位置。可见姜维对郭循不薄。为什么姜维对一个曹魏降将如此重用呢?

据《姜维传》裴松之记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意思是说姜维喜欢私养亡命之徒,这和司马师做法一样。

郭循投降了蜀国,姜维肯定了解他的情况,姜维也是魏国投降过来的,是被诸葛亮智收过来的。诸葛亮死后,他成了诸葛亮的接班人,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坚持北伐,但是以丞相费祎为首的一班“鸽派”反对北伐,扭转诸葛亮“北伐”的政策,他们意思是发展经济,与民休养生息。这和姜维的“鹰派”做法相悖。丞相和大将军产生了矛盾,姜维私养死士的目的昭然若揭,后来发生了郭循刺杀费祎的事情。



从以上种种迹象说明,郭循肯定作过死士,他的时间节点也符合高平陵政变后的时间点,在魏国能够做死士的并不多。

郭循投降蜀国后,姜维正好需要郭循这样的人才,于是加以提拔重用,让他能够近距离靠近目标一击即中。郭循刺杀费祎最后得利的是姜维,自此以后,姜维九伐中原都没人敢提反对意见,这也是他的一劳永逸的办法。

(大胆假设,积极求证,抛砖引玉,说出你的看法吧!)


秉烛读春秋


中国古代是不会重用死士的。中国有名的四大刺客。还有越国的敢死队,还有军阀的陷阵营等。死士,顾名思义就是亡命之徒,为了获得利益而出卖给军阀,诸侯和权臣的。既然已经出卖,结局就是一个 “死”。

魏晋时代,门阀士族豪强崛起。中国的黑暗时代。不会给寒门仕途机会的。邓艾之死也是如此,更不要说地位卑贱的亡命之徒。


狮王之心


留存下来的史书上并未有司马家三千死士后续的记载,我们没办法去证实。

另外,这批是阴养的死士,估计保密度极高,类似于特工组织,或者他们开始就没有名字,只有代号。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又会以新名字,捏造一个新身份出来做官,那就更加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