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一生雄才大略,为何没有留下后代继承王位?

用户64359795


自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就取得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两年后司马懿去世,作为司马懿长子的司马师继承父亲的地位。

司马师掌权期间,与东吴进行了数场战役,取得新城之战的胜利。司马师战功满身,在魏国朝廷的声望一日高过一日,而曹芳并不甘心做傀儡,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结果被司马师发觉,参与大臣被灭族,张皇后被废,曹芳自己也被废为齐王。

司马师迎立曹髦为帝后,威势更上层楼,却引发了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乱。司马师亲自出马,平定了这场叛乱,但在平乱过程中,司马师遭遇袭营,眼部受伤,最终因此身亡,终年四十八岁。

四十八岁的司马师并非没有后代,他只是没有儿子,他和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生了五个女儿,但和第二任妻子吴氏、第三任妻子羊徽瑜以及众多侍妾都没有生下孩子。估计司马师自己也担心死后没人继承,所以把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为自己的儿子。

司马攸出生于248年,司马师则去世于255年,这一年司马攸才8岁,自然不可能继承司马师的权势,毕竟此时司马家只是权臣,还不是皇室,幼主继任分分钟就给人灭了。所以继承司马师权位的是司马昭,司马昭也是老手,迅速稳定住了局势,这才有后来的司马家篡位,不然一家人都得在黄泉路上碰头。

司马师的权位由司马昭继承,但他的嗣子司马攸也不能什么都没有啊,所以司马攸就袭封舞阳侯(司马师并没有王位),后来被哥哥司马炎封为齐王。

司马攸的能力很出众,也曾一度是司马昭中意的继承人,不过司马昭最终还是决定将晋王之位传给长子司马炎,由司马炎来完成改朝换代的事业。

皇家无情,司马昭也经常忧虑司马攸的未来,在临终前,司马昭“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安)、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告诫司马炎不要兄弟相残。

或许是父亲的话起了作用,在司马炎在位前中期,他对司马攸还可以,司马攸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而且颇有建树。这也导致在司马攸在位后期,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

司马盐怎么会坐视皇位易手兄弟,很快,司马攸就在荀勖等人的“谗言”下被排挤出朝,司马攸忧愤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得亏司马攸死得早,不然看到后来的八王之乱,又不知作何感想,甚至以他的声望,也有可能坐上了那个位子观光一番。


平沙趣说历史


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师命中无子,怎么都生不下继承家业的儿子。为了延续司马家族的权势,他只能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司马师有三任妻子,分别为夏侯徽、吴夫人和羊徽瑜。从婚姻生活上来看,司马师是个渣男无误。

夏侯徽是曹魏宗室大将夏侯尚的女儿。司马师和她结婚的时间大概在魏国建立之初,当时夏侯尚官居征南将军、荆州牧,深得曹丕的信赖。司马懿选择和夏侯尚结亲,自然是为了家族兴旺而做出的政治联姻。

夏侯徽聪明贤惠,经常给司马师出主意,所以两人的感情最初还是不错的,夏侯徽为他生下了五个女儿,可惜的没有生下儿子。但随着司马懿权势的增大,夏侯徽意识到司马家族并非曹魏忠臣,而司马师也忌惮夏侯徽的宗亲身份,于是对渐渐她疏远起来。

234年,也就是司马懿熬死诸葛亮的那一年,司马师毒杀了原配夏侯徽,年仅24岁。司马师敢这么做无非是因为夏侯尚已经去世,而夏侯徽的亲哥哥夏侯玄不受曹叡喜欢,所以就敢欺负人家一个弱女子。但他就不考虑自己五个女儿的感受么?

司马师在毒杀夏侯徽不久,就聘娶了吴质的女儿为妻。吴质,曹魏重臣,官居镇北将军、督河北军事,也是有实权的人物。但司马师迎娶吴夫人没多久就把她休了,原因是他看上了另一个美女,也就是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羊徽瑜。

羊徽瑜的父亲是上党太守,母亲是蔡文姬的亲姐妹,哥哥羊发督淮北军事,弟弟则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羊祜。从家族上看,羊徽瑜和司马师也能算门当户对,当然更重要的是羊徽瑜长得漂亮,所以司马师才敢抛弃刚娶回来没多久的吴夫人。

司马师和羊徽瑜非常恩爱,但就是生不下后代。后来司马师眼部长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肉瘤,最终因此而亡。而因没有生下儿子,司马师只能把位子交给了弟弟司马昭,这也许是司马师做事太渣败光了人品,上天对他的惩罚吧。


石头说历史


司马师和夏侯徽结婚后,先后共生了五个女儿,在他快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没有儿子。所以他只好从弟弟司马昭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叫司马攸。至于为什么要过继自己弟弟的儿子?显然是为了自己死后,能够有一个人继承自己的政治遗产。

假如司马师多活个十来年,司马师死之后,承司马师政治遗产的人肯定是司马攸,而不是司马昭。但问题是,司马师死得太早,他死的时候,司马攸才七八岁,以司马攸这种年龄,与他的母亲合在一起,那就是典型的孤儿寡母。

在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情况下,一个八岁的儿童成为司马家族的掌门人,肯定会使司马家族实力受到限制和重创。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面对自己强势的叔叔,自然只有把司马师的政治遗产交出去。甚至而言,司马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也都是希望司马昭能够继承司马师的权力,这样也更符合司马家族的整体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昭自然就成了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但司马昭自己也知道,他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公然从自己哥哥司马师家里抢东西。如果这种兄终弟的继承原则可以成立,那司马昭死后,他的弟弟岂非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继承他的政权,到时司马昭的儿子,岂非也只有像司马攸一样靠边站。

所以,司马昭在成为晋王后,一再强调天下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仅仅是代替他们家占据。并且还常常指着自己的座位说:“这是桃符(司马攸的小名)的座位!”司马昭的这种表演,明显不是真的要把权力还给司马攸,只不过是为了让父死子继的原则变得更神圣。

虽然从血缘上来说,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但从法理上来说,司马攸已经过继给司马师,那就是司马师的儿子。换句话说,如果司马攸当皇帝,那司马师的家族毫无疑问将坐在帝国的最前排位置,司马昭家族即便是他的亲身父亲和母亲,也得靠旁边坐。 所以到最后,司马昭还是把晋王之位传给了司马炎。


我是赵帅锅


司马师共有五女,皆为夏侯徽所生,但是没有儿子,为什么的答案就是他们夫妻俩没有生出儿子,司马师也没有和继妻吴氏、羊氏或者妾侍生出儿子,就酱简单。

但是在宗法意义上司马师是有儿子的,那就是齐献王司马攸。

司马攸(248-283)是晋文帝司马昭与文明皇后王元姬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因伯父司马师无子司马攸被过继给了他。

正元二年(255),司马师去世,当时司马攸年未满10岁,在葬礼上非常悲伤,感动左右的人,受到称赞。之后袭封舞阳侯。之后,司马攸侍奉嗣母羊徽瑜,以孝而闻名天下。

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去世,司马攸在居丧期间悲伤过度,不愿饮食,在生母王元姬亲自前往劝慰以及部下劝谏下方才恢复进食。

西晋建立后,司马攸被封齐王,总统军事,深得人心。

(司马攸书法)

然而坏就坏在这个深得人心,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攸的亲哥哥,但司马昭在临终前曾经以西汉淮南厉王刘长与汉文帝以及曹魏陈思王曹植与曹丕的往事劝司马炎和司马攸二人要和平共处,王元姬也告诫过司马炎善待弟弟。知子莫若父母,兄弟之间隐藏的嫌隙,虽然再三告诫,最终还是会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

司马攸有贤名、得人心,而相比之下,司马炎后来确立的太子司马衷则是众所周知的白痴,朝廷之中果然暗流涌动,司马炎对司马攸的忌惮也日甚一日。

太康三年(282)十二月甲申,司马炎下诏,让齐王司马攸回封国。

司马攸忧愤成病,但前来诊视的御医们“研究后一致决定”齐王无病,司马攸的唯一选择就是就封,但未及上道就吐血而亡,时年35岁。

司马攸的忧愤而死,司马炎和朝野众人都十分悲伤,司马炎宠臣冯紞此时却说:

齐王名过于实,今得自终,此乃大晋之福。陛下何乃过哀!(齐王名过其实,今天患病而死,是晋朝的福气。陛下何必过于伤心!)

史称:帝收泪而止。

好吗,司马炎连装都不装了。

权力面前,亲兄弟本也会有煮豆燃萁的撕逼,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身份,在制度设计层面上更加剧了这一点,这不能不说是司马昭思虑不周的地方。


谈古论金


司马师并非没留下后代,只不过没留下儿子,这确实有点不正常。或许这是天意,毕竟杀妻之人,与禽兽无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让其断后。


司马师是司马懿长子,以沉着冷静著称,在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中军是政变的主力)。司马懿死后,独揽大权,整顿朝纲,击溃诸葛恪,废曹芳,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确实可以称为雄才大略。

可惜由于在平文钦之乱时,受到惊吓,加上眼睛原来就有伤,最终病死,年仅四十八岁。

他一生中有三位妻子,其中第一位妻子是大将军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徽很有才智,经常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司马师对夏侯徽很是喜爱。夏侯徽为司马师生下了5个孩子,但都是女儿,可能这是命吧。本来只要不放弃,还是有生男丁的机会的,毕竟都还年轻。


可惜由于司马师知道夏侯徽睿智,并发觉了司马家要起事,怕她对司马家不利,于是将其忍痛杀害。夏侯徽死的时候才24岁左右,本来如果没出这档子事,两人再努力一下,生下男丁不是梦,毕竟24岁就都生五个了。

夏侯徽死后,他娶了曹魏重臣吴质的女儿吴氏为妻。也不知道是不是吴氏不能生育的原因,没过多久,他最终将吴氏休了。

休了吴氏后,他娶了名将羊祜的姐姐羊徽瑜为妻,但与羊徽瑜也一直无后,直到48岁病逝。

他在与羊徽瑜也无后代后,估计知道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生不出孩子了,就把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过来给自己当儿子。

司马师死时,司马攸才10岁,肯定掌握不了大权的,还不如把权交给自己弟弟司马昭,反正儿子司马攸也是他的亲生儿子。可能司马懿教的好,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关系也素来不错,司马师把大权交给弟弟,也没啥难受的,估计郁闷就郁闷在没儿子吧,毕竟在古代生儿子是大事。


夏目历史君


司马师一生雄才大略?我真不敢苟同,雄才大略的人能做出当街跟皇帝开打,还把皇帝给一枪刺死了这种不顾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蠢事!就拿朱元璋来说,人家弄死小明王那也是全面掌权,先供起来,然后制造意外。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再看司马老兄,他与莽夫有何区别,他没有后代是一件无比明智的事,不然西晋、东晋王朝干的那些蠢事肯定会算在他头上。你知道西晋王朝在思想统治上的一大痛处是什么吗?是没法将忠君思想自圆其说,从而导致意识形态认识混乱,也间接造成了世家快速崛起,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无比沉痛的灾难。这一切要从司马懿身上算起。


三多学历史


司马师能确定的子女,只有五个女儿,自己生不出儿子没办法。司马师后来自己也认命了,过继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可惜司马师突然死掉,司马攸年纪太小无法继位,只能传给司马昭。

司马师有记载的子女,只有原配妻子夏侯徽所生的五个女儿。司马师有可能还有别的女儿,但没有记载。夏侯徽年仅23岁就去世了,当时的司马师只有26岁。

司马师估计在30多岁时确定了自己已经完全没有生育能力,肯定没机会生育儿子,就过继了司马昭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攸为子。正常情况下,司马师去世后,就会由司马师宗法上的儿子司马攸继承位置。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之乱时,遭遇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原本有眼病,惊吓之下,眼珠被震出眼眶。不久后,司马师就发病身亡。

(司马师)

司马师死的时候,年龄不算大,只有47岁,司马师本人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这么快死掉。当时司马家还没有篡位,只是以权臣的身份掌握实际权力。司马攸只有7岁,肯定无法去继承司马师的位置稳定局势。无奈之下,司马师只能让最年长的弟弟司马昭继承自己的位置。

对于司马昭来说,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之喜。在哥哥司马师意外突然去世前,司马昭可能完全没有想过会有机会继承哥哥的位置。

司马昭过继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原本是司马师当然的继承人,这个身份在成年后给西晋初年的政局带来很大变数。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正式篡位建立西晋,当时有相当多的人主张司马炎将司马攸作为继承人,司马炎当然肯定想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种矛盾带来了相当多的政治风波。


仁勇校尉


司马师只有五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但有过继之子,是弟弟司马昭的第二子。据《晋书》记载是:“景帝(司马师)无子,命(司马)攸为嗣。”

至于继承王位,王位的继承者归到了司马昭、司马炎一系。不过作为司马师名义上的孩子,司马攸还曾经有继承晋王位的可能:

初,攸特为文帝(司马昭)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晋书》)

也就是说,司马昭非常喜欢司马攸,不仅因其个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也与其是司马师的过继子有关,屡有传位于他的意思。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司马昭一时的想法而已,后来的太子(世子)是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

【叶雄所绘的司马炎】

在司马昭决定把晋王之位给司马炎后,也常常为司马攸这个“潜在威胁”(对司马炎而言)的未来感到担忧,在临终时,司马昭“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安)、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司马昭始终放心不下自己这个儿子,他不愿意看到兄弟残杀的结局在之后出现,于是在还清醒时,以前朝的例子告诫司马炎,希望他能善待弟弟。而对此有深刻认识的不仅有司马昭,还有司马昭的妻子,也就是司马炎、司马攸的生母王元姬(武帝初年被尊为太后,谥号文明)。史料记述:

及太后(王元姬)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王元姬在268年就逝世了,她临终前,同样对次子的命运感到忧愁,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流泪劝长子司马炎:“桃符(司马攸小名)性子急,而你这个做兄长的又爱护弟弟,我如果死了,担心你一定不能容他。所以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千万不要忘了我说的话。”

【游戏《三国志12》中的司马攸】


父母都深知司马炎难容贤名远扬的弟弟,但却终究改变不了结局。早在西晋建立之初,司马攸便“总统军事,抚宁内外,(人)莫不景附焉”,他参与朝廷重要事务十余年,其实整个的定位就是周公之流。

但周公辅政时尚且有流言难避,更何况是司马攸头上还有个大权在握的多疑兄长。司马炎的子嗣质量不佳,史称“诸子并弱,而太子(司马衷)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司马)攸”,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攸仍是一副以天下为己任、排除奸佞的姿态,自然就被司马炎调出了朝廷,遣回了封国。

前面也说了,司马攸性急,这一气之下便患病了,又请求为亲守陵不得。御医们也都合伙骗说没病,司马炎看到弟弟告辞时仍仪态从容,也就信了。没料到,刚出宫门数日,便吐血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影响恶劣,直到东晋时期,仍是一个时人讨论的热点话题

。比如东晋名将桓温就曾与众人一起议论过“晋武帝出齐王(司马攸)之与立惠帝(司马衷)”,这两件事,那件后果更加严重。大家大都认为是立了痴愚的惠帝,只有桓温说:“并非如此,让儿子承袭父业,弟弟治理国家,这有何不可!”当然,不论何种想法,都只是空谈,毕竟结局早已注定。


浔阳咸鱼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取得了控制魏国朝廷的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作为长子的司马师继承父亲的地位。“以抚军大将军辅政。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司马师任内,对外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对内并指挥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乱。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废了魏主曹芳,这一年是公元254年。起因之一是曹芳打算夺回权力,废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结果事情败露,参与者被族诛。根据与郭太后的讨论,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没想到一年之后,即255年,司马师死了。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谥曰忠武。」

司马师的老婆是夏侯尚的女儿,开始两个人很好,生了五个女儿,可以没儿子。后来司马家有了不臣之心,作为夏侯家的女儿,双方分歧越来越大,互相猜忌。24岁时,喝毒酒自杀了。

之后司马师又先后娶了镇北将军濮阳吴质的女儿、上党太守羊衟的女儿羊徽瑜,但都没有生孩子。其他姬妾也没有生儿子的记录。

所以如题,生不出来儿子,也没办法呀!只能由弟弟司马昭继承家族事业。后来司马师也被多次追尊。


「晋国既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是过继给司马师的,后来封齐王。受到排挤,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谥号献王。


几苇渡


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和夏侯徽生了五个女儿,但是司马师有嗣子,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过来的,而司马师死之后,司马攸就袭了舞阳侯,后来被封齐王,换句话说,司马攸做为司马师的后代继承了王位,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也是嗣子。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攸改封为安昌县侯,迁卫将军。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攸十分的悲痛,几天不进食,不喝水,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就命令他进食。

这一年,司马炎继位,魏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司马攸被封为齐王。

司马炎下令说分封的各诸侯王都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封国的官员,司马攸几次上书表示反对,司马炎都不听。司马攸也是一直在洛阳,没到封国去,司马攸对他封国的百姓十分的好,所以封国的百姓对司马攸也十分的拥护。

司马攸先后任骠骑将军,镇军大将军,后又任太子太傅。

咸宁元年,公元275年,司马攸与何曾,羊祜,裴秀,贾充等人配享朝庙,享受祭祀。

刘渊年轻的时候,司马攸就对其有所警觉,建议司马炎除掉刘渊,否则会有后患,王浑认为,大晋不能因为怀疑就将刘渊杀死,这样就显然没有气度,司马炎认为王浑说得对。

司马昭和王元姬在临死之前都希望司马炎与司马攸能够和平共处,他们很担心司马炎容不下司马攸。

后来,司马炎身体越来越不好,朝中很多人认为司马炎应该传位给司马攸。但是也有许多人表示反对,所以在公元282年,司马炎命司马攸为大司马回到齐国去,司马攸不想回去,心里生气,就生病了。

司马炎派御医去看司马攸,这些御医回来告诉司马炎说司马攸根本没病,就这样,司马攸在病情越来越重的情况,被催促起程回到封国,司马炎即使病重,还是注意穿衣与举动,这样一下,司马炎更认为他没病,不久之后,司马攸就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六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