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攻日本失败不是由于神风,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动了手脚

谁都知道,十三世纪,是忽必烈的蒙古大军驰骋世界的时代,蒙古铁骑蹂躏了半个地球,所向披靡。但是,就是这样一只战无不胜的军队,却两次战败于日本,让人惊奇不已。

忽必烈攻日本失败不是由于神风,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动了手脚


1268年,忽必烈令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本,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日本当时是幕府执权北条时宗当权,他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并命令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

忽必烈攻日本失败不是由于神风,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动了手脚


后来,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到日本朝廷拒见。到了1274年,忽必烈发动了征日战争,他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

1274年1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岛。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守护少贰经资指挥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由元世祖授命组成的征日元军,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蒙军不但在战斗力,还有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据日蒙古型皮铠本史书记载: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既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大宰府水城。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

忽必烈攻日本失败不是由于神风,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动了手脚


谁知道,当天夜里,意外出现了台风,刮翻了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只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到了1279年,忽必烈灭掉南宋,南宋君臣自杀殉国,元朝军队在1281年春天,又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进攻。这次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队就有十余万人。还有朝鲜派出的军队。

但是,战争经过仍然不如人意,先是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朝鲜盟军先行进发,在日本的对马岛和日本军队交锋中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军队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后,元军回到船上,正当元军准备再次攻击日军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突然刮来,忽必烈的船只摧毁大半,忽必烈只能失败撤退。

忽必烈攻日本失败不是由于神风,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动了手脚


对于忽必烈的两次进攻日本失败,目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忽必烈的船只在海上遭遇到了强烈的台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在这个背景下,日本人把台风称为“神风”,后来,在二战期间,还成立了“神风敢死队”,自杀式袭击美国军舰。

其实,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元军使用的渡海船只不对。

当时,元军使用的是在中国内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内河航行的平底船在长江、黄河航行安全系数高,但是,到了大海里,就不行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时,元朝蒙古统治者根本不懂造船技术,造船是靠原来南方沿海的南宋的工匠们,由于元朝刚刚灭亡南宋,并且在中国进行残酷压迫,实行等级制度,南人被排在了最末一等,导致南宋的工匠们对于元军没有好感,巴不得元军失败,于是,南宋的造船工匠们,就动了手脚,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又一无所知,所以吃了大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