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攻日本失敗不是由於神風,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動了手腳

誰都知道,十三世紀,是忽必烈的蒙古大軍馳騁世界的時代,蒙古鐵騎蹂躪了半個地球,所向披靡。但是,就是這樣一隻戰無不勝的軍隊,卻兩次戰敗於日本,讓人驚奇不已。

忽必烈攻日本失敗不是由於神風,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動了手腳


1268年,忽必烈令高麗使者攜國書赴日本,書中要求日本效法高麗來朝通好,否則將至用兵。日本當時是幕府執權北條時宗當權,他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並命令加強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備。

忽必烈攻日本失敗不是由於神風,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動了手腳


後來,忽必烈又兩派使者,均遭到日本朝廷拒見。到了1274年,忽必烈發動了徵日戰爭,他任命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000人、水手6700人.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

1274年10月5日至14日相繼襲擊對馬、壹岐島。16日逼近肥前沿海諸島,使幾百名日本武士喪生。19日,元軍兵船駛進博多灣,翌日登陸。守護少貳經資指揮英勇戰鬥,但在元軍步兵集閉戰法和火藥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軍處於不利地位。由元世祖授命組成的徵日元軍,是由蒙、漢、高麗三族軍隊組成的聯軍。蒙軍不但在戰鬥力,還有戰術方面都遠遠高於日本。據日蒙古型皮鎧本史書記載:擊鼓鳴鑼,殺聲震天。日軍戰馬驚恐不安,跳躍打轉,當武士撥轉馬頭衝向敵人的時候,已經被敵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塗有毒液,射上既中毒。敵數百人箭射如雨,長柄矛可刺進鎧甲縫隙。元軍排列成隊,有逼近者,中間分開,兩端合圍,予以消滅。元軍甲輕、善騎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於進退。大將據高處指揮,進退擊鼓,按鼓聲行動。在後退時,鐵炮中裝鐵彈,隨著火焰噴出,四面烈火,煙氣瀰漫;其聲淒厲,心碎肝裂,目眩耳聾,不辯東西,被擊斃者極多。激戰至暮,日軍撤至大宰府水城。劉復亨受箭傷,元軍撤至船上。

忽必烈攻日本失敗不是由於神風,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動了手腳


誰知道,當天夜裡,意外出現了颱風,刮翻了元軍200多艘兵船,忻都只能連夜乘剩餘船隻撤退回國。

到了1279年,忽必烈滅掉南宋,南宋君臣自殺殉國,元朝軍隊在1281年春天,又發動了對日本的第二次進攻。這次規模大於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領的江南軍隊就有十餘萬人。還有朝鮮派出的軍隊。

但是,戰爭經過仍然不如人意,先是元軍艦隊因供應和人員登載問題而推遲了起航。朝鮮盟軍先行進發,在日本的對馬島和日本軍隊交鋒中慘遭失敗而返。同年夏,元軍聯合高麗軍隊奪取了壹岐島,向九州進發,並在不同地點登陸。在經歷一些獨立的小戰鬥後,元軍回到船上,正當元軍準備再次攻擊日軍時,一場持續兩天的颱風突然刮來,忽必烈的船隻摧毀大半,忽必烈只能失敗撤退。

忽必烈攻日本失敗不是由於神風,而是南宋工匠在船上動了手腳


對於忽必烈的兩次進攻日本失敗,目前最流行的說法就是忽必烈的船隻在海上遭遇到了強烈的颱風,襲擊了元軍艦隊並摧毀了大部分的船隻。在這個背景下,日本人把颱風稱為“神風”,後來,在二戰期間,還成立了“神風敢死隊”,自殺式襲擊美國軍艦。

其實,元軍艦隊之所以被颱風摧毀,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元軍使用的渡海船隻不對。

當時,元軍使用的是在中國內河航行的平底船,採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水密隔艙設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內河航行的平底船在長江、黃河航行安全係數高,但是,到了大海里,就不行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時,元朝蒙古統治者根本不懂造船技術,造船是靠原來南方沿海的南宋的工匠們,由於元朝剛剛滅亡南宋,並且在中國進行殘酷壓迫,實行等級制度,南人被排在了最末一等,導致南宋的工匠們對於元軍沒有好感,巴不得元軍失敗,於是,南宋的造船工匠們,就動了手腳,故意使用錯誤的船型,而蒙古人對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又一無所知,所以吃了大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