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覺王朗說的好有道理,怎麼辦?

時蜂lelm9585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戰:諸葛亮罵死王朗。這一段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經76歲之高齡,與曹真等人於祁山迎戰諸葛亮。王朗在陣前欲勸降諸葛亮,不料反被諸葛亮的言詞所駁倒,他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不過居士我看了他們舌戰的原文後,深深的感覺:王朗說的還挺有道理的!相信很多網友與我有一樣的感覺吧。下面居士我為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王朗說的有道理,已經為什麼他會被諸葛亮罵死。

王朗提出的第一個論點是:天下自桓靈二帝以來,群雄割據,盜賊蜂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而曹操(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是天命所歸。

王朗這麼說,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經過黃巾起義、董卓專權等一系列事件後,東漢已經算是滅亡了。漢獻帝有名無實,既沒有兵馬,又沒有地盤,只能帶著一幫同樣有名無實的官員大臣東躲西藏,最後在洛陽討生活,日子過得很苦逼。而曹操作為一方諸侯,他的兵馬、地盤全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來的,並不是從漢獻帝那裡奪過來的。曹操雖然是權臣,但他與之前的王莽、之後的司馬懿不一樣,曹操跟漢獻帝的關係更像是合夥開公司:曹操出錢,漢獻帝出招牌,雖然公司名義上的董事長是漢獻帝,但公司裡的資產全是曹操的。就算沒有曹操,漢獻帝也沒有權力,說不定哪天餓死了都沒人管。

王朗提出的第二個論點是:曹魏代替劉漢乃是禪讓,並非篡位,所謂“應天合人,法堯禪舜”。

王朗的這個說法,也難以反駁。因為曹魏代漢之事,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從程序上看確實是沒問題的,是漢獻帝主動禪讓。就算諸葛亮有不同意見,可漢獻帝還活著呢,漢獻帝都沒說什麼,哪裡輪得到諸葛亮著急呢?

所以,王朗的話看上去確實很有道理,較難反駁。如果諸葛亮就此跟王朗展開辯論,必然夾纏不清,很可能導致士氣低落。所以諸葛亮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直接對王朗展開攻擊。

諸葛亮一上來就點明瞭王朗的弱點:“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漢臣,所以有些話別人能說,但王朗不能說。

接下來諸葛亮指出,為什麼漢朝最後衰敗了呢?就是因為“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你王朗這樣的漢臣就是朽木、禽獸,狼心狗行,奴顏婢膝,就是你們這幫人不幹人事,才讓社稷傾覆,生靈塗炭。

正如諸葛亮接下來說的,王朗身為漢臣,“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怎麼能得意洋洋的說出曹魏代漢乃是“應天合人,法堯禪舜”呢?這一下擊中了王朗的軟肋,可謂精準打擊,斬首行動。

然後諸葛亮開始用惡毒的語言對王朗進行人身攻擊,說“他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說他“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說他是“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一下一下都戳在王朗心裡,所以罵得他死在馬下。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會感覺王朗試圖與諸葛亮論說道理,而諸葛亮卻直接辱罵王朗,一點風度也沒有。但是要知道,這可不是辯論比賽,而是另一場戰鬥——宣傳戰。既然是戰鬥,所謂“兵者,詭道也”,就需要出奇制勝,虛虛實實。王朗的言論,就好像擺開戰陣,想要正面決戰,而諸葛亮卻是直接派出刺客刺殺地方主將王朗。你可以說諸葛亮的行為不夠光明正大,但確實有效,一擊制勝。

而且王朗的身上確實有汙點。當時的人們講究忠義,你王朗身為漢臣,就理應為漢室盡忠,不能改換門庭投到曹魏麾下,更不能替曹魏來勸諸葛亮投降,畢竟諸葛亮代表的是蜀漢,而蜀漢以漢室正統自居,打出了興復漢室的旗號。所以王朗說這話理不直氣不壯,被諸葛亮抓住了弱點。哪怕是曹丕來了,也無話可說,因為曹丕也不能否定忠義。

王朗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換個人來說可能就沒問題了。比如曹真,他沒做過漢室的官,一直跟著曹操打天下,只需對曹魏政權忠義,無需對漢室效忠,這叫各為其主。但是王朗做過漢室的官,身為漢臣,卻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得意洋洋地想要勸降諸葛亮,最終只能是自取其辱。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讀文史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三國演義》中一段著名的戲碼。

我們先看看兩人罵戰的具體內容

王朗: “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正是。”

這是正常地打招呼。

王朗: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亮:“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朗: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這裡也算正常的對質,辯論,算不上“罵”。

接下來的就是高潮部分了。

王朗: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我個人認為,王朗此言的某些部分的確有些道理。自從黃巾起義以來,東漢政府名存實亡,軍閥割據一方混戰不已,給國家、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

就像曹操的《蒿里行》說的那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面對這種異常悽慘混亂的景象,曹操能夠逐漸統一北方,重視農業生產,使北方經濟恢復發展,百姓逐漸安居樂業,這份功勞是不可抹殺的。曹氏替代東漢是大勢所趨,王朗在這裡用“天命所歸”言之也不無道理,畢竟古人信奉天道天命之類的說法。

至於後部分勸降諸葛亮的話,也是有理有據,最起碼也是中規中矩的說辭。

諸葛亮:“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諸葛亮說王朗之言是“粗鄙之語”,也算不上罵,有時候辯論就是要貶低對方,語出驚人的。

諸葛亮下面的話在語言上算得上是罵。

“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

他直接否定,曹魏政權是“天命所歸”的言辭。把曹操和董卓一類的作比,至此朝廷中都是“朽木”、“禽獸”、“狼心狗肺之輩”、“奴顏婢膝之徒”。

實話實說,諸葛亮這裡說的有些過了,不過東漢中後期以來,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他們把持朝政,任用親信,誅殺異己,導致政權腐敗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是不可辯爭的事實。

東漢後期,京師就流傳著一句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由此可見,在朝廷的官員的確沒有多少是好貨色的,諸葛亮這裡說的“朽木”、“禽獸”、“狼心狗肺之輩”、“奴顏婢膝之徒”並非沒有道理。

這時諸葛亮的罵只算是熱身。

接下來,諸葛亮將矛頭指向了王朗,開始“罵”他了。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這裡諸葛亮利用王朗在漢朝是以“孝廉”走上仕途的特點對他進行攻擊。漢代以孝道治天下,那時候沒有科舉考試,也並非一味的世襲,一般百姓走上仕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舉孝廉。孝與廉都是人的一種品質,是受世人讚譽的。

漢朝因孝廉起用王朗,王朗應該忠君為國,然而他背棄漢室投靠曹魏,成為曹魏篡漢的“同謀”,這的確是他的一個汙點。

所以面對諸葛亮的這番估計,王朗氣急。

王朗: 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諸葛亮以話逼人,根本不給王朗還口機會。而且這時候諸葛亮對王朗的攻擊開始升級了。

“無恥老賊”、“諂諛之臣”、“皓首匹夫”、“蒼髯老賊”這些詞彙是真正的罵人之詞了,算是人身攻擊了。

王朗: 我、我、我……
諸葛亮: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最後更是說王朗是“斷脊之犬”,說他是失去脊樑只知道卑膝奴顏。

臨了,還有一句後世被玩壞了的表情包名言“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 你、你……啊……

至此,王朗被活活氣死。

諸葛亮罵王朗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橋段,正史中的王朗可是正常壽終正寢的。

羅貫中在這裡虛構這個判斷,很明顯是為蜀漢正統做辯護的,為諸葛亮出師北伐中原做辯護的。

後人會覺得王朗那段話說的很有道理,主要是受後來發生的事實影響。三國最終一統,而統一的是晉,晉正式在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

可以說曹操曹丕父子為最終天下的統一打下了極好的基礎,當我們帶著這種已經形成的歷史事實看待某一問題是自然而然地有先入為主的認知。

我是微史春秋,學識有限難免不足,歡迎各位交流探討。


微史春秋


這世間有兩種事物:其一叫政治正確;其二叫具體執行。

比如說共同富裕,這是政治正確,大家要說,要宣揚;但是到具體執行上,就必須先富帶後富,你不能說一部分人掙了錢平分給大夥,那是大鍋飯,行不通的。



下面說題目相關的。

諸葛亮和王朗的撕逼我就不摘抄了,針對題主為什麼覺得王朗說的好有道理來給大夥分析分析。

第一點:

王朗的一大段話說的很實在,上來就是神器更易,什麼意思呢?就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這個政治正確嗎?在當時是不正確的。畢竟漢高祖劉邦說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這個必須姓劉的當皇帝是當時的政治正確。諸葛亮的反駁中就堅持這個政治正確了。

但是,你再政治正確有啥用,沒兵沒將你憑啥當皇帝。這就是政治正確和具體執行上的差別。



第二點:

王司徒一大段話的中心思想就是老曹不容易啊,當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軍閥四起,生民塗炭。老曹是嘔心瀝血,披堅執銳才一統魏國,給老百姓粗安的生活條件。所以老曹有資格當皇帝。

這就又返回前面第一點了,政治正確是姓劉的才行,那你能讓老曹把位置讓給皇叔嗎?顯然不能。除非皇叔能幹趴老曹。所以這又是政治正確與具體執行的分別。

第三:

王司徒說我魏國國力遠強於你蜀國,現在你孔明若是投降,那大家別打了,老百姓也少受罪嘛!而且我能給你大官做哦!

這是不是事實,顯然是的,王司徒代表的魏國最終還是滅了蜀國,其軍事實力遠在蜀國之上。而諸葛亮的反駁是啥呢?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

說真的,如果真是一個姓劉的智障上去,你諸葛亮也輔佐嗎?這種不加挑選的認定血脈的行為不是愚忠到家是啥!何況你諸葛亮這麼忠孝傳家,你應該維護周朝去啊!

所以說,題主你認為王朗說的有道理是沒問題的。因為王朗說的也是實在話,真話,只是這話不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太露骨了而已。

就如同我們現在一樣,大道理誰都要講,可是你內心認同的可就不一定了。




看到有的答主類比抗日戰爭,我想問下,你知道民族主義發源於什麼時候嗎?

古代士人多離開母國投奔他國效力,按你那種提前了兩千年的民族主義來說,這幫士人都是奸臣啊!


王斌兔斯基


辯論也就造勢,有沒有道理還得看誰的拳頭硬。

君不見當年駱賓王《討武曌檄》那叫一個義憤填膺,講得那叫一個義正辭嚴,罵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到了武則天這裡,武則天聽到什麼“狐媚偏能惑主。”聽著聽著就笑了:“你就不能來點新鮮的,駱賓王也是個拾人牙慧的主。”辯解都懶得辯解。

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她說:“哎呀,丞相這麼好的人才,你咋就沒讓他來我這上班呢。”

全是談笑之詞。

因為她揮手之間就把對方滅掉了。

這是中國歷史的邏輯,也是世界歷史的邏輯,更是現實世界的邏輯。

拳頭硬說了算。

說回三國戰場。

王朗為什麼會來罵陣?

是因為諸葛亮連下三城,一出祁山,還有姜維也是這時候收的。

曹魏於是就派曹真和王朗前來迎戰。

這時候蜀軍士氣大盛,魏軍卻大有餒氣。

王朗身為軍師原想在陣前發表一番演講,鼓舞士氣。

他的武器其實就是一個“天”。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他的這個天,一是指你們漢朝不行了,這是你們的天命完了。二是我們曹魏順應歷史規律,登上皇位。證據就是我們武皇帝(追認的)曹操多厲害掃清六合,天命所歸。二是我們文皇帝曹丕是禪讓得來的天下。

這就是睜著倆眼說瞎話了。

你們掃清六合?哎呀,那劉備為啥還在四川?那孫權為啥還在江南?

哪兒掃清了?你們要掃清了,就不用你在這裡嗶嗶嗶嗶了。

再說禪讓,你還好意思說?那是拿著刀子逼著禪讓的,別人不知道,你他媽能不知道?揣著明白裝糊塗。

當了婊子也就算了,立了牌坊也就算了。

你還恬不知恥在這吹。

再說了,誰說漢朝氣數盡了,四川還有個大漢皇帝的至親中山靖王之後在為漢朝奮鬥著。

所以天這玩意琢磨不定,如果你真的掃平天下了,拿著槍對著別人說:“你看我是上應天命。”

對方肯定會跪下來喊:“1313113(用英語讀)”

當然也有個別人不跪下來,開槍就是了。

這就是歷史的真正遊戲,也是現在的真正遊戲(見敘利亞)。

王朗的錯誤就是你處在弱勢的位置上你說強勢的話。

諸葛亮當然有話講了。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致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你說天意滅漢,我們老大是誰?

你說你們曹魏是天意,我說我家劉大哥才是天意。

因為我們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

漢朝為什麼遭到厄運?那是因為有亂臣賊子。

你們家就是亂臣賊子的一部分(三國演義上人人都會說“操雖託名漢相,實乃漢賊)。

你們家曹操本來就是我們漢朝的人,給我們家打工,拿著我們的工資,吃著我們的飯,最後砸了我們的鍋,你居然說這是天意?

你王朗本來是漢朝的人,拿過我們漢家工資的人,現在背叛了漢朝,卻他媽拿老天爺為你背書,你無恥不無恥。

其實王朗也罷,孔明也罷,都是當時的精英階層,既然都是精英階層,你為啥揣著明白裝糊塗,大家誰也沒把那個”天“當回事,大家都知道誰的拳頭硬,誰最後才給天當兒子——天子。

倆人都劍拔弩張了,掄圓了胳膊準備開打了。

王朗你不想著怎麼排兵佈陣,使出什麼計謀打敗對方。

居然站起來要講道理,這不是搞笑嗎?




錦翼


瀉藥!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分析這場罵戰,要從戰略和戰術上分析。這場罵戰中,王朗先出招,一出手便是大招: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於管仲、樂毅,何乃強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而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王朗這段話,放到當時的對話情景中來細細分析,可以說所運用的戰術很高明,威逼利誘都用上了,乍一聽很有道理,總結一下就是勝者王侯敗者寇,傻子都知道,你們乖乖投降吧。但是他的戰略上卻犯了一個大錯誤,他一昧採取攻勢,吹噓自己的實力,卻忘了天下仍然是老劉家的天下,曹操這邊名不正言不順,“逆天理,揹人情”的大帽子隨便甩給人家,有一定實力的老劉家代表諸葛亮當然立刻便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來看看諸葛的反擊:

“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
  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致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諸葛亮的策略便是反擊,他先抓住王朗的漏洞,你曹操不是很強大嗎?在我看來,和董卓、李厥、郭汜這些狼心狗行之輩沒什麼分別,天下大亂也都是因為這些人劫持漢帝,心懷不軌引起來的,如今造成遍地的生靈塗炭,你眼瞎嗎?虧你還是打著孝廉入仕的名頭,沒想到卻幹出反助逆賊這等不要臉的事來。分析諸葛的反擊,不難發現諸葛用天下生靈,百姓社稷為切入點,一下子就把王朗給懟得啞口無言。

但是諸葛亮這邊得理不饒人,立刻又將對王郎的人身攻擊作為切入點:

住口!你這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還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於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舞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這就不用講什麼戰術了吧,反正什麼不好聽就來什麼唄,王朗失了先機,本就急怒攻心,一大把年紀又被諸葛這麼辱罵一番,不死才怪!題主說王朗所說很有道理,其實就像是兩個人吵架,貌似誰說的都有道理,就看如何運用戰略了吧!


史不語


本來就好有道理啊。

當時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正面回應王朗的質問,而是對王朗本人進行人身攻擊,最後把王朗給噴死了。

王朗的觀點是:東漢末年從漢恆帝到漢靈帝,黃巾軍大起義讓國家動亂不止,老百姓生靈塗炭,這個時候漢朝已經失去了統治的合法性,需要一個有德之人重新將國家統一起來。漢朝末年,唯一有這個能力的人就是曹操,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曹操已經統一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說明曹操的做法是得人心的。發展到今天,魏國擁有戰將千員,雄師百萬。諸葛亮應該順應天命率領蜀國歸順,早日完成國家統一,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自己也能成為維護祖國統一的英雄。

王朗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王朝的更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既然漢朝已經失去了合法性,就應該把位置讓給更有能力者,魏國在當時確實是繼任漢朝的第一人選。從硬實力來看,魏國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蜀國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與之相比的,蜀國的抗爭,除了讓動亂時間延長,讓百姓受苦,改變不了什麼。所以,王朗希望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以百姓為重。

說的很好。


所以,當時諸葛亮也沒有反駁的乾貨,蜀國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自認為漢朝的繼任者,不過在漢獻帝禪讓皇位的背景下,魏國比蜀國合法性更強。所以,諸葛亮沒有正面回答王朗,而是避重就輕,對王朗進行人身攻擊。

諸葛亮認為:王朗沒有資格在兩軍陣前說這番話(雖然很有道理)。因為王朗現在是魏國大臣,也曾是漢朝的大臣。在漢朝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王朗作為漢朝大臣他的責任是安漢興劉,幫助漢朝解決問題,而不是一邊領著漢朝的俸祿,一邊在看熱鬧,更不應該在漢朝需要他的時候投靠別人。在諸葛亮看來,王朗是一個不忠不孝之人。而王朗竟然是舉孝廉入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忘記了初心,背叛了信仰。

王朗一向自命清高,在兩軍陣前被諸葛亮指出了自己身上的槽點,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就死了唄。

但是,最終歷史的發展還是朝王朗所說的脈絡在前進。諸葛亮後半生試圖再造大漢,數次北伐失敗,不僅給戰區百姓帶來了災難,還讓蜀國國力每況愈下,以至於到滅亡時,戶籍人口已經不足百萬。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更是反映出了蜀國這些年人才培養制度的缺失。可見,諸葛亮一味訴諸戰爭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假如諸葛亮換一種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一方面發展生產,另一方面鼓勵生育,大力開發西南地區。雖然最終蜀國很可能還是被魏國吞併,但那個時候的蜀國地區一定是不一樣的結果,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地區。



歷史風暴


你的感覺沒有錯啊,王朗確實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王朗有個致命的弱點,他曾經是漢臣,現在卻是作為篡漢的曹魏臣子而存在。

從三國演義裡面的描述來看,王朗面對諸葛亮的時間點,正是諸葛亮北伐的時期,當時諸葛亮連下了魏國三郡,曹魏這邊則是派出了曹真和王朗前來迎戰。蜀軍由於先前的勝利,士氣正旺盛,所以王朗在戰前發言與諸葛亮舌戰,是出於對士氣的考慮。

王朗的主要觀點是魏武皇帝(也就是曹操)的功績如何如何,魏文皇帝(曹丕)的功績如何如何,天下大勢已經盡入曹魏掌握,而此時的蜀漢怎麼怎麼樣,又無故前來侵犯魏國的國土什麼的。從高處嘲諷了一波諸葛亮,其實對面不是諸葛亮,換成蜀國其他的人,這樣說也可以行的通。還有王朗也不會罵人啊,就一句諸葛村夫,沒啥殺傷。

諸葛亮反駁的觀點則是偏向於人身攻擊,他更多的針對的是王朗這一個人,針對王朗曾經是漢臣,世代食漢祿,如今卻委身於篡漢的曹魏手下的事實。把王朗換成司馬懿,就行不通了,保證是不好使的,當然以諸葛亮的才能肯定還有其他的說辭出來。發正總而言之,王朗是在辯論爭大義,諸葛亮壓根就是衝著王朗本人去的。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中記載王朗是在蜀郡被擊破於街亭,三郡收復之後病死的,被罵死只是小說的說法罷了。


簡族


正常情況,辯論基本上是當時辯個熱火朝天的,後時代一看就另一種感受了。

王司徒說的是弱肉強食的正理,但是當時誰知道最後的結局,不一定劉備勝利或者其他人勝利的後世的變化更好?

換個比喻就好了,清政府被日本脅迫並禪讓,一個世代是清朝公務員的官員也就順利成為日本大官,去遊說反抗軍這是弱肉強食,日本如何好之類的,對於這個人怎麼稱呼?怎麼處理?(๑•̀ㅂ•́)√近代史有很多這樣的人。

所以有的時候需要原則,不一定是別人覺得對的,而是自己覺得這樣做會更好。否則那不是地球現在只有個美帝?


薛定鄂召喚的喵星人


要說對歷史,其實我是不太懂的,但是諸葛亮生平我素有所知,諸葛亮一生都奔波在恢復漢朝的道路上,而且當時是個人都知道曹操霸權霸佔漢獻帝,所以曹魏名不正言不順,就是孫吳也利用這點攻擊曹操。

從正統來說,漢朝是奠定漢人世界的王朝,我們現在之所以叫漢族,就是和漢朝的聯繫。西漢,烏江自刎奠定了漢朝起源,漢武帝雖遠必誅奠定了中國血性。漢文帝文景之治奠定中國文化底色。並且在呂后時代,女權空前高漲,從文化,政治,經濟,可以說漢朝形成了中國人的脊樑。這麼來說,我認為諸葛亮更多是對漢朝的力挽狂瀾。

說真的,我很欽佩諸葛亮,因為他真正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不像王司徒牆頭草,食君俸祿卻投敵。換句話說,如果朝代更迭沒有忠臣,就不會有這麼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比如岳飛,文天祥,都是國破家亡後拼死一戰。當然,三國不能到這種民族立場,但是諸葛亮不為霸權所動,堅定不移保衛漢朝,是可歌可泣的,在諸葛亮心中,只有恢復漢制,天下一統才是正義與我同在!

所以諸葛亮事必躬親,直至累死,如果他只是為了名利,值當如此嗎!而且巴蜀之地,信鬼神之族不是誰都能駕馭,諸葛亮七擒孟獲鎮定巴蜀並且成就卓越,你說他沒能力我真不信。

回到王司徒這邊,王司徒確實做的不夠多,在曹魏還沒有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情況下,在劉家漢朝正統的情況下就喊我實力大所以正統,諸葛亮能答應嗎,而且看看諸葛亮這邊的隊伍,諸葛亮多可憐啊,五排匹配,不聽話的關羽越塔強殺送人頭,執著報仇的劉備殘血越塔殺人失敗回來就被引燃燒死了,打小怪的張飛竟然被小怪擊殺,就剩下趙雲了,然而趙雲藍耗沒了。

面對這樣的隊伍,諸葛亮堅信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他維護漢朝,傾盡全力一次又一次以一己之力推塔,所有人都要他掛機或者點投,諸葛亮不為所動,瘋狂走位,浴血奮戰,他的藍已耗盡,他的紅已到底,他的眼裡只有勝利,他的腦海裡只有 統一中原!此時戰場,1v5,面對這種極度劣勢的局面,諸葛亮發起振奮盔甲(出師表),出裝蘭頓之兆(後出師表),帶著小兵向敵陣衝去!

“吾之初心,永世不忘!”

“我不能死,漢朝正統,決不能倒下,漢朝萬歲!”

諸葛亮最後一次出裝(中婭沙漏),隻身一人挑大龍,已經六神裝了,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我沒有想稱王,我只想天下一統。

可惜,單挑大龍失敗,諸葛亮大招被打斷,中婭沙漏失效,諸葛亮魂斷五丈原。

諸葛亮死的這一刻開始,我就明白,漢朝再也不會有了,諸葛亮的倒下,為漢朝畫了一個帶血的句號。他燒盡自己,為了理想,為了天下。諸葛亮如果治理中原,肯定可以恢復漢統,從治理巴蜀就可以看出,只是歷史的車輪碾壓了所有阻擋的一切。


高端硬件


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堪稱《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

經典的“詭辯”橋段:二人說的其實各有道理

電視劇中的相關情節更是被很多網友截取,甚至被惡搞。

那麼,諸葛亮和王朗究竟誰說的更有道理?

其實,我覺得站在雙方的角度,都各有道理。這段對話堪稱是中國古代詭辯的最高境界。只不過,羅貫中的立場是“揚劉貶曹”,所以才故意杜撰出這樣一個情節,其目的是凸顯諸葛朗的英明智慧,也借諸葛亮之口說曹魏政權來得不正。

王朗的發跡史:腦回路奇怪,先投孫吳又投曹魏

查《三國志·王朗傳》,並沒有這段情節,而且王朗也不是死於陣前,而是病逝而亡。

那麼,真實歷史上的王朗究竟是個什麼人呢?

他應該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學者,從小就閱讀經書。

因為學問好,所以在東漢末年被推薦為茂才(其實就是秀才,因為避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名諱)。王朗這個人比較死腦筋,他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開始的時候就打算保護漢獻帝。

漢獻帝很感動,封他為會稽太守。結果,他也是命不好,正趕上孫策率軍隊跨國長江攻打會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就跟王朗說,咱們也打不過孫策,不如逃跑吧。

王朗堅決反對,“我是漢朝的官員,應該守住城池”,於是出兵與孫策作戰。你一個儒生哪裡打得過孫策,最終兵敗如山倒。孫策看他是個儒雅之士,沒有懲罰他。於是,王朗投降了孫策。

後來,曹操知道了這個人,就向徵召他。王朗於是,趕忙脫離了孫吳的陣營,自己走了好幾年才走到曹魏地盤。

你們看,王朗的腦回路是不是有點奇怪。你要是知道自己打不過人家,要麼你就逃跑,要麼你就早早投降。損失了不少人的性命,拼了個魚死網破,既然你那麼有氣節,為什麼不自殺呢?還最後投降了,簡直無法理解。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羅貫中虛構諸葛亮罵死王朗細節,不是憑空杜撰的,而是根據他的性格。

王朗有“詭辯”氣質:曾因生孩子的事跟魏明帝說了一堆廢話

在《三國志》中,作者陳壽也記載了,王朗這個人有詭辯潛質。

話說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後,皇子先後死亡。後宮懷孕的嬪妃也很少,曹叡很犯愁。於是王朗就上奏摺說:想當初啊,周文王十五歲有周武王,後來又有了十個兒子。武王后來生周成王,周成王也美什麼兄弟。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有聖賢道德。

所以說,生育這個事有早有晚,生的孩子也有多又少。陛下您非常英明,雖然現在孩子不多,而且也比周文王生周武王年齡大。那該怎麼辦呢?

廣娶后妃?那也不靠譜,秦漢末年很多皇帝都有成百上千的后妃,可是漢子也很少。我認為,生孩子這事,重要的是在一心一意,不在於求多。

因此,我看到皇上您兒子少,我很憂心。祝願您能像軒轅黃帝那樣,有二十五個兒子。

我覺得,王朗簡直是說了一堆廢話,但是安慰了曹叡,也將曹叡種種誇了一把。可見,王朗的口才不是白給的。

諸葛亮vs王朗:諸葛亮人生攻擊加罵大街!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王朗那麼有自信,覺得自己憑三寸不爛之舌,可以讓諸葛亮乖乖投降。

王朗在勸說諸葛亮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演說文章。王朗先說了天下大勢,什麼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太祖武黃帝,就是曹操,因為他的雄才大略,才安定了社會。

所以,曹操奪取天下是天命所歸!你諸葛亮有大才,為什麼要違背天命呢?

可以說,王朗這裡面有三個轉換,第一個是說了一個共識,也就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先奠定了大家的共識之後,於是開始第二步,偷偷加入進了主觀的看法了,曹操平定天下,這個勉強也算是客觀的現實。

但是,由此證明曹操是天命所歸,這就完全是自己主觀的推論了。

到了第三步,就完全是自己的主觀臆想了。你諸葛亮很厲害,就應該順應天命!

應該說,王朗的這篇演講,在從第二步跨到第三步的時候,轉換的不好,給了諸葛亮還手的餘地。

我覺得《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除了腹黑之外,還有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概!諸葛亮一張嘴就先人生攻擊,我們可以看到,王朗在演說的時候,沒有一句侮辱諸葛亮,甚至還捧他。

但諸葛亮一張嘴就是人生攻擊,什麼說的都是粗俗的話,然後也說了一下客觀原因,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後來就直接說他先投孫策,後投曹操不光彩的歷史。然後說天下人都想吃他的肉!你還好意思在這裡談什麼天命!

對於深受儒家影響的人來說,氣節和麵子很重要。估計王朗此時都蒙了,你這怎麼突然就罵上街了。

最後,諸葛亮說: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於是,王朗吐血跌落馬下而死。

我們可以看出來,諸葛亮厲害的是,節奏把握得特別好,開頭平和,然後循序漸進,節奏加快,最後重重一擊。而且是不就事論事,直接人身攻擊!

所以,我覺得王朗說得並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沒有諸葛亮更放得開。當然,雙方各為其主,說得話都不能說客觀,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進行辯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