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时蜂lelm9585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战: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王朗在阵前欲劝降诸葛亮,不料反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他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不过居士我看了他们舌战的原文后,深深的感觉:王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相信很多网友与我有一样的感觉吧。下面居士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王朗说的有道理,已经为什么他会被诸葛亮骂死。

王朗提出的第一个论点是:天下自桓灵二帝以来,群雄割据,盗贼蜂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而曹操(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是天命所归。

王朗这么说,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专权等一系列事件后,东汉已经算是灭亡了。汉献帝有名无实,既没有兵马,又没有地盘,只能带着一帮同样有名无实的官员大臣东躲西藏,最后在洛阳讨生活,日子过得很苦逼。而曹操作为一方诸侯,他的兵马、地盘全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并不是从汉献帝那里夺过来的。曹操虽然是权臣,但他与之前的王莽、之后的司马懿不一样,曹操跟汉献帝的关系更像是合伙开公司:曹操出钱,汉献帝出招牌,虽然公司名义上的董事长是汉献帝,但公司里的资产全是曹操的。就算没有曹操,汉献帝也没有权力,说不定哪天饿死了都没人管。

王朗提出的第二个论点是:曹魏代替刘汉乃是禅让,并非篡位,所谓“应天合人,法尧禅舜”。

王朗的这个说法,也难以反驳。因为曹魏代汉之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从程序上看确实是没问题的,是汉献帝主动禅让。就算诸葛亮有不同意见,可汉献帝还活着呢,汉献帝都没说什么,哪里轮得到诸葛亮着急呢?

所以,王朗的话看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较难反驳。如果诸葛亮就此跟王朗展开辩论,必然夹缠不清,很可能导致士气低落。所以诸葛亮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直接对王朗展开攻击。

诸葛亮一上来就点明了王朗的弱点:“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汉臣,所以有些话别人能说,但王朗不能说。

接下来诸葛亮指出,为什么汉朝最后衰败了呢?就是因为“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你王朗这样的汉臣就是朽木、禽兽,狼心狗行,奴颜婢膝,就是你们这帮人不干人事,才让社稷倾覆,生灵涂炭。

正如诸葛亮接下来说的,王朗身为汉臣,“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怎么能得意洋洋的说出曹魏代汉乃是“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呢?这一下击中了王朗的软肋,可谓精准打击,斩首行动。

然后诸葛亮开始用恶毒的语言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说“他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说他“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说他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一下一下都戳在王朗心里,所以骂得他死在马下。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会感觉王朗试图与诸葛亮论说道理,而诸葛亮却直接辱骂王朗,一点风度也没有。但是要知道,这可不是辩论比赛,而是另一场战斗——宣传战。既然是战斗,所谓“兵者,诡道也”,就需要出奇制胜,虚虚实实。王朗的言论,就好像摆开战阵,想要正面决战,而诸葛亮却是直接派出刺客刺杀地方主将王朗。你可以说诸葛亮的行为不够光明正大,但确实有效,一击制胜。

而且王朗的身上确实有污点。当时的人们讲究忠义,你王朗身为汉臣,就理应为汉室尽忠,不能改换门庭投到曹魏麾下,更不能替曹魏来劝诸葛亮投降,毕竟诸葛亮代表的是蜀汉,而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王朗说这话理不直气不壮,被诸葛亮抓住了弱点。哪怕是曹丕来了,也无话可说,因为曹丕也不能否定忠义。

王朗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换个人来说可能就没问题了。比如曹真,他没做过汉室的官,一直跟着曹操打天下,只需对曹魏政权忠义,无需对汉室效忠,这叫各为其主。但是王朗做过汉室的官,身为汉臣,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得意洋洋地想要劝降诸葛亮,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读文史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三国演义》中一段著名的戏码。

我们先看看两人骂战的具体内容

王朗: “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正是。”

这是正常地打招呼。

王朗: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诸葛亮:“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这里也算正常的对质,辩论,算不上“骂”。

接下来的就是高潮部分了。

王朗: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我个人认为,王朗此言的某些部分的确有些道理。自从黄巾起义以来,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给国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就像曹操的《蒿里行》说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面对这种异常凄惨混乱的景象,曹操能够逐渐统一北方,重视农业生产,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百姓逐渐安居乐业,这份功劳是不可抹杀的。曹氏替代东汉是大势所趋,王朗在这里用“天命所归”言之也不无道理,毕竟古人信奉天道天命之类的说法。

至于后部分劝降诸葛亮的话,也是有理有据,最起码也是中规中矩的说辞。

诸葛亮:“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诸葛亮说王朗之言是“粗鄙之语”,也算不上骂,有时候辩论就是要贬低对方,语出惊人的。

诸葛亮下面的话在语言上算得上是骂。

“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

他直接否定,曹魏政权是“天命所归”的言辞。把曹操和董卓一类的作比,至此朝廷中都是“朽木”、“禽兽”、“狼心狗肺之辈”、“奴颜婢膝之徒”。

实话实说,诸葛亮这里说的有些过了,不过东汉中后期以来,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他们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权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是不可辩争的事实。

东汉后期,京师就流传着一句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由此可见,在朝廷的官员的确没有多少是好货色的,诸葛亮这里说的“朽木”、“禽兽”、“狼心狗肺之辈”、“奴颜婢膝之徒”并非没有道理。

这时诸葛亮的骂只算是热身。

接下来,诸葛亮将矛头指向了王朗,开始“骂”他了。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这里诸葛亮利用王朗在汉朝是以“孝廉”走上仕途的特点对他进行攻击。汉代以孝道治天下,那时候没有科举考试,也并非一味的世袭,一般百姓走上仕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举孝廉。孝与廉都是人的一种品质,是受世人赞誉的。

汉朝因孝廉起用王朗,王朗应该忠君为国,然而他背弃汉室投靠曹魏,成为曹魏篡汉的“同谋”,这的确是他的一个污点。

所以面对诸葛亮的这番估计,王朗气急。

王朗: 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诸葛亮以话逼人,根本不给王朗还口机会。而且这时候诸葛亮对王朗的攻击开始升级了。

“无耻老贼”、“谄谀之臣”、“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些词汇是真正的骂人之词了,算是人身攻击了。

王朗: 我、我、我……
诸葛亮: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最后更是说王朗是“断脊之犬”,说他是失去脊梁只知道卑膝奴颜。

临了,还有一句后世被玩坏了的表情包名言“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 你、你……啊……

至此,王朗被活活气死。

诸葛亮骂王朗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桥段,正史中的王朗可是正常寿终正寝的。

罗贯中在这里虚构这个判断,很明显是为蜀汉正统做辩护的,为诸葛亮出师北伐中原做辩护的。

后人会觉得王朗那段话说的很有道理,主要是受后来发生的事实影响。三国最终一统,而统一的是晋,晋正式在曹魏的基础上建立的。

可以说曹操曹丕父子为最终天下的统一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当我们带着这种已经形成的历史事实看待某一问题是自然而然地有先入为主的认知。

我是微史春秋,学识有限难免不足,欢迎各位交流探讨。


微史春秋


这世间有两种事物:其一叫政治正确;其二叫具体执行。

比如说共同富裕,这是政治正确,大家要说,要宣扬;但是到具体执行上,就必须先富带后富,你不能说一部分人挣了钱平分给大伙,那是大锅饭,行不通的。



下面说题目相关的。

诸葛亮和王朗的撕逼我就不摘抄了,针对题主为什么觉得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来给大伙分析分析。

第一点:

王朗的一大段话说的很实在,上来就是神器更易,什么意思呢?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这个政治正确吗?在当时是不正确的。毕竟汉高祖刘邦说过,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这个必须姓刘的当皇帝是当时的政治正确。诸葛亮的反驳中就坚持这个政治正确了。

但是,你再政治正确有啥用,没兵没将你凭啥当皇帝。这就是政治正确和具体执行上的差别。



第二点:

王司徒一大段话的中心思想就是老曹不容易啊,当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军阀四起,生民涂炭。老曹是呕心沥血,披坚执锐才一统魏国,给老百姓粗安的生活条件。所以老曹有资格当皇帝。

这就又返回前面第一点了,政治正确是姓刘的才行,那你能让老曹把位置让给皇叔吗?显然不能。除非皇叔能干趴老曹。所以这又是政治正确与具体执行的分别。

第三:

王司徒说我魏国国力远强于你蜀国,现在你孔明若是投降,那大家别打了,老百姓也少受罪嘛!而且我能给你大官做哦!

这是不是事实,显然是的,王司徒代表的魏国最终还是灭了蜀国,其军事实力远在蜀国之上。而诸葛亮的反驳是啥呢?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说真的,如果真是一个姓刘的智障上去,你诸葛亮也辅佐吗?这种不加挑选的认定血脉的行为不是愚忠到家是啥!何况你诸葛亮这么忠孝传家,你应该维护周朝去啊!

所以说,题主你认为王朗说的有道理是没问题的。因为王朗说的也是实在话,真话,只是这话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太露骨了而已。

就如同我们现在一样,大道理谁都要讲,可是你内心认同的可就不一定了。




看到有的答主类比抗日战争,我想问下,你知道民族主义发源于什么时候吗?

古代士人多离开母国投奔他国效力,按你那种提前了两千年的民族主义来说,这帮士人都是奸臣啊!


王斌兔斯基


辩论也就造势,有没有道理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君不见当年骆宾王《讨武曌檄》那叫一个义愤填膺,讲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骂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到了武则天这里,武则天听到什么“狐媚偏能惑主。”听着听着就笑了:“你就不能来点新鲜的,骆宾王也是个拾人牙慧的主。”辩解都懒得辩解。

听到“一抔之土未干”,她说:“哎呀,丞相这么好的人才,你咋就没让他来我这上班呢。”

全是谈笑之词。

因为她挥手之间就把对方灭掉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逻辑,也是世界历史的逻辑,更是现实世界的逻辑。

拳头硬说了算。

说回三国战场。

王朗为什么会来骂阵?

是因为诸葛亮连下三城,一出祁山,还有姜维也是这时候收的。

曹魏于是就派曹真和王朗前来迎战。

这时候蜀军士气大盛,魏军却大有馁气。

王朗身为军师原想在阵前发表一番演讲,鼓舞士气。

他的武器其实就是一个“天”。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他的这个天,一是指你们汉朝不行了,这是你们的天命完了。二是我们曹魏顺应历史规律,登上皇位。证据就是我们武皇帝(追认的)曹操多厉害扫清六合,天命所归。二是我们文皇帝曹丕是禅让得来的天下。

这就是睁着俩眼说瞎话了。

你们扫清六合?哎呀,那刘备为啥还在四川?那孙权为啥还在江南?

哪儿扫清了?你们要扫清了,就不用你在这里哔哔哔哔了。

再说禅让,你还好意思说?那是拿着刀子逼着禅让的,别人不知道,你他妈能不知道?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了婊子也就算了,立了牌坊也就算了。

你还恬不知耻在这吹。

再说了,谁说汉朝气数尽了,四川还有个大汉皇帝的至亲中山靖王之后在为汉朝奋斗着。

所以天这玩意琢磨不定,如果你真的扫平天下了,拿着枪对着别人说:“你看我是上应天命。”

对方肯定会跪下来喊:“1313113(用英语读)”

当然也有个别人不跪下来,开枪就是了。

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游戏,也是现在的真正游戏(见叙利亚)。

王朗的错误就是你处在弱势的位置上你说强势的话。

诸葛亮当然有话讲了。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你说天意灭汉,我们老大是谁?

你说你们曹魏是天意,我说我家刘大哥才是天意。

因为我们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汉朝为什么遭到厄运?那是因为有乱臣贼子。

你们家就是乱臣贼子的一部分(三国演义上人人都会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

你们家曹操本来就是我们汉朝的人,给我们家打工,拿着我们的工资,吃着我们的饭,最后砸了我们的锅,你居然说这是天意?

你王朗本来是汉朝的人,拿过我们汉家工资的人,现在背叛了汉朝,却他妈拿老天爷为你背书,你无耻不无耻。

其实王朗也罢,孔明也罢,都是当时的精英阶层,既然都是精英阶层,你为啥揣着明白装糊涂,大家谁也没把那个”天“当回事,大家都知道谁的拳头硬,谁最后才给天当儿子——天子。

俩人都剑拔弩张了,抡圆了胳膊准备开打了。

王朗你不想着怎么排兵布阵,使出什么计谋打败对方。

居然站起来要讲道理,这不是搞笑吗?




锦翼


泻药!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分析这场骂战,要从战略和战术上分析。这场骂战中,王朗先出招,一出手便是大招: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于管仲、乐毅,何乃强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然而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段话,放到当时的对话情景中来细细分析,可以说所运用的战术很高明,威逼利诱都用上了,乍一听很有道理,总结一下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傻子都知道,你们乖乖投降吧。但是他的战略上却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一昧采取攻势,吹嘘自己的实力,却忘了天下仍然是老刘家的天下,曹操这边名不正言不顺,“逆天理,背人情”的大帽子随便甩给人家,有一定实力的老刘家代表诸葛亮当然立刻便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来看看诸葛的反击: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厥、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
  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 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诸葛亮的策略便是反击,他先抓住王朗的漏洞,你曹操不是很强大吗?在我看来,和董卓、李厥、郭汜这些狼心狗行之辈没什么分别,天下大乱也都是因为这些人劫持汉帝,心怀不轨引起来的,如今造成遍地的生灵涂炭,你眼瞎吗?亏你还是打着孝廉入仕的名头,没想到却干出反助逆贼这等不要脸的事来。分析诸葛的反击,不难发现诸葛用天下生灵,百姓社稷为切入点,一下子就把王朗给怼得哑口无言。

但是诸葛亮这边得理不饶人,立刻又将对王郎的人身攻击作为切入点:

住口!你这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还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于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就不用讲什么战术了吧,反正什么不好听就来什么呗,王朗失了先机,本就急怒攻心,一大把年纪又被诸葛这么辱骂一番,不死才怪!题主说王朗所说很有道理,其实就像是两个人吵架,貌似谁说的都有道理,就看如何运用战略了吧!


史不语


本来就好有道理啊。

当时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正面回应王朗的质问,而是对王朗本人进行人身攻击,最后把王朗给喷死了。

王朗的观点是:东汉末年从汉恒帝到汉灵帝,黄巾军大起义让国家动乱不止,老百姓生灵涂炭,这个时候汉朝已经失去了统治的合法性,需要一个有德之人重新将国家统一起来。汉朝末年,唯一有这个能力的人就是曹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曹操已经统一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说明曹操的做法是得人心的。发展到今天,魏国拥有战将千员,雄师百万。诸葛亮应该顺应天命率领蜀国归顺,早日完成国家统一,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自己也能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英雄。

王朗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王朝的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然汉朝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就应该把位置让给更有能力者,魏国在当时确实是继任汉朝的第一人选。从硬实力来看,魏国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蜀国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与之相比的,蜀国的抗争,除了让动乱时间延长,让百姓受苦,改变不了什么。所以,王朗希望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以百姓为重。

说的很好。


所以,当时诸葛亮也没有反驳的干货,蜀国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自认为汉朝的继任者,不过在汉献帝禅让皇位的背景下,魏国比蜀国合法性更强。所以,诸葛亮没有正面回答王朗,而是避重就轻,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

诸葛亮认为:王朗没有资格在两军阵前说这番话(虽然很有道理)。因为王朗现在是魏国大臣,也曾是汉朝的大臣。在汉朝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王朗作为汉朝大臣他的责任是安汉兴刘,帮助汉朝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边领着汉朝的俸禄,一边在看热闹,更不应该在汉朝需要他的时候投靠别人。在诸葛亮看来,王朗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而王朗竟然是举孝廉入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忘记了初心,背叛了信仰。

王朗一向自命清高,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指出了自己身上的槽点,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就死了呗。

但是,最终历史的发展还是朝王朗所说的脉络在前进。诸葛亮后半生试图再造大汉,数次北伐失败,不仅给战区百姓带来了灾难,还让蜀国国力每况愈下,以至于到灭亡时,户籍人口已经不足百万。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更是反映出了蜀国这些年人才培养制度的缺失。可见,诸葛亮一味诉诸战争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假如诸葛亮换一种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一方面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鼓励生育,大力开发西南地区。虽然最终蜀国很可能还是被魏国吞并,但那个时候的蜀国地区一定是不一样的结果,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地区。



历史风暴


你的感觉没有错啊,王朗确实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王朗有个致命的弱点,他曾经是汉臣,现在却是作为篡汉的曹魏臣子而存在。

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来看,王朗面对诸葛亮的时间点,正是诸葛亮北伐的时期,当时诸葛亮连下了魏国三郡,曹魏这边则是派出了曹真和王朗前来迎战。蜀军由于先前的胜利,士气正旺盛,所以王朗在战前发言与诸葛亮舌战,是出于对士气的考虑。

王朗的主要观点是魏武皇帝(也就是曹操)的功绩如何如何,魏文皇帝(曹丕)的功绩如何如何,天下大势已经尽入曹魏掌握,而此时的蜀汉怎么怎么样,又无故前来侵犯魏国的国土什么的。从高处嘲讽了一波诸葛亮,其实对面不是诸葛亮,换成蜀国其他的人,这样说也可以行的通。还有王朗也不会骂人啊,就一句诸葛村夫,没啥杀伤。

诸葛亮反驳的观点则是偏向于人身攻击,他更多的针对的是王朗这一个人,针对王朗曾经是汉臣,世代食汉禄,如今却委身于篡汉的曹魏手下的事实。把王朗换成司马懿,就行不通了,保证是不好使的,当然以诸葛亮的才能肯定还有其他的说辞出来。发正总而言之,王朗是在辩论争大义,诸葛亮压根就是冲着王朗本人去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记载王朗是在蜀郡被击破于街亭,三郡收复之后病死的,被骂死只是小说的说法罢了。


简族


正常情况,辩论基本上是当时辩个热火朝天的,后时代一看就另一种感受了。

王司徒说的是弱肉强食的正理,但是当时谁知道最后的结局,不一定刘备胜利或者其他人胜利的后世的变化更好?

换个比喻就好了,清政府被日本胁迫并禅让,一个世代是清朝公务员的官员也就顺利成为日本大官,去游说反抗军这是弱肉强食,日本如何好之类的,对于这个人怎么称呼?怎么处理?(๑•̀ㅂ•́)√近代史有很多这样的人。

所以有的时候需要原则,不一定是别人觉得对的,而是自己觉得这样做会更好。否则那不是地球现在只有个美帝?


薛定鄂召唤的喵星人


要说对历史,其实我是不太懂的,但是诸葛亮生平我素有所知,诸葛亮一生都奔波在恢复汉朝的道路上,而且当时是个人都知道曹操霸权霸占汉献帝,所以曹魏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孙吴也利用这点攻击曹操。

从正统来说,汉朝是奠定汉人世界的王朝,我们现在之所以叫汉族,就是和汉朝的联系。西汉,乌江自刎奠定了汉朝起源,汉武帝虽远必诛奠定了中国血性。汉文帝文景之治奠定中国文化底色。并且在吕后时代,女权空前高涨,从文化,政治,经济,可以说汉朝形成了中国人的脊梁。这么来说,我认为诸葛亮更多是对汉朝的力挽狂澜。

说真的,我很钦佩诸葛亮,因为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不像王司徒墙头草,食君俸禄却投敌。换句话说,如果朝代更迭没有忠臣,就不会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都是国破家亡后拼死一战。当然,三国不能到这种民族立场,但是诸葛亮不为霸权所动,坚定不移保卫汉朝,是可歌可泣的,在诸葛亮心中,只有恢复汉制,天下一统才是正义与我同在!

所以诸葛亮事必躬亲,直至累死,如果他只是为了名利,值当如此吗!而且巴蜀之地,信鬼神之族不是谁都能驾驭,诸葛亮七擒孟获镇定巴蜀并且成就卓越,你说他没能力我真不信。

回到王司徒这边,王司徒确实做的不够多,在曹魏还没有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情况下,在刘家汉朝正统的情况下就喊我实力大所以正统,诸葛亮能答应吗,而且看看诸葛亮这边的队伍,诸葛亮多可怜啊,五排匹配,不听话的关羽越塔强杀送人头,执着报仇的刘备残血越塔杀人失败回来就被引燃烧死了,打小怪的张飞竟然被小怪击杀,就剩下赵云了,然而赵云蓝耗没了。

面对这样的队伍,诸葛亮坚信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他维护汉朝,倾尽全力一次又一次以一己之力推塔,所有人都要他挂机或者点投,诸葛亮不为所动,疯狂走位,浴血奋战,他的蓝已耗尽,他的红已到底,他的眼里只有胜利,他的脑海里只有 统一中原!此时战场,1v5,面对这种极度劣势的局面,诸葛亮发起振奋盔甲(出师表),出装兰顿之兆(后出师表),带着小兵向敌阵冲去!

“吾之初心,永世不忘!”

“我不能死,汉朝正统,决不能倒下,汉朝万岁!”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装(中娅沙漏),只身一人挑大龙,已经六神装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我没有想称王,我只想天下一统。

可惜,单挑大龙失败,诸葛亮大招被打断,中娅沙漏失效,诸葛亮魂断五丈原。

诸葛亮死的这一刻开始,我就明白,汉朝再也不会有了,诸葛亮的倒下,为汉朝画了一个带血的句号。他烧尽自己,为了理想,为了天下。诸葛亮如果治理中原,肯定可以恢复汉统,从治理巴蜀就可以看出,只是历史的车轮碾压了所有阻挡的一切。


高端硬件


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堪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

经典的“诡辩”桥段:二人说的其实各有道理

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更是被很多网友截取,甚至被恶搞。

那么,诸葛亮和王朗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

其实,我觉得站在双方的角度,都各有道理。这段对话堪称是中国古代诡辩的最高境界。只不过,罗贯中的立场是“扬刘贬曹”,所以才故意杜撰出这样一个情节,其目的是凸显诸葛朗的英明智慧,也借诸葛亮之口说曹魏政权来得不正。

王朗的发迹史:脑回路奇怪,先投孙吴又投曹魏

查《三国志·王朗传》,并没有这段情节,而且王朗也不是死于阵前,而是病逝而亡。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王朗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他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儒家学者,从小就阅读经书。

因为学问好,所以在东汉末年被推荐为茂才(其实就是秀才,因为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王朗这个人比较死脑筋,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开始的时候就打算保护汉献帝。

汉献帝很感动,封他为会稽太守。结果,他也是命不好,正赶上孙策率军队跨国长江攻打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就跟王朗说,咱们也打不过孙策,不如逃跑吧。

王朗坚决反对,“我是汉朝的官员,应该守住城池”,于是出兵与孙策作战。你一个儒生哪里打得过孙策,最终兵败如山倒。孙策看他是个儒雅之士,没有惩罚他。于是,王朗投降了孙策。

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个人,就向征召他。王朗于是,赶忙脱离了孙吴的阵营,自己走了好几年才走到曹魏地盘。

你们看,王朗的脑回路是不是有点奇怪。你要是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家,要么你就逃跑,要么你就早早投降。损失了不少人的性命,拼了个鱼死网破,既然你那么有气节,为什么不自杀呢?还最后投降了,简直无法理解。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罗贯中虚构诸葛亮骂死王朗细节,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根据他的性格。

王朗有“诡辩”气质:曾因生孩子的事跟魏明帝说了一堆废话

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也记载了,王朗这个人有诡辩潜质。

话说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皇子先后死亡。后宫怀孕的嫔妃也很少,曹叡很犯愁。于是王朗就上奏折说:想当初啊,周文王十五岁有周武王,后来又有了十个儿子。武王后来生周成王,周成王也美什么兄弟。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有圣贤道德。

所以说,生育这个事有早有晚,生的孩子也有多又少。陛下您非常英明,虽然现在孩子不多,而且也比周文王生周武王年龄大。那该怎么办呢?

广娶后妃?那也不靠谱,秦汉末年很多皇帝都有成百上千的后妃,可是汉子也很少。我认为,生孩子这事,重要的是在一心一意,不在于求多。

因此,我看到皇上您儿子少,我很忧心。祝愿您能像轩辕黄帝那样,有二十五个儿子。

我觉得,王朗简直是说了一堆废话,但是安慰了曹叡,也将曹叡种种夸了一把。可见,王朗的口才不是白给的。

诸葛亮vs王朗:诸葛亮人生攻击加骂大街!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王朗那么有自信,觉得自己凭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让诸葛亮乖乖投降。

王朗在劝说诸葛亮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演说文章。王朗先说了天下大势,什么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太祖武黄帝,就是曹操,因为他的雄才大略,才安定了社会。

所以,曹操夺取天下是天命所归!你诸葛亮有大才,为什么要违背天命呢?

可以说,王朗这里面有三个转换,第一个是说了一个共识,也就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先奠定了大家的共识之后,于是开始第二步,偷偷加入进了主观的看法了,曹操平定天下,这个勉强也算是客观的现实。

但是,由此证明曹操是天命所归,这就完全是自己主观的推论了。

到了第三步,就完全是自己的主观臆想了。你诸葛亮很厉害,就应该顺应天命!

应该说,王朗的这篇演讲,在从第二步跨到第三步的时候,转换的不好,给了诸葛亮还手的余地。

我觉得《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除了腹黑之外,还有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诸葛亮一张嘴就先人生攻击,我们可以看到,王朗在演说的时候,没有一句侮辱诸葛亮,甚至还捧他。

但诸葛亮一张嘴就是人生攻击,什么说的都是粗俗的话,然后也说了一下客观原因,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后来就直接说他先投孙策,后投曹操不光彩的历史。然后说天下人都想吃他的肉!你还好意思在这里谈什么天命!

对于深受儒家影响的人来说,气节和面子很重要。估计王朗此时都蒙了,你这怎么突然就骂上街了。

最后,诸葛亮说: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于是,王朗吐血跌落马下而死。

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厉害的是,节奏把握得特别好,开头平和,然后循序渐进,节奏加快,最后重重一击。而且是不就事论事,直接人身攻击!

所以,我觉得王朗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诸葛亮更放得开。当然,双方各为其主,说得话都不能说客观,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进行辩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