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为什么没登月?

大名42


底蕴不足,科学的事情,靠精神原子弹蛮干,一点屁用没有,好在苏联这个国家的人,无论喝多了如何像野兽,但清醒时还是有起码的科学素养的。人类都有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不幸的是美苏冷战时期的太空竞争,其实就是残酷的洲际导弹研发竞争而已,太空开发什么的都是浮云。



科学发展到当时的程度,地球轨道卫星是竞争标配,没有不行,但登月则是看着高大上,其实完全不具备现实意义,完全是超高投入,却只有当前无用的技术积累,以及超长脱空期的未来收益。美国六十年代头脑发热登月了,而后半个世纪再也不去考虑这件事情,太空探索这块上,老老实实发无人探测器,再不玩登月的梗。

苏联在太空竞争中做了很多事情,深知送人登月的代价,也深知有人登月除政治炫耀外,没有实际利益在里面,而且有人登月计划本身所需的技术储备,却是也不是苏联当时可以达到的,而且差距足以让最傲慢的领袖头脑清醒下来,清醒了是好事,苏联也踏实的选择在地球轨道建立太空实验舱,常年有人在上面收集外太空情报资料,为太空技术做基础积累,看着是没登月风光耀眼,但对人类的太空发展,比登月踏实有益的多。即使到今天,我依然觉得,登月计划的费用,也不及拿来建立维护太空舱更实惠。


李三万的三万里


#苏联# #历史# #军事#

因为苏联当时的火箭发动机技术不够强大。

当年肯尼迪发誓要将美国人送上月球的话说完了以后,美国人可是下了血本的。

当年美国登月用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发费用是64亿美元。

射一发的费用是1.8亿美元,换算成现在的币值,研发费用大概是500亿美元,而每发射一次大概是12亿美元。现在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的造价也就是100亿美元,还要兢兢业业的用上50年。当年土星五号光载人飞行就进行了7次,一艘超级航母两年就烧没了。

重金打造之下,美国研制出了优秀的F1发动机。这玩意儿逆天到什么程度呢,它的空重为8.4吨,但推力可以达到770吨!五个F1发动机就可以推动3000吨的土星五号!

这就是已经变成老头子的冯布劳恩和他负责的F1发动机的合影。

而苏联则没有像冯布劳恩这样的牛人,即便是举全国之力也没能研发出同样级别的火箭发动机,甚至能达到一半的也没有。当然,也不能笑话苏联,我国现在的长征五号用的发动机推力也才不到80吨。

但是时间紧任务急,苏联人就把能拿得出手的NK-15发动机装到N1火箭上了,为了保证推力足够,一共装了30台!

这对飞行控制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如何协调众多发动机同步点火,燃烧速率一致,即便在现在控制手段先进得多的情况下,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苏联人真的是不信邪,就让屁股上扣着个莲花座的N1火箭开始了发射实验,真是发射一次炸一次,不炸都对不起这种呆萌的感觉!

虽然经历了N此爆炸后苏联暂停了N1的发射实验,但鬼才知道这有可能是伊万把存货打光了造成的。如果不是美国人登月成功了,苏联N1这种厄运火箭不知道还要发射多少次才算完。

最后放一个土星五号和N1的对比图吧,美国人投入太多,他们成功了。苏联人敢想敢干,他们造出来了。不得不说,两者都是人类科技的结晶,都很壮观!

纵然当年坎坷难行

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愤怒的小野猪


表面原因:火箭技术达不到要求,专门为登月设计的大推力火箭N1所有试射全部失败,连一款可靠的运载火箭都没有,怎么送登月舱上天?


深层次原因:苏联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远远落后于西方。


是的,如果要说的话,能找出几百条理由解释苏联为什么N1火箭试射全部失败,比如内部混乱,最多的时候曾经有三十多个小组设计登月火箭,苏联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管理学家科罗廖夫意外早逝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就是一个,苏联在基础的科学技术领域全面落后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苏联也许可以在个别单项上领先西方,但是整体上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


这一点,就连我们的专家都看得很清楚。


我这里简单举一个例子,原“一汽第一名职工”、二汽总工程师陈祖涛,他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者”,他是在苏联长大的,所以他对苏联的技术水准应该是有很准确的认识的。


他在回忆苏联援建“一汽”时表示,“苏联汽车厂当时的很多设备都是从美国买来的,现在支援中国的建设,不能再从美国买,所以,他们供应给我们的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造的,其中有很多设备都是第一次制造,难度很大。”


苏联当时工业材料方面有多落后呢?


车身生产急需的薄板,苏联自己也生产不了”,苏联一位外贸部副部长坦率的告诉陈祖涛“这种薄板我们也靠进口,现在确实供应不上。”


然后这位外贸部副部长让陈祖涛去东欧看看,结果陈祖涛等人跑遍了捷克、波兰、东德等东欧工业强国,都没办法解决“薄板”问题。


最后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国内联系到了西德的奔驰公司,奔驰公司在西德帮忙联系了生产这种“薄板”的厂家,并不是什么高精尖企业,就是西德普通的奔驰公司的钢材供应厂商。陈祖涛把需求告诉了厂商后,西德这家厂商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并且表示“薄板不成问题,要多少给多少。”最后困扰了“一汽”好几个月,就连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没办法解决的合格的“汽车车身薄板”问题,就这么轻松的被西德一家普通厂家给解决了。


从陈总工程师的这个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当时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巨大差距,困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材料问题,西德的一家工厂就能轻松解决。


苏联N1火箭之所以在1976年正式下马,就是因为当时苏联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的,当美国人搞出土星5号这样超越1960年代科技水平的火箭时,苏联就跟不上了。


为什么苏联在1980年代终于研制成功了合格的登月火箭?


不是因为苏联科技水平有什么进步,而是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又陷入萧条,所以1974年到1975年,西方国家元首轮番访问苏联,希望苏联可以购买他们的技术产品,缓解经济衰退的压力。苏联趁机购买和引进了大量西方技术产品和几百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几万台精密机床以及大批成套设备,正是因为这一次“大采购”才让苏联科技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在1980年代研制出了合格的登月火箭“能源”。


而当美国在1979年正式搞出《出口管理与控制法》,正式对苏联进行全面技术封锁后,苏联科学技术水平就再一次一落千丈。


兰台


前面的老哥回答的很全面了,简单说就是实力不足,仅此而已。苏联就是个糙哥,不仅登月火箭N1的四发四炸,之前的月球探测器,之后的火星探测器也是输多胜少,月球探测器60次发射31次失败,火星探测器更是20次发射没有一次成功,这样的成功率载人登月。。。

美国的登月器可以说十分寒碜了,再对比下苏联的。。。


还有没有能用的昵称了


原因很多,举一个官僚主义的例子。60年代苏联格鲁什科设计局和库兹列佐夫设计局竞争登月火箭主发动机,格鲁什科拿出已经开始试车的推力640吨的RD270发动机,与土星五号用的推力670吨F-1发动机很接近,而库局拿出RD170还处于图纸阶段,可登月计划总设计师科罗缪夫和库局关系好,还是选择了库局作为发动机承包商,RD270的研制被迫终止。可RD170研制进度严重落后,库只好用NK15拼凑大推力,结果是四发全败。


军迷爱军


苏联宇航员没有登上月球,的是苏联的飞行器在月球上加入过很多次,并且取回了月球的样本。娶回月球样本的目的已经达到,何必再派人上去呢?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海若193060947


举国之力虚度建设和发展,却不能强国,这就是结果


风雨追太阳


登月需要技术,钱和管理,它一样没有


白夜行911


还是技术问题?


用户9486736345168


想登天,没成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