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能对教育起多大作用?你怎么看?

教育快递


教育督导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教育督导,是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一个是教育内部的督导,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督导。

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按照教育督导条例,设立了政府教育督导室,一般都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是政府委派督导室主任,大多数地方是主管局局长或者副局长兼任督导室主任。

这个督导室主要应该是督导政府教育工作,比如教育经费的划拨、义务教育责任的履行等,而实际上,这样大的事情,督导室是督导不了的。特别是县级政府督导室,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现在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是以县为主,乡镇已经不承担基础教育责任,县级设在教育部门的督导室,对于督导政府办学这一块很是尴尬。同级督导不了,下级没有内容督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就充分利用这个机构,进行教育内部的督导,也就是在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设立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就是教育上通称的督导室。这个督导室就是专门对学校的工作的督导。

后来,政策上要求设立责任督学,把督导工作具体化,所以,督导室牵头,聘请一些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退居二线的老校长以及各校的现任校长或副校长,作为责任督学,直接挂钩到校。这些人就是责任督学,本人也做过责任督学,都是兼职的,按照督导室的要求,每月去学校工作一两趟,通过走访校领导、老师和学生,查看现场,督查学校工作。

这项工作是否有意义呢?不客气地说,大多数是每月多大意义的,因为这些责任督学,大多数是二线领导,或者是学校的副校长,你让一个二线领导去督查学校,你让一所学校的副校长督查另一所学校的工作,怎么可能起到作用呢?

要说起作用的,就是教育局科室现任负责人的责任督学,还是能起到一些作用,毕竟是现任领导,学校对于他们的意见,还是接受的。而且,从工作关系上来说,也是顺的。而其他的督学,即使是看到了学校的存在问题,也很少会说出来,因为没有人会不顾自己的地位乱说话的。说了没用,大多数人都选择不说,只有情商不高的会说,说了基本上不如不说。

从工作需要来说,教育内部的督导室工作,跟其它科室的工作很多都是重复的,所以,笔者觉得没用必要设立这样的科室。而政府的教育督导应该加强,应该升格,由上一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兼任督导室主任才能真正发挥督导的作用。


当代师说


教育督导检查,完全就是形式主义。浩浩荡荡一大波人,到一个单位,又是听课,又是听一把手汇报,又是查看各种资料、表册。来了,走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想想看,督查组到哪了,该往哪儿去了,信息公开,受检单位早就得到通知了,谁还会把问题暴露在督查组面前?虽然没起到什么督促作用,但,劳累老师制造各种假的东西花费大量精力是真的。有些校领导,为了应付过关,甚至要求讲课停了,一切为迎接检查让路。苦了老师,坑了学生。所以,督查、检查,最好突然降临,不给造假留时间,不给弄虚留空子。让督查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查漏补缺的作用。


燕园辅导中心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自原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后,各级政府都设立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后,各级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旨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县域内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简单地说,各级督导办的主要职能是督政和督学,且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取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办的职能略显尴尬。所以本问题的回答中许多同仁认为督导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虽然教育督导办这一机构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县级教育督导办并没有在县级教育发展中取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

(一)县政府教育督导办组织机构不完全独立,督导办与教育局两者工作中相互融合,依附性较强,使得在督学方面职权并不分明。而如今教育管理总体原则是“以县为主”,乡镇一级政府教育职能弱化,所以县级督导部门的督政工作让人感觉无政可督。使得县督导部门在多数人眼中可有可无。

(二)县级督导部门没有专职稳定的督导队伍,督导人员中专职的督学一般地方的做法是聘用退居二线的学校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兼职的责任督学一般是由学校上报的行政人员或教师,业务水平不强,使得督导工作没有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督导督导,既要督又要导,而现实是我们的督导工作在督导立场上主要以督为主,轻视了导;在督导侧重上重结果性督导,轻过程性督导;在对督导人员的管理上重任务的完成,轻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其工作的主动性。在每一项督导活动中,督导评估过程主要重文本资料的翻阅,轻现场考察、监督、指导;督导评估缺乏针对性评估,易于陷入一把尺子测量所有对象的“一刀切”误区。在督导结果的处理技术与方法欠缺,对督导结果的运用能力不强。使得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有意见,感觉不到督导工作对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

但是,个人并不认同许多同仁的声音,好像教育既不要管理,也不要督促指导,如果没有这些部门,教师工作反而会更好。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在学校管理的督导和评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个人认为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的作用,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制,理顺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

(二)要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所有问题,归根接底都是人的问题,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督学队伍,教育督导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要研究适应新的教育督导体系的责任督学聘任制度,要探索落实责任督学的待遇制度,提高责任督学工作积极性。

(三)要探索现代教育督导评估新模式。教学督导工作在现代教学管理系统中担负着监督、评价、反馈和调控等职能,在新的立场选择下,监督职能将不再是以检查为主而是以督促引导为主,侧重于对过程的监督而不是对结果的监督;评价职能将更加侧重于过程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更加强调标准化评价而非经验性评价。为此我们的督导工作需要转型,督导依据由“经验型”向“标准型”转变;督导资格由“资历型”向“专业化”转变;督导内容由“外在”向“内在”转变;督导类型由“宏观指导”向“分类指导”转变;督导方式由“旁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督导身份由“检查团”向“顾问团”转变;督导评价由“奖惩性”向“发展性”转变。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微型学校,只有几十名同学,6位老师,4个教学班。以个人切身体会来谈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我们学校占地2000多平米,建筑只有一栋教学楼,9间教室,一栋42平米的小伙房,厕所正在改建,老师住在村小组1987年建的破旧的楼房里。均衡发展以来,配备了各种教学设备,我们把教室拆分,勉强凑成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数学室,体育用品保管室(设在村小组那栋楼里)。去年国务院督导评估那阵子,差不多3个月工作没日没夜,周末加班常态化。天天有中心学校,教育局的来检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补齐各种材料,从2013年补起来,各功能室的使用记录最重要。搞卫生,要做到窗台,桌上摸不到一点灰。怎么办呢?我们学校6个老师只有3个年轻的会电脑,就做材料,其他的带学生搞卫生,课都上不了。记得国务院检查组来的那一夜,我们接到通知不能睡觉,待命!抽到哪一所小学要周边学校老师连夜去搞卫生补材料备查。最后没抽到我们学校,大家欢呼不已。个人感觉我们学校该有的设备都有了,甚至还放不下又挤出一间房子做仓库。可事实上是没专业老师,自上而下要求以教学成绩(语文数学)为中心,根本没有老师去上其他科目的课,那些设备成了摆设,为了应付检查,就只填使用记录。这几天又要来检查了,我们周末又加班补材料,又带领学生花了一天搞卫生。这就是现状,我们相信总会有变好的一天,希望早些来到!


宁静乡村123


我是1985年从师范院校华业参加教育工作的,毕业后从事过中小学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后又改行在县及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过,自己曾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相关学校进行过教育督导与检查评估工作,也迎接过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或上级政府对我们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总的感受与感想,教育督导评估对教育的进步作用不大。其中有许多形式的方面需要改进。

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怎样,应由人民评说,

由人民监督它的实施及其过程与结果。应充分发挥国家统计局综合调查功能,将调查情况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予以通报或追责,告之于全社会,地方官员或政府不敢不去深思自己工作未到位的地方,弄虚作假就会越来越少,国家政策的制订更符合社会实质。


悟老谈风水


校长教师交流计划,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而且成为每次检查必查项目,没有任何效果却天天让报成效,典型,经验,这己成中国教育通病。

校长教师交流计划只能沦为形式的原因。一是教师不愿交流,主观动力只有一条就是评高级必须有农村学校支教一年经历。本校晋升没名额或轮不到,支教了也没用。二是没动力,谁愿高开自己生活区域离乡背景去任教,还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师是人,他不是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三是原单位不愿,一位优秀教师或骨干是单位成绩主因之一,没有任何校长愿把自己学校优秀老师派出去,这对原校绝对有弊无利。四是接收单位不要。来的大多都是干不了活,教不了书的爷还得供着,只会带坏本校教师队伍,谁愿要?既使能教了,一年后拍屁股走了,而我们大多数教学模式是教师跟班制小六初三,一个临时工也对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不利啊。五是不利于人才发挥优势,你即使把省特级教师派到农村,他也为农村留不住生源。而特级去了生源差,无学生农村他也提不高质量了,能教50人的好教师你让他教二三人的教学点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六是学校管理需稳定,教师队伍需稳定,而不能因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交流弄得人心浮动,制造矛盾。

综上,校长教师交流有百害而无一利,远不如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进行联合办学,通过互相之间短期学习培训,取长补短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做为一名二十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多数教师只想好好教书,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而太多计划,活动,研修,课题和教学无关且形式主义严重却又不得不搞,教师扶贫更是天天填表,扫黑除恶只能事倍功半。

教育改革,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是务实的教育,而不是大搞形式,高喊口号。振兴教育,先让教师能专心教书做起吧。


飞笔迅藏


对学校来说,这些提前通知,定时间,定方向的所谓督导、检查都是形式主义。最大作用就是劳民伤财。

即使是国家责任区督导的督学挂牌,也不过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督学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走一下过程,填大量表格,提表面问题,然后是装模作样重视整改,也是一堆表格和报告,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表面有点光鲜,人心有点重视,该干嘛还得干嘛。

如果真的要希望学校工作规范化,可以学学环境督察,成立专门机构(最好是同省回避),按照教育法规定,按照义均标准,不提前通知,进校园亮身份就开始对学校常规工作和设施,从外及内分组同时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当场提出限时整改,然后再来个回头看,回头看发现问题仍然不能解决,马上启动问责机制。这样不用每校必到,一个城市、一年一个城区一所学校,长抓不放,举一反三,保证效果不一样。

最希望不折腾教育,不折腾老师,不折腾学生,这该是教育健康发展最低的底线。


蚁工移山


作为督学,对督导工作有一些体会,也来说几句。一是国家对于督导制度的设置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对于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教育督导的管理体制和督导方式确实需要完善和改进。尤其是县级督导机构发挥不了督导的应有作用,往往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粉饰缺点,以图让上级督导顺利过关的帮手。三是对网友压倒性的否定督导的观点,既认同又不认同。因为网友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督导的客观现实,但从国家和政府层面看,督导的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督导需要改革、创新,但这是上层领导考虑的问题,作为督学,只能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事。


爱兰人wzx


所有督导无外乎提前一年以上抽签确定受检县市,然后让他们忙活一年,造假一年,开一年的会;穿衣戴帽绿化美化,加班加点打印手抄材料。

教育局各科室以此为由轮番下基层学校检查,指导意见没啥专业点的东西,下级打烟(整包)端茶赔尽小心,迎检是中心工作教学为副业。

一年后,材料满满当当,学生临时分化成很多个班以化解大班额。器材图书也成功凑到了受检学校。上级专家看着如山的材料一点不心疼老师,不心疼造纸砍下的树。

为什么上级不直接检查而要提前一年准备?是想看假的还是要看真的?为什么重材料而忽略实际,事事要用材料证明,要留痕?比如为说明学校开展了体艺节得留存:相册,秩序册,计划,方案,总结等等。


大哥46454983


教育督导就象“破庙里的菩萨”,摆设的成分大于实质!

1、教育督导对教育推进作用有限。在检查评比多于牛毛的今天,教育督导只不过是让基层学校多一桩应付而已,实际对于工作没有大作用。

2、教育督导应该更多的体现在维护教育,维护教师权益上。有些地方教育督导室也有政府派过来的,其职能之一就是督促政府履职到位,保障教师待遇落实,保障学校经费拨付。但由于其人微言轻,这一块作用几乎为零,挂着“督导”的衔,没行督导之职。

3、督导的建立,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局有专门机构,底下有大量兼任,占据大量资源,实际上没做多少事。放眼基层的督导们,很少有真正在一线的,几乎都是人浮于事。

【文轩阁】认为,教育督导可以有,但不是现在这样设置。基层教育督导应该取消,因为与教育其他部门的职能重叠,没有必要二次衡量。倒是在高层应该建立教育督导机构,比如省级督导地级,地级督导县级,县级督导乡镇,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让他们切实落实教育投入,从软硬件上保障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